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 |
历坎坷 成正果
——访重庆明治百通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经明校友
【人物名片】刘经明,男,重庆荣昌县人,1981年考入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就读于轻工机械专业。现任重庆明治百通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人到中年,精神抖擞,气宇轩昂,热情、豪爽的性格跟重庆的天气一样,让我们感到无比的亲切与自然,举手投足间有着作为一名制造业企业家的沉实与稳重,经过几十年在社会的摸爬滚打和起起伏伏,早已变得干练与睿智,他就是民营企业家———华工校友刘经明。
金榜题名 成为公社里第一名大学生
在重庆荣昌县的一个小乡镇里,农民世世代代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耕种,但这里的人随着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也开始不满足于这样的耕种生活,想走到外面的世界看看日新月异的变化。1981年,一名普通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刘经明怀揣着走出大山的梦想参加了这一年的高考。
当然,高考对于自己的意义和重要性刘经明很清楚,能考上大学就能走出大山到城市里学习,然后分配到城里工作;没考上就只能留在大山里做地地道道的农民,只能一辈子吃着自家种的红薯和玉米。每每想起自己的母亲经常为了家里的生计,起早贪黑挑百余斤的煤去火车轨道旁等过往的火车,扒上火车到其他地方把煤卖掉,换回每日必需食物的艰辛场景,刘经明都会鼻头发酸,所以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到城里工作,改变家里贫苦的面貌。
终于,高考分数公布,录取通知书发到公社,他成功地被华南工学院录取,成为公社里的第一名大学生。金榜题名,他喜极而泣。
自强不息 艰辛充实完成大学学业
来到大学,并不意味着家庭条件的直接改变,当时大学生每个月的生活费才40多元钱,国家补贴给大学生21元,他已经出去工作的姐姐每个月给他寄20元的生活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自小就有独立意识的刘经明知道自己也要参加一些劳动,以减轻家里的负担,繁忙的学习之余,刘经明打过很多小工,做过很多小生意。
一到周末,他就会贩一些尼龙伞、几块钱的连衣裙到广州的闹市去摆摊,虽然只是一些小宗的商品,但往往能赚到不少的生活费,正是这些小本的买卖,启蒙了他的经商意识。大一的暑假,他回到重庆,跟着一些大人贩小猪到四川去卖,在路上休息的时候,不小心把小猪放了出来,只能追着小猪满山遍野地跑。想起这一场景,他自己总是偷偷地发笑,开心之余总会想起那段时间的艰辛。在回来的路上,因为带了管制刀具防身被警察抓到了公安局,怀疑他们是犯罪分子。最后,刘经明把大学生相关证件拿给警察看,鉴于当时社会对大学生的尊敬和信任,警察才把他们放了。
经历了生活的艰辛和磨难,刘经明分外珍惜在校的学习时光,他争分夺秒地利用时间学习知识,在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和工程制图的重复中不断为自己积累专业知识,在实验中对实验参数不断重复的演算过程培养自己的工科严谨思维,在严谨的逻辑和实事求是的工科学习环境下,渐渐培养了自己“务实、严谨、踏实”的华工人作风。同时因为初有的经商的意识,刘经明对管理和营销等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利用图书馆的资料,阅读了不少关于企业管理以及营销类的书籍,为自己灌输了不少现代企业管理经营的理念,为今天能开办自己的实业公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在学校也少不了老师的关心和指导,最让刘经明念念不忘的是杨爱云老师。杨老师没有因为他的家庭贫苦而瞧不起他,相反,在生活学习上给予了他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在他参加工作后,杨老师更是为他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全力帮助。
现在他还记得杨老师给他的毕业寄语“大事敢做,小事愿做”。当机会来临时,有大的责任压在自己肩头的时候要敢于承担,努力把它做好;当自己从事一些零碎的小工作时,也要有敬业精神,同样把它做好。他也用他后面的经历告诉我们,机会来临绝不胆怯,从事基层工作毫不抱怨。
一波三折 失败铸就成功
1985年刘经明在华南工学院顺利毕业后,经过学校的推荐分配回重庆一家啤酒厂工作。因为在学校练就了出色的专业技能,平时虚心向老师傅学习,刘经明很快掌握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并因业绩出色被派往西德学习先进的制造技术。
