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闯未来 智“赌” 明天——访香港海茂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宁一海校友
日期:2013-11-27

 勇闯未来 智“赌” 明天

——访香港海茂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宁一海校

【人物名片】宁一海,男,香港海茂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矿权交易所董事局主席。1980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 无线电系,留校任教三年。曾任甘肃省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第十二届政协委员。1984年参与筹建华南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1986年任珠海电脑工程公司总经理。1988年与山西省驻港公司合作,成立珠海东恒实业有限公司,任总经理。1990年底创办香港海茂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现公司除在中国上海、广州、太原等地设立分公司外,在加拿大、土耳其、南非、古巴、刚果(金)、菲律宾也拥有分支机构,在美国、加拿大、古巴、英国等多个国家均有投资,被路透社誉为“国际有色金属大王”。2008年被评为“2007年中国企业创新十大领军人物”,获得第四届“广东省十大敬老之星”荣誉称号。

在一个春风和煦的下午,我们来到了香港的“硅谷”——充满了现代气息的数码港。这里十足的科技感让我们有一种穿越到了科幻电影里的感觉。众多的科技创新公司汇聚于此,宁一海的公司也在2012年迁址于此。怀着略微紧张的心情,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位于一栋大厦5楼的海茂实业(集团) 有限公司,在这里,我们开始了一段精彩非凡的“奇幻之旅”。

采访的地点就在公司的会议室。透过会议室的落地窗,可眺望银色的海岸,也可欣赏窗边两棵樟树的曼妙舞姿。与落地窗相对的墙上挂有一块刻有世界地图的LED玻璃板,两侧的墙上则分别挂有两幅照片,一幅是朝霞中的海港,一幅是浩渺的大海。

少顷,宁一海笑容满面地出现在了会议室的门口,被路透社誉为“有色金属大王”的他丝毫没有“大王” 的架子,他亲切地与我们问好、握手,还将他父亲的传记《宁雄传》作为礼物赠送给我们。在接下来的畅谈中,我们开始慢慢了解宁一海的奋斗历程。

挑战不怕从零开始

2005年,刚果(金)总统到访中国,带来了国际上炙手可热的铜矿、钴矿开发项目。在北京,宁一海与卡皮拉总统代表团进行了关于该项目的会谈。中国与刚果两国牢不可破的友谊,让卡皮拉总统垂青于中国,愿与中国合作开发,然而他为何要向宁一海伸出橄榄枝,这其中有着怎样的奥秘呢?

或许我们可以从宁一海的经历中一探究竟。

1956年宁一海出生在广东化州,高中毕业后,响应知青上山下乡的号召,来到了一个水力发电站。在回顾当知青的那两年时光时,宁一海一直说那是对刚入社会的青年一个非常好的锻炼。

在1976年那多灾多难的一年,身为发电站青年队长的宁一海带领队员们一起面对地震,一起在寒冷的冬季跳入洪水之中抢救国家财产,经受考验成为中共党员。对于刚踏入社会的宁一海,将这些磨难视为宝贵的经验,为日后的人生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1977年,宁一海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进入了华南工学院无线电系学习。

宁一海自小就有很多梦想,想要当兵,当作家,当摄影师,等等,然而他最大的梦想却是成为一名出色的工程师。在大跃进年代,兴建化州铁路大桥、化州公路大桥是化州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壮举。在宁一海心中那个设计大桥的工程师是多么的伟大!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名杰出的工程师又是何等的自豪!正因为有着这种美好的梦想,他在中学时代就努力学习数理化,进入华南工学院——工程师的摇篮,更是使他兴奋不已,开始追逐自己工程师的梦想。

宁一海在华工就读期间,冯秉铨教授对他的影响最大。冯秉铨教授毕业于哈佛大学,回国后任华南工学院副院长,是我国著名的电子专家。宁一海在冯教授的教育和熏陶下,努力学习,希望将来自己也能成为一位著名教授。

大学毕业后,品学兼优的宁一海留校担任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一心要成为工程师的他,想留在学校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也在等待更好的发展机会。也许,多年之后经过努力和奋斗,宁一海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党政领导干部,或者早已实现了他的工程师梦想。然而,20世纪80年代初,一股强烈的改革开放热潮吹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决定成立华南地区第一间高科技企业——华南自动化工程联合公司。这成了宁一海从教坛转向商场的一个平台,他大胆地将自己的明天赌在了这家公司,一切从零开始。

