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青春堪有梦如画 宏图大展爱无声 ——访广东省侨联秘书长曹堪宏校友 |
8月的羊城,烈日炎炎,无数怀揣梦想的人在这里挥洒汗水,雕塑人生。这种辛勤耕耘的景象同样出现在曹堪宏校友的办公室:一沓沓文件堆成整齐的小山峰;一角的盆栽葱茏青翠,光滑的叶面折射出主人宁静致远的心境。时逢八一建军节,我们作为校友访谈的学生记者来到曹堪宏校友的办公室,他着便装走进来,从容淡定,朴素的风格仿若墙上的水墨挂画。与他的一番促膝长谈,令人感觉神清气爽、如沐春风,仿佛在炎炎夏日里泡了一个凉水澡,收获良多,至今仍回味无穷。
赤子之心 拨响梦想的琴音
1987年,出身寒门的曹堪宏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华南理工大学,深知机会来之不易的他,在学习中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生在农家,曹堪宏深知基层劳动人民的辛苦,因此从小就立志要改变命运,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儿时的曹堪宏如同巢中扑腾羽翅的雏鹰,虽羽翼未丰,胸腔里却回荡着翱翔蓝天的梦想之声。曹堪宏回忆道:“当时的梦想就是做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求知若渴的曹堪宏因此成了学校图书馆的常客,他时常在那里查找资料,翻阅文献,不断汲取知识。时光荏苒,二十余载一晃而过,当年求知若渴、挑灯夜战的情景,如今依旧历历在目,他说:“在求学时代一定要把自己的基础打扎实,以后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提及当年的校园生活,曹堪宏不禁望向窗外,语调放低了许多。钩沉的往事,恰似一部珍贵的陈年电影,在曹堪宏的脑海帧帧回放,而回放的第一幕便是自己的恩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恩师当年背对着学生写板书的背影深深烙进了曹堪宏的脑海:三尺讲台,一盒粉笔,还有写满板书上下移动的黑板……恩师诲人不倦的品格感染着曹堪宏,以至于他在接受访谈时反复强调:“如果我们不好好学,真的对不起老师们。” 在曹堪宏的心目中,大学的恩师是他人生的启蒙者,自己虽然早已踏出大学的校门,恩师也年老退休,但那份浓厚的师生情却永远无法割舍。在他为事业打拼的年华里,他从不忘记自己的恩师,还与他们时常联系,一旦听到自己的恩师生病住院了,曹堪宏便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赶去医院探望。
也许,正是在当年求学的课室,恩师手中那支“吱吱” 作响的粉笔与曹堪宏心中的梦想产生了共鸣。每当埋头苦读的那一刻,他总会听见心中梦想的琴音,这琴音清越昂扬,透着青春的英气勃发,蓄满勇往直前的鸿鹄之志。“当时,每天都有清晰的目标,每天都会六点钟起床,叫醒我的不是闹钟,是我心中的梦想。”这句话曾是许多人的口头禅,从曹堪宏的口中说出来,却显得沉甸甸的。的确,它是曹堪宏大学时代的缩影,更凝聚了一段寒窗学子追逐梦想的悠悠时光。趁着年轻的岁月,勇敢尝试,勇敢拼搏,才能青春无憾。纵使当时的社团活动并不丰富,曹堪宏依然保持着积极的心态。他主动融入师生队伍,参加各种活动,郊游、打网球、打桥牌……曹堪宏样样上手,这种读书娱乐相辅相成的学习方法使得曹堪宏在学业上一直名列前茅,他的力学科目尤为拔尖。一次次锻炼,一步步前行,一点点成长,才能越来越靠近梦想的彼岸。就这样,曹堪宏带着他最初的梦想,在华园里前行了4年,并向着梦想的下一个驿站走去。
蜕变之路 教师—警察—侨联公仆
初出华园的曹堪宏还稚气未脱,如今经过二十多年社会生活的洗涤与历练,他已如展翅的雄鹰,凭着自己的坚毅与顽强,实现了翱翔蓝天的梦想。回首来时路,他心头不禁泛起深沉的感慨,毕竟自己每一次蜕变的背后,都埋藏了无数的辛勤与汗水。
本科毕业后,黄堪宏选择做一名大学老师。在华园四年的人文熏陶,让他对和谐的师生关系倍加推崇,他给自己定下了最基本的要求:做学生认可的老师。教学期间,曹堪宏发挥华工人特有的脚踏实地的品质,拿起教科书,走上三尺讲台,把自身所学播洒在课堂,为莘莘学子带去知识的雨露。
数年的从教经历开阔了曹堪宏的视野,也让他进一步确定了人生的发展方向。为梦想而拼搏,需要意志与勇气,然而,当一个人已激扬起梦想的波涛,却选择急流勇退、另辟蹊径,这又需要怎样的勇气与决心?面对蜕变之路,曹堪宏坦然说道:“人生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梦想,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断蜕变,不断超越。”积极进取的他不再满足这种安于现状的生活,而心中的梦想更时时鞭策他勇往直前,去寻找人生中更为亮丽的风景。不久以后,曹堪宏由一名人民教师转型为一名人民警察。在从警的四年里,他更加近距离接触社会,感知人间冷暖,体察世事人情。几年的警队生涯把曹堪宏磨砺得更加成熟稳重,也塑造了他严于律己、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并且受用至今。
光阴似箭,岁月如歌。如今的曹堪宏身为广东省侨联秘书长,在工作上更是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名侨联公仆。在曹堪宏的理念中,为人民服务的第一步是为归侨服务,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他每天都把心思扑在了侨联的建设与发展上,热心为归侨、侨眷服务,为建立更加完善的侨联体系而四处奔波考察……在人生的轨道上,曹堪宏经过了梦想的层层蜕变,正以更加饱满的精神面貌投入省侨联的工作,用鞠躬尽瘁的服务理念架起侨民与祖国沟通的桥梁。
