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出一颗赤诚的心——记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家刘正义
日期:2013-11-04


【简介】刘正义,男,1935年11月出生,湖北汉阳人。1958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1985年在加拿来大多伦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作访问学者,1986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经国务陆军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焊接材料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广东省人民政府第三届科技咨询委员、广东省科委第三届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属学会材料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学会副理事长等;曾任华南理工大学副县长校长、校长。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科学通报》、《金属学报》等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有《机械装备失效分析图谱》、《钎钢》。前者获1991年度中国图书奖一等奖。

     教育先行者陶行知先生说过:“在人世间捧出一颗心来,决不拿半根草去。”刘正义教授就是属于这样一种人。40多年来,他在教学园地里辛勤地耕耘,在科学道路上奋力地攀登,在管理岗位上倾心地工作,努力创造第一流的科研成果和培养第一流的人才,向党、向人民、向被教育者捧出了一颗赤诚的心,一颗正义的心。

精心育桃李

     刘正义,这位出生于古文化发达的荆楚之地的烈士后代,从小受过良好的革命传统教育。他,衣着简朴。师生们对他的印象是:治学严谨,学风正派,待人坦诚,不讲废话、套话,办事求效率。
     1958年,刘正义于华南工学院机制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担任一名大学的教师。
     刘正义认为,作为一位工科大学教师努力提高科研水平,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从战略意义上讲,能培养出一批杰出的跨世纪人才,比自己取得一二项科研成果更有价值。因此,他对青年学生怀着一股特殊的热情,在教学中,他力图将自己掌握到的世界一些最新的学术成就和学术动态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尽快跟上世界科学发展的新潮流。
     他对学生的培养,向来以严格要求与关心入微著称。他认为,许多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天资很好,但如果不严格要求,促使他们通过辛苦的磨砺的话是很难成才的。
     刘正义一方面坚信严师出高徒的道理,一方面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教师,他对学生的教诲和培育又是那样充满爱心。他在关心青年学生专业学习的同时,融思想教育于每个教学环节中,力求把现代科学指导方法与共产主义教育思想结合起来。他感到传授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指导他们掌握方法,少走弯路去发现真理则更重要。他渴望自己的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胜过一代。

奋力攀高峰

     多少年来,人们看到,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这块科学园地强烈地吸引着刘正义的心,使他忘我地工作,使他失去闲暇,成为这一科学领域里的梦想家。
     1971年,“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刘正义即开始研究提高中国矿山凿岩小钎杆的寿命。1974年他率领部分教师和学生千里迢迢赴辽宁新抚钢厂、贵阳钢厂参加冶金部钎钢攻关队。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刘正义与研究所、工厂的技术人员一起奋战3年,终于研制成功国产55iMnMo钢小钎杆,改写了中国是第一钎杆进口国的历史。1978年前,我国的矿山、国防、交通等凿岩用钎杆年消耗量居世界第一位。因为当时国产钎杆平均寿命只有20米/根,所以大量钎杆只能依靠进口。刘正义从钎杆失效分析入手,用金相组织来控制钎杆质量,使55iMnMo钢小钎杆寿命接近世界王牌钎杆(山多威克公司产品),达到150~180米/根。此项科研成果获1981年国家科委发明三等奖,并获多项国家教委、广东省科委的奖励。
     与此同时,刘正义对机械装备失效进行高水平的准确分析,为四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失效分析的目的在于查出失效原因,避免了事故重演(提高产品质量);分析责任,向外索赔。刘正义从冶金技术、热处理、金相组织、断口形成、机械性能及机械加工、结构设计和使用方面对失效的机件进行综合分析,找到失效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经他分析的失效案例达50多个,其中最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就有20多个,获涉外索赔数百万美元,为国家挽回了损失,争得了荣誉,他本人也多次获奖。刘正义由于在机械装备失效分析方面具有高深造诣和丰富中的实践经验,1992年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聘为失效分析学会常务理事。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一带进口了大量的大功率些油发电机组与汽车,这些进口机械装备有许多质量问题,“国际官司”一个接一个,由刘正义领导的失效分析小组成为维护中方利益、对外索赔的权威。
     为了开辟研究新领域,刘正义近几年又开展了等离子喷涂的研究,其主要工作是在金属表面喷涂ZrO2或Al2O3等材料,用作隔热或耐磨件。陶瓷层和基体金属之间结合力是喷涂质量的主要指标,一般的结合力只有20MPa左右,他的研究,将结合力提高一倍以上,即已达到45MPa,创造性地在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中添加SiO2,使涂层寿命提高4至5倍。目前正在将这一科研成果应用到纺织机械耐磨件,以替代进口件。
     刘正义在进行科学业研究同时,及时地总结经验和体会,积极撰写科学论文与科学专著,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为科学宝库增添宝贵的资料。他已在国内外著名刊物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0多篇,编写论著多部。由他主编的《机械装备失效分析图谱》获1991年度第五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1991年11月26日在人民大会堂由李瑞环、李铁映等中央领导同志颁奖。

改革兴华工

     1987年,刘正义服从了党的安排,挑起了副校长的担子,主管教学工作。刘正义意识到,要办好一所大学,培养人是根本,而要培养好建设四化的人才,主要在于教学水平的提高,而这又有赖于教风与学风建设的加强,有赖于学籍管理、考场纪律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完善。于是他上任后立即组织修改学籍管理及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从严从高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从而使学生的学风、考风大有改观,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受到国家教委的肯定、兄弟院校的赞许,华南理工大学教务处也被国家教委评为优秀教务处。
     1991年年底,老校长刘振群教授退休,刘正义接过了校长重任。他深感要振兴华工,要带领全校师生员工顺利地进入“211工程”,这任务是何等光荣,又何等艰巨。只有加快学校改革的步伐,加大改革的力度,只有实干加创新,华工才能以崭新的面貌去迎接国家教委专家组的预审。
     刘正义校长与他的同事把学校的改革摆在议事的日程上,他们依据从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加速运动及教育为经济服务的超前性,既考虑当前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又站在战略的高度,考虑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加快了学校综合改革的步伐。
     1994年6月,华南理工大学召开了第十二次党代会,刘正义当选为党委书记。身兼党委书记和校长两职的他,更是殚精竭虑地亲力亲为抓好学校各项改革。自1994年6月以来,华工在原有成人教育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的基础上,又相继成立了与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及企业联合办学的轻工食品学院、化工学院、交通学院、电力学院等8个学院,这不仅可以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学校的实力,还将从实际上改革不利于整体优势发挥的过于分散的系、所建制,增强第一结的指挥功能,有利于学科建设,发挥学科综合优势,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培养高层次的跨世纪专门人才。此举深得教育界同行的称赞与社会的好评。
     1995年6月,华工双喜临门,刘正义与校党政领导一起带领全校师生员工顺利通过了“211工程”的预审,紧接着,校园评估又取得优秀成绩。这时,华工师生个个喜形于色,平时严肃有余的刘正义也露出了笑容,但这笑容很快又消失了,因为他心里又在想:要圆华工成为世界第一流大学的梦,还有许许多多更加艰苦的工作等待着我们去做。
作者:杨和文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