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 |
郑时雄曾两次获学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奖,并被国家高技术自动化领域专家委员会评为“863”计划优秀工作者。他把自己的聪明才智都奉献给了我国的机械工业。如今,他正以更大的热情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给自己的人生书写辉煌的一页!
争取进修机会,牢固科研基础
1958年,郑时雄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他选择了当时国民经济发展中最迫切需要的机械制造作为自己的专业。在大学里,郑时雄如饥似渴在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在念到大学二年级时,由于国家飞快发展的高等教育事业的需要,他被提前抽调参与教学工作,开始边工作边学习的生活。虽然他从来未准备过当教师,但为了祖国的需要,还是服从了党的安排,从此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
踏上教师岗位之后,郑时雄很快就放下了自己从事科学研究的理想,转而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工作,孜孜不倦地学习,虚心向他人求教,使自己很快地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他心中明白,要当好大学教师,除了认认真真搞好教学工作之外,必须通过科研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20世纪60年代初西安交通大学开始招收机械学研究生时,他就争取了到交通大学跟随研究生一起学习的机会。虽然时间不长,但正是通过这次进修,他开始接触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机械学理论,掌握了必要的进行科学研究的实验方法,为他后来的科研工作打下了极其重要的良好基础。
回校后,搞好本身的教学工作和实验室工作之余,郑时雄开始了有关外电量电测和电模拟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的研究,并很快在学院校庆学术报告会上宣读论文和在学院学报上发表了论文摘要。虽然限于当时条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这是他进行科学研究的良好开端。正当郑时雄准备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大干的时候,十年动乱开始了。
不余遗力推动机器人技术发展
“文革”结束之后,郑时雄又以满腔热情投入工作之中。经历了十年劫难的国家,机械工业落后,与国外机械工业差距很大。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郑时雄认识到,我国工业生产的发展必须依靠先进的生产技术,其中,机器人技术便是重点之一。从此,他便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当时,这一领域的研究在我国还刚刚起步,资料十分缺乏。他和同事一起,凭着一股钻劲和自力更生精神,脚踏实地地工作着。1983年,他参与筹建了我国第一个机器人学术组织“机械工程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并被选为第一届委员,从此不遗余力地推动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对于治学,郑时雄始终抱着严谨的态度。每1项目立项之前,他一定尽量收集资料和进行必要的调查,订出详细的研究方案。凭着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勤恳的工作作风,他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就。自1985年以来,他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国家重点攻关项目4项,“863”高技术重大项目1项,省、部级重点项目4项,解放军项目1项。在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其他基金项目4项。他的研究成果“工业机器人性能综合测试系统”、“喷涂机器人应用工程”和“风扇电机用机器人自动装配线”经鉴定均被认为是填补国内空白并达到国际水平。其中,前2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后1项获广东省高教科技进步奖。他在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中对工业机器人性能规范、测试方法、接触式测试装置的系列研究成果,被用来对“七五”期间引进的某些机器人样机和开发出的工业机器人进行测试。其研究成果“利用回转张量对机器人机构进行分析、综合和控制建模”被首先提出在机构学分析中使用回转变换张量的日本学者牧野洋评价为全面发展了该方法,并应邀以这一研究成果为基础合作撰写专著,分别在中国和日本出版。在机器人精度理论方面,郑时雄除了对机器人精度分析、综合、误差源辨识和动静态误码率差补偿方法进行全面研究外,还首次担出以两点距离误差代替绝对位置误差,以克服因坐标变换而导致精度分析可靠度下降的难题,并利用其开发出新型机器人编程系统。他在机器人化自动装配规划、仿真、综合评价、优化重组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成果,得到了加拿大W.A.Gruver等专家的积极评价,并被邀请到加拿大SimonFraser大学就该领域开展协作研究。目前,郑时雄已出版专著3本,其中《空间机构及机器人机构》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与日本学者合著的《ロボツト机构学》在中、日两国出版,并出版了译著1本;他还主编了我国第一个《工业机器人性能规范》国家标准和机械部第一个部颁标准。迄今,郑教授已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1篇获广东省科协优秀论文奖,两篇获广州市科协优秀论文奖,17篇获广东省高教科技进步奖。
为人师表,谦虚勤恳
从1982年起,郑时雄开始招收研究生,对于这些硕士生以及后来招收的博士生的培养,他倾注了很多心血,研究生一入学,他便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课程配置,使学生学习能够扬长避短。在为学生确定研究课题时,他根据每个学生的专业及兴趣,与学生共同讨论,并结合学科发展的前沿,确立一个明确的研究方案。他经常与学生一起进行实验,及时指出并纠正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失误,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他总是同研究生一起讨论并予以解决。经他培养的研究生,不仅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还有很强的实践能力。
在培养研究生时,郑时雄很注重学业生品格的培养。他教导学生谦虚勤恳,与人为善,并努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他不仅是这样教的,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着学生。
作者:张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