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精臻善 厚德致远——访广州百乐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刚校友
日期:2013-11-27

 励精臻善 厚德致远

——访广州百乐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刚校

【人物名片】刘刚,男,1983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化工机械系;19831992年在广州白云山制药厂工作,任分厂厂长;19921996年,成立广州天盛贸易公司,任总经理;19962010年成立广州邦盛生物科技公司;20072008年在清华大学企业管理国际化CEO703班进修学习;2009年至今,在广州百乐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

6月盛夏,又是一年毕业季,华园的空气里弥漫着凤凰花的清香和留恋的气息。一届即将与母校告别的大四学子穿着学士服乐此不疲地拍毕业照,和当年的情景一模一样。30年前,刘刚从这里毕业,30年后,刘刚在这里驻足。

刘刚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位睿智的企业家,成熟稳重,宠辱不惊,洞悉商场,运筹帷幄,对企业经营有自己一番独特见解,以投资的眼光去发展实业。他学不止步,追求卓越,毕业后也从来没有一刻停止学习,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

在我眼里,刘刚像一本书,一本耐人寻味的书,而我刚刚掀开了扉页……让我们一同走近广州百乐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刚。

艰苦锻造品格

当你踏进华园,整洁的校道,现代化的图书馆,挺拔威武的中山像就一一展现在眼前;当你徜徉在华园里的湖边幽径,钟塔楼房倒映在碧绿的湖水中,古色古香的建筑透过浓密的树木若隐若现;当你静坐于某一个角落,细细倾听着莘莘学子的读书声,看着他们怀揣着希望奋斗不息,于是你会由衷地感叹,华园就是知识的殿堂!可是你能想象,30年前的华园吗?

刘刚回忆起在华工求学时的生活,那种艰苦条件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在北区,矮小破旧的房子就是他们的宿舍,设施简陋的大楼便是教学楼,四周没有整洁的绿化,而是一片荒地和山坡,工人们种着一些庄稼,养着一些鸡鸭。通往教室的路没有铺水泥,而是一条遇雨天就泥泞不堪的小路,刘刚和他的同学们就是踩着这条路坚持了4年的学习生活。那时候他们一个学期的生活费就20多元,生活比较困难,有的同学经常吃不饱肚子。尽管如此,刘刚依然怀着一颗快乐的心学习,打下了很好的专业基础,就像他的老师说的:“艰苦环境总是历练人的,那时的学生学得扎实多了。”虽然环境艰苦,但刘刚也不忘寻找各种乐趣充实生活。在课余时间,他喜欢跳交谊舞,华工的女生少,就跑到华师去找女伴。当然,他最喜欢的就是打桥牌,宿舍几个人围在一起就可以玩得非常开心。他还曾经在打桥牌的比赛中获奖,可见技术不一般。

不同于现在的自由与开放,那时的学风和纪律都抓得很严,学校要求学生7点半就去课室早自习,晚上也要晚自习。平时不许抽烟,不许谈恋爱,宿舍的规定也比较严格。于是老师每天去宿舍查寝,抓逃课成了那个时候的惯例和标志。刘刚也笑着调侃说,大学时代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就是随着一声大喊:“杨老师查宿舍咯!”接下来宿舍楼就是一团慌乱,尖叫声、哗然声此起彼伏。

在老师眼中,刘刚是一个活跃调皮的学生。他自己也笑着调侃道:“我是一个坏学生。”实际上他与老师的关系非常好,整个采访过程中,他与老师谈笑风生,仿佛一对亲密无间的朋友。他还与老师达成了一个约定:要请老师去他在清远的工厂参观,吃当地特色的农家菜,泡温泉,更重要的是全程由他亲自陪同。

经过大学4年的艰苦学习,刘刚学到的是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说:“知识不等同于文化,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而只有那些善于思考、能解决问题的人才是真正有文化的人。”只有生长在寒冷陡峭的崖壁上的梅花,才能开得冷艳幽香;也只有生活在艰苦困难的环境中的人,才拥有更加坚定不移的品格。4年艰苦的求学生涯,赋予了刘刚深沉的内涵与坚毅的品格,为他今后打拼事业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经历积淀才识

