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简单的衬衣,简单的西裤,坐在自己办公室里接受采访的李挺看上去随意而亲切,相比一个雄心勃勃的企业家,他更像是一位年长的师兄﹑一位儒雅的学者,在茶香袅绕中与你娓娓道来他成败得失的喜乐故事。
从曾经华工84级机械一系活跃的学生会主席到今天广州理想集团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挺对母校的深情未变,对事业的执著依然,他的故事,平淡中彰显精彩。母校,家一般的感情
问及对华工的感情,李挺的回答似乎不需经过思考,“就像家一样”,也正如几十年后的今天他可以轻而易举报出这个“家”中许多同学和老师的名字。因为同在五山的公司跟学校离得很近,他抽空便会回校看看熟悉的一草一木,探访当年的老师和留校任教的同学,“我们许多远在南京北京的同学每次出差广州,也必定来华工看看”。也或许是这份对“家”一般的情感,让李挺做了许多惠及华工学子的事。
2002年11月16日上午,华工即将迎来建校50周年校庆之时,学校音乐厅举行了一场“21世纪企业人才需求与科技人才培养”论坛,李挺与香港互太纺织有限公司主席蔡建中、格力集团董事长朱江洪、创维集团总裁黄宏生三位校友(在)与校党委书记刘树道同志一起,几位老中青企业家校友将当年学习与创业的艰辛历程与在座的青年学子互动分享,同学们都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回忆起这此演讲,李挺很谦虚,“比我们优秀的人还有很多”,他自认为只是作为一个普通代表和师弟师妹们交流,回顾探讨成功与失败的经历,“好让他们少走弯路”。在他眼里,大学生对公司来讲是一种新鲜的血液,因此理想集团每年都会有一定的应届生招聘计划。对于应届生经验缺乏的问题,他表现出很大的宽容,“我们刚毕业时也是磕磕碰碰地走过,经验都是慢慢积累的”。不仅如此,他更赞叹了“大学生上手很快”。
2004年10月,华工与广工共同承办了2004(第四届)中国足球机器人大赛,理想集团斥资30万进行了全程赞助。“这个赞助的功利性并不强”李挺回忆道,“机器人大赛对工科类院校特别有意义,看似游戏却包含了许多高精尖的科技在里面”。计算机学院领导对比赛的热情关注、学生浓厚的参赛兴趣都让李挺觉得投入非常值得,而之后许多参赛学生在相关领域有更深的钻研从而获得了更多比赛的奖项也让他颇感欣慰。
事业,执著坚韧的选择
1988年,李挺从机械一系毕业便在某国际贸易展览公司得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该公司的业务主要是展览、旅游酒店方面。他说,“当时的就业环境还比较宽松,分配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同学里很多都选择了创业”。然而,在这个看似名堂不小的公司待了两年之后,李挺毅然选择了离开。他觉得公司的业务深度还不够,经常是“看到电冰箱好卖就进电冰箱,看到电视机好卖就进电视机”。并且由于公司是服务于澳门车行,很多事情都已由车行包办,“经常会无所事事,浪费时间”。此时,不甘平淡的李挺决心走另一条路。虽是汽车专业出身,但李挺并没有选择进入相关行业,他觉得90年代初期广州的汽车行业还不大景气,“无非是汽车贸易和汽车维修两个方向,空间都不大”。此时四通公司的发展模式进入了他的视野,在他看来,此类IT公司正代表朝阳产业的发展方向,“成长性好,企业人精神面貌好,效益佳”。凭借在学校打下的扎实的计算机基础,他创立了今天理想集团的雏形。
集团创立初期,李挺遇到重重困难,“从资金到人力到技术方向的选择都经过了苦苦的挣扎阶段”。当时IT行业门槛并不高,往往几万块钱就可以做业务,但李挺苦于缺少资金吸引更多的人才。提到创业艰辛,李挺的语气里有种“不谈压力只谈努力”的洒脱,他说,理想集团是从零起步,一步一步克服困难,决不是一蹴而就。出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一直处于循环状态,问题始终还是会有,但每解决一次也就比以往更上了一个台阶。
都说企业领导人的思想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所在,正是李挺“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劲给了理想集团今天的成绩,以“客户的理想,就是我们的理想”为宗旨的他们已成为业界知名的病毒防护、网络安全检测设备供应商,趋势科技一级企业安全方案提供商,将广东发展银行、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单位揽为自己的客户,并成为IBM在华南区域最大的代理商。
但李挺却不认为自己是个成功的企业家,称“还需努力”。在他看来,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应具备两个条件,首先从事的产业要健康良性,其次对社会有一定贡献,能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创造财富。他尤其欣赏那类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们,台湾鸿海集团的郭台铭、华为的任正非、万科的王石都是他认为的成功企业家典范,因为“都是把企业从小做到大、做到深、做到世界一流”。
对于理想的未来,李挺渴望将其打造成数字信息化制造型企业。他有两个方向的设想, 一是进行无线猫﹑路由器等计算机设备的生产,完成从系统集成到产品制造的转型;二是搭建品牌基础,加强研发团队建设,挖掘国际客户,给“理想”以更大的拓展空间。
对华工人,骄傲更期许
对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华工学子,李挺有自己的关注与思考。他认为,“80后”的浮躁或来源于成长基础不牢,以及社会压力大、诱惑多,“刚毕业那会儿同学见面就要比单位、比薪资,后来就比房比车”,“差异肯定有,但要耐得住”李挺这样告诫师弟师妹们,“未必开始好后来就好,也要看机遇的问题,年轻时在底层多做些基础性的工作对将来绝对有好处”。对于现在年轻人频繁跳槽的现象,他表示了忧虑,“所在公司所在行业不行就马上走人,这样根本无法厚积薄发”。
在言谈中,李挺对华工学子的质素一直赞不绝口,一连用了“身体力行踏实严谨持之以恒”等好几个褒扬词。他认为,工科的严谨思维造就了华工人爱动脑筋的习惯,走上社会便成为一个比较优秀的群体。“经意不经意间,最后在理想集团重要岗位挑大梁的往往是华工的学生”,说到这里,李挺的眼神中有一分骄傲、三分期许。
爱好中难离工作
李挺钟情阅读,看书很杂的他对报告文学、历史、企业运营方面的书都抱有浓厚兴趣,因为“能从他人的见闻经历、失败教训中给自己以启示”。只是整日为集团事务操劳奔波的他并没有多少时间留给自己的爱好,思考企业发展问题、与行家进行交流碰撞成了他最经常的“娱乐休闲”。
在工作疲累的时候,李挺也会想到如果某天自己不当理想的总裁之后会去做什么。他告诉我们,前阵子华工管理学院刚好聘他为名誉教授,也许去高校教授相关课程正是自己最好的选择,抑或去搞企业投资、产业规划,因为自己“努力过,也走过弯路,能够给后来的人经验”。李挺的想法无一不与所在行业有关,或许正告诉着我们他对自身工作的无尽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