为了神州大厦更坚固挺拔——记青年结构工程专家蔡健
日期:2013-10-28

【简介】蔡健,男,1959年7月出生于广东澄海市。1982年3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1982年10月公派留学日本大阪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并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工系系主任,兼任该校建工研究所所长、建筑学院副院长、交通学院副院长、广东华工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广东省土建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1986年获日本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协会最优秀成果奖,1996年获广东省高校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当今世界,高楼林立,为人们提供了美好舒适的居住环境。然而要让这些高楼大厦在台风、地震等巨大自然灾害的袭击下依然岿然不动,却并非易事。蔡健正是为着让人们安居乐业,运用自己的智慧,在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搞震、隔震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混凝土结构工程方面卓有成就的中青年专家。

惊服专家的博士论文

     1982年,蔡健从华南理工大学工民建专业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被选派往日本大阪大学留学,并在混凝土结构领域与日本竹中工务店、奥村组等联合进行科研。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扎实的基本功令对方感到非常满意,一向以严厉挑剔著称的日本学者都由衷地称赞蔡健:“你的工作令我们满意。”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他已在日本权威杂志《日本建筑学会论文报告案》发表论文。1985年,蔡健获得硕士学位后,继续在大阪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一直以来,如何让建筑物在地震袭击下保持稳定而不被损毁,是建筑界的一大难题。蔡健作为一个博士生却知难而上,决心攻克这一难关。他废寝忘食地工作,为了取得一个数据,他甚至几天几夜连续泡在实验室里。经过艰苦的努力和执著的探索,他终于在1986年发现了一种新的方法解决这道难题,以改善弯压构件的力学业特性,保证弯压构件在地震作用下具有大变形的优良力学性能,这样,建筑物遇到地震袭击时便不容易被震倒了。国际混凝土抗震法结构要权威、新西兰R.park教授对蔡健的研究成果 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蔡健的这一研究成果被收入日本建筑学会《预应力混凝土设计施工规程》及《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设计施工规程》。并邮于其突出的成就,蔡健于1987年获日本预应力混凝土协会1986年度最优秀成果奖——这个每年设置的奖项,是日本土建界仅次于日本建筑学会奖的第二大奖;在1988年以前,留日学生中也只有蔡健获得了这项最高奖项。1988年,蔡健以其精彩的博士论文《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圆柱的设计法的基础》,使参加评审的专家们为之惊服,他们的评价是,该论文成果“对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有巨大贡献”。博士毕业后,他继续留在日本进行博士后研究。日本是多地震国家,蔡健所提出的理论对日本建筑物的抗震具有重要作用,为建筑手的勘测及设计作出了突出贡献。

赤诚之心报祖国

     1988年10月,蔡健带着丰硕的成果和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回到阔别6年的祖国,返回母校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系任教。这期间,他继续深入进行混凝土结构的抗震、隔震研究,在国内外专业刊物及学术会义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成为华南理工大学结构工程学科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蔡健说,要据地质学家预测,下个世纪我国许多地区将处于地震活跃地带,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所以,他现在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不断完善他的理论,从而最终普遍应用。如果这项成果应用到混凝土建筑物中去,将大大加强建筑物的抗震隔震性能,从而有效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一时期,他主持国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基金资助项目“钢筋混凝土柱梁结构的耗能特性及隔震层的设计”的课题研究,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耗能特性”以及“钢筋混凝土开孔梁构件的力学性能”的课题研究,还主持了广东省高教厅“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基金“钢筋混凝土开孔梁及宽梁的设计法研究”的课题。另外还主持厅、局级及横向项目5个。在这些研究项目上,他都取得了可喜的突破性的成就。
     蔡健在进行繁忙的科学研究的同时,还担任较多的教学工作。回国后,他重开了“钢管混凝土柱节点的力学性能及设计法的研究”和“混凝土结构开孔梁件的力学性能及设计法的研究”等课程,指导研究生学习的研究。由他主编的200万字《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复习手册》,被指定为广东省参加应考人员的培训教材,受到读者的普遍好评。些外,他还参与了编写出版教材《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建筑结构》等。
     1993年,日本大阪大学邀请蔡健作为客座研究员,前往主持日本文部省特别外国人研究员奖励科研基金项目“高延性钢筋混凝土圆柱的力学性能”,获得了日本政府的赞誉。1992年,他获得首届“华南理工大学十大优秀青所”称号,1993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心怀华夏情,志行神州地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蔡健却有一颗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心。1988年,蔡健完成博士后研究任务后,面临着两种抉择,一是留在日本,一是回国。当时曾与蔡健合作过的竹中工务店和奥村组都盛情诚意地挽留地。如果留在日本,有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丰厚的报酬,有较先进事迹的实验设备和一流的工作环境,而且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他所研究的课题在日本有相当广阔的前景,他们很需要这位才华横溢的中国青年留下来。如果回国,面对的将是清贫的物质生活和较差的工作环境,实验条件也根本不能与经济发达的日本同日而语。那时一股出国的浪潮也正席卷大陆。在这两种选择面前,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国。没有超过一天,他按时回到了祖国。他说,我们是党和国家培养出来的留学生,我怎能忘掉自己的祖国?中国经济虽比不上日本,但国家正需要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今后的发展前景一定比日本好!作为科技人员,在外国条件再好,始终有一种飘泊异乡为异客的感觉,而在中国,我完全以主人翁的身份来从事各项研究,这个研究在国内也有很广阔的前景。他坚信,经过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的努力,我们的祖国会一天天强盛起来,我们的生活会一天天好起来。1994年,以客座研究员身份赴日本从事合作科研的蔡健,再次婉言谢绝了对方的诚意挽留。对祖国和人民最真挚、最炽热的感情,使蔡健时刻不忘祖国和人民,立志用自己的努力与智慧,为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美好,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安定幸福,作出更大贡献。
     现在蔡健更忙了,除了从事繁忙的科研和教学外,还担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系主任等多项职务,这些职务要花去他大量的时间,但他在研究上从未放松,除了继续在混凝土结构的搞震、隔震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外,还在其他科研项目上进行了新的研究和探索。
为了让神州大地的高楼大厦更加坚固挺拔,蔡健在建筑结构工程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我们期待他锐气不减,继续在混凝土结构工程研究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我们也衷心祝愿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扬帆急进,在闪光的事业中不断进取。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