毕业后,刘刚去了白云山制药厂,在那里一待就是9年。如果说4年的大学时光给予了他知识,那么这9年的坚持和实干,则为他积淀了更多的经验和才识。在白云山制药厂,他担任一间中药厂的厂长。刘刚从基层开始,与工人们打成一片,融入集体,熟练掌握了生产的各个环节,这些经历对他现在管理公司有很大的帮助。从白云山制药厂出去后,刘刚经营了自己的公司,做医药与贸易,也进入了食品添加剂这一领域。

对于成功,刘刚总结为胆略加机遇。他跟我们分享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他的一个同学,在报纸中缝里看到了一个卖楼的广告,于是,毅然决然地去到农垦路的那个楼盘,与老板商量买楼的事情。楼盘的老板要求10万块钱的定金,可他凭借身上仅有的3000元,就签了个协议,随后把这块地转给了一个化工厂,于是他赚回了他的第一桶金,开始了他的房地产事业。

机遇可能就是注意到了报纸上一个极其不显眼的信息,胆略也许就是凭借一点钱却敢签下一整块楼盘。刘刚说道:“可能一百个人都在等一个机遇,谁准备好了,机遇就是谁的。”因此他以此为理念管理他的公司,要求他的员工。国家政策不断变化,公司的员工们也应时刻做好准备,学会把握机会。2006年,溴酸钾添加剂在面包中禁用了,所有的食品添加剂行业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需要重新调整。而时刻准备着的刘刚,却在这次变动中脱颖而出,公司的销售额瞬间翻了一番。

现在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仍层出不穷,舆论将矛头指向了食品添加剂这一行业,许多公司受到了负面冲击。刘刚面对公众对这一行业的质疑,提出了自己一针见血的评价:“中国的食品添加剂走入了一个误区,没有添加剂食品根本不能存放,只要是适量、合理的添加,它不会对人体产生丝毫危害。而造成了安全问题的三聚氰胺、苏丹红这些有毒物质都是工业用品,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畴。社会舆论、公众讹传造成了大家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可能只占百分之一的分量,但它却是极其重要不可缺少的,它创造的是整个食品行业的价值。”很多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和高额的利益驱使下,使用一些不合格的添加剂。刘刚却看到了这种暴利的短暂性和风险性,选择了踏踏实实做高质产品,在食品添加剂这一行业中稳中求胜。这不仅是一种睿智而长远的商业眼光,更是一份对社会公众负责的良心。

学习成就卓绝

刘刚从来没有一刻停止过学习,从大学毕业到参加工作,他总是用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当我们问道:“一名工科生,营销和金融知识的积累肯定是不够的。现在您作为公司的董事长,是怎样做到对公司运作全盘掌控的呢?”

“不断学习,”刘刚毫无迟疑地说,“人永远都不能停止学习。我管生产,管销售,做到一定的时候,好像不知道怎么做了,老觉得缺点什么。我也不能和下属商量,因为涉及利益的时候,下属反映的情况可能没有那么真实。怎么办呢?不断学习。我读了两年清华班的EMBA。通过学习,我又有了新的同学圈,可以收获一些善意的建议。从老师那里也可以学到很多新的知识。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我学了很多金融、投资、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什么刘刚在国家政策不断变化、市场行情难以捉摸的情况下,依然洞悉全局,眼光独到,因为他懂得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学习。

然而学习不仅在于被动地接受,还要主动地吸收和运用,更深层次则是加入自己的理解。刘刚对营销、管理、投资这些知识运用自如,更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他对企业发展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应该以投资的眼光去发展实业,而不是以实业的眼光做实业。只有进入资本市场,才能获得更大的融资平台,将公司发展得更大。但我们又不能脱离实业而空谈投资,实业是基础,投资是获取资金的有效渠道。作为董事长,对于公司的发展,刘刚心中已有一番蓝图,并按照自己的蓝图,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向成功。他已成功迈出了第一步——发展项目,让公司不断成长和壮大。他也正在接近第二步,公司预计在2013年启动上市,向更大的融资平台和发展机会进军。第三步便是通过兼并和收购其他公司,不断扩大公司的规模,从实业到投资,又从投资回到实业,如此往复循环,实现公司的飞跃发展。

作者:吴方成园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