处世之道 做有责任感的人
曹堪宏虽是工科出身,却不失人文修养。访谈间,他面容冷静,谈吐斯文,时而低首沉思片刻,似在追忆过往,又似在仔细斟酌表达的语言。诚然,在华工奋斗的四年,是曹堪宏人生中蔚为珍贵的一段时光,这段时光里有太多的故事,对于华园,他内心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眷恋之情。四年的大学本科生涯一晃而过,华园见证着曹堪宏成长成人的过程,也锻造了他往后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这份潜移默化的华园精神随着他踏入社会、所从事工作的不断改变而臻至成熟。
要做有责任感的人,这是曹堪宏恪守的处世之道之一。谈起责任感,曹堪宏首先想起了海外的华侨。在海外,华侨与祖国的关系更显密切,他们的言行举止代表了祖国的形象和尊严。曹堪宏有一次出国,看到海外有些中国人为了利益争执不下,不顾形象惊动他人,他觉得十分羞愧。在曹堪宏看来,一个有责任感的人首先要懂得维护祖国的形象,而不是为了一己私利置身份于不顾,给祖国抹黑,在外国人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既投身政坛,便勤政耕耘。曹堪宏作为广东省侨联秘书长,一直勤勉工作,胸怀天下,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身作则,做到了一个领导者该尽的职责。在曹堪宏的心目中,一个从政者就应该“要干实事,能以身作则”,他在政界一步步往前走,每一次迈步,都坚定而从容。从群众中来,也要回到群众中去。功成名就以后,黄堪宏最先想到的依然是施展心中的远大抱负,为底层百姓做点实事。基于这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几年来,曹堪宏一直省吃俭用,默默资助着好几位寒门学子,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也是从苦难中过来的,深知贫困是很多学生求学的路障,现在我给他们这样的帮助,就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求学的机会,希望他们有朝一日也能回报社会。”曹堪宏的一番肺腑之言让人动容,也让在座的我们对眼前的校友肃然起敬。
大到国家,小到家庭,曹堪宏都一样心怀责任感。家里的曹堪宏是一位慈父,他总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孩子以启迪,言传身教,循循善诱。他又是一位好丈夫,对妻子多年来悉心照料家庭充满了感激。无论工作多忙,曹堪宏总会腾出时间,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这份为“大家” 顾“小家” 的责任感是曹堪宏为人处世的生动体现,也令我们每个人深思。
华园之情 诚挚寄语学子
对于华工,曹堪宏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当年润物无声的老师,志同道合的同窗,还有华园的一草一木,曹堪宏都记忆犹新。这些年来,他对华工的发展变化也都极为关注,感触良深。说起五山校区,曹堪宏不禁爽朗一笑,说一号楼旁的旧墙上还留有网球砸过的坑印,这是他们当年打网球留下的。作为华工的一分子,曹堪宏十分坚定地说: “华工以及华工人,底蕴都是非常深厚的,每一个来华工的人都能感受到。”
作为华工土木与交通学院的校友会理事,曹堪宏是联系母校与其他校友的桥梁和纽带,为学校校友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每年的校友会活动曹堪宏都参与其中,以期母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之间联系得更加紧密,为“华工人”这一团结、友爱的整体注入新的活力。
同是华工人,同系华工情。在学生时代,曹堪宏与在校的华工学子一样,曾经在华园里勤奋苦读,在学海中憧憬着未来。此刻,作为在校学子的师兄,曹堪宏用亲切温和的目光注视着我们,这目光宛如一条无形的线,把多少段间隔的时光串连起来,直至他看见我们,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重温华园梦,曹堪宏感慨良多,也以自身阅历相告华工学子:人生要早作规划,在大学里多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是人生一笔巨大的财富;无论选择什么专业,在学生时代都要夯实基础,学在华工,用在社会,学以致用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华工人。一番良言三冬暖,曹堪宏语重心长的话,连同他丰富精彩的人生阅历,一起启迪着我们的心灵。
结 语
每一位从华工走出的校友,身上都带着抹不去的华工印记,这是一枚标记,也是一份感情。曹堪宏说,华工人要为华工争光,不要给华工丢脸———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前方路漫漫,不论阴晴起伏,我们都要秉承老一辈华工人的优良传统,坚守原则,坚守本心,为校争光!
作者:杨伦英 万学飞 杨长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