1988年,杨爱云老师到重庆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刚好碰上刘经明。师生见面格外欣喜,寒暄之后,杨老师兴奋地向他讲述了这几年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日新月异的大变化,经济发展迅速,尤其轻工业发展迅速,在东莞、顺德等地一大批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机械工程师薪水待遇好,发展机遇也特别大。刘经明看准了20年内广东必定是改革开放后最为受益的地区,必将有非常大的发展机遇,于是毅然决定放弃重庆已经稳定并且步步升高的工作来到广东。
经过杨老师推荐,刘经明来到了惠州工业发展总公司下属电厂。工作了半年之后他又到东莞的港资企业做起了塑料饰品与玩具。刘经明并不甘心只为别人打工,很快便利用积累的资金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并利用港资企业在华不够灵活的特点,生意越做越好,订单越接越多。然而,1992年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因为中国市场不够完善和自己监管不严等原因,公司的一个大客户的老板携款逃跑,留下了一大沓没有完成的订单,致使公司产生了一大批债务而破产了。
刘经明也回到了重庆,此时的他非常痛苦。就在此时,可爱的儿子出生了,给了他很多生活的慰藉,也带来了很多希望。想想自己过去在乡下过的苦日子,想想在学校读书时候的艰辛,想想不离不弃的妻子,想想带来希望的儿子,他觉得没有必要一直活在失败的阴影中,生命中还有更多有意义的事情等着他去做,有他爱的人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保护。在妻儿的陪伴下,他慢慢走出了生活的阴影。
1995年,他决定从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他重新回到广东,来到深圳一家美国机械公司在华的代理公司,做机械设备的表面处理和喷砂机的销售工作。重新从事自己熟悉的制造业,刘经明上手很快,他不仅做好自己的销售工作,同时也在不断地学习整个行业的运作和随时把握了解日新月异的行情,并利用自己原本的专业技术知识学习其中的技术要点,触类旁通,很快就掌握了一些生产技术。
1997年,拥有了客户资源,加上朋友同学的帮助,不甘于人下的刘经明决定再一次创业,自己开办车间生产轻工机械设备。因为在学校里的扎实基础和在之前公司的刻苦钻研,他对生产工艺、处理技术洞若观火、了如指掌,自己自行设计设备和画图纸,请来板工、电工等相关技术工作人员进行生产,碰到技术难题就自己和几个工友通宵达旦地研究解决方法,他们在车间里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终于在第一个月生产出五台合格的产品并顺利出售。拿到了第二次创业宝贵的第一桶金,刘经明重新走上了事业的正轨。此刻,他再一次掩面而泣。
干实业的人要经得起煎熬和等待,失败是成功之母更是真理,人生有过起伏和失败才更懂得珍惜现在。刘经明有过失败,有过煎熬,才在之后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宽。有着自己的坚持和希望,有着自己的执着,是他也是所有人成功需要的品质。
鸦有反哺 回乡办厂促发展
虽然年少时在重庆荣昌老家吃过不少的苦,但刘经明就像没有忘记母校经常回校探望老师、关注学校发展一样,他同样没有忘记养育过自己的土地和乡亲。2004年,他毅然做出回到重庆荣昌的决定,在政府招商引资的新工业园区开办新的厂房,支持家乡工业发展,促进当地的就业。
如今,他亲手创办的企业———重庆市明治百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经过近10年的发展,开发出一系列完善的表面处理设备,满足了社会广大用户的不同需求,取得了行业的领先地位,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从事喷砂喷丸的企业。厂房建筑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公司先后为一些知名大型企业和国家级重点企业如中山广盛运动器材有限公司、台湾宇瓷工艺厂、台湾统一集团等配套喷砂设备提供表面处理技术服务,并在北京设有研发中心,聘请了2名从事喷丸技术几十年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级工程师。
刘经明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厂房仍在扩建,加工中心在不断增加,销售网络也扩展到全国各地。他说,每一个做实业特别是从事制造业的人心中都有一颗回报社会的心,因为实业是实实在在为国家增加财富,为国家积攒技术。贡献税收,提供就业,这是每一名企业家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他历尽坎坷,接下来的脚步会迈得越来越踏实,越来越坚定。
作者:郭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