宁一海积极参与筹组华南自动化工程联合公司的工作,并兼任华南自动化工程联合公司经营部部长,主管公司经营业务。由于成绩突出,不久便被派往总公司与珠海政府合办的珠海电脑工程公司任总经理。他略带自豪地对我们说:“因为从小接触比较多的长辈,再加上自己的个性,我从小就当班长,没有当过小兵。”在商界摸爬滚打多年后,宁一海认识到职业经理人这一职位也难以发挥自己的雄才大略,放不开手脚。这时他便有了新的梦想,想要创办属于自己的企业,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1991年,宁一海35岁,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的他并没有选择安稳而行。他对我们说: “无论是企业还是人,都要有国际化的视野,要面向全球。” 他又一次用自己的明天做赌注,大胆赌了一回。他顺应改革的潮流,秉着挑战自我的信念,辞去总经理职位,只身赴港创业,创办了“香港海茂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又一次从零开始。

初到香港的宁一海仍是做自己的老本行,从电脑、电视机开始慢慢在香港站稳脚跟。回忆起为何选择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宁一海说: “做电子产品,我们从80年代就已经开始做了,从原来的王安电脑、哥伦比亚电脑开始做系统的开发,要保持在微电子工业中的竞争力就要不断地创新,产品淘汰得很快。而有色金属行业却不同。矿山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如果能从不同的国家获取资源,对公司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如果有一个好的矿山,好的冶炼方法,产品不会改变,就会有不断的发展。”渐渐地,转投有色金属行业的宁一海生意越做越大,敢于与香港商界“巨鳄”一争高下。现如今,宁一海已成为三个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还敢为天下先地创办了香港矿权交易所有限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矿业交易平台,从而使其成为享誉全球的有色金属大王。因此,也不难理解为何刚果(金) 总统卡皮拉会独独垂青于宁一海。当时的宁一海不仅是海茂实业(集团) 公司的董事局主席,也是中国有色金属理事会的副理事长,他的商业洞察力十分敏锐。在宁一海提出的合作方案中,从建厂到投产比其他国家的投资商工期缩短三分之一,投资成本更仅为他们的50%。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宁一海的经商之路中不胜枚举,以后也肯定还会有更多。在2007年,他还被评为“中国企业最具创新力十大领军人物”。他的投资,不仅仅给自己的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战略物资储备,更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当地人民提供了更

多的工作岗位,也为国内的技术人员提供了更多实地锻炼的机会,可谓是利国

利民利己三丰收。

宁一海说:“人生如赌,赌就是人生的拼搏。”

“我们从生下来就在‘赌’,用今天赌明天、赌未来,这个‘赌’ 意味着风险与机遇并存,所以人生需要挑战自我,看清楚自己的本钱是什么,不要不敢赌。”而他正是那个不断地挑战着自我的人,在更多的新领域中挑战着自己,寻求着更多的满足感。从未涉足酒店行业的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接下了山西的一栋“烂尾楼”,将其打造成为一座五星级的山西花园国际大酒店。

如今,宁一海掌舵的“航空母舰” 已经远航,他的公司遍布加拿大、刚果、南非、菲律宾、印尼、山西、浙江、广东,这艘航母正朝着理想的黄金彼岸破浪前行。义无反顾、拼搏人生、奋力前行,成为他人生价值的一种取向,也成为他人生快乐满足和贡献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

孝顺不必惊天动地

宁一海不仅在商海中无惧风雨奋勇搏击,在中国人传统的忠孝仁义道德规范中也处处体现着他的个人人格魅力。

宁一海的父亲宁雄先生,1945年参加革命,在硝烟中成长,解放后为社会主义建设一直默默奉献,历任乡长、区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委员会主任等职,所到之处无不受到领导和群众的好评。退休之后更是将自己的余热全部贡献到了公益事业当中。

宁一海虽是出生于干部之家,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两袖清风的父亲并没有让他在物质方面得到任何的优越感。然而,宁一海却是在父亲讲的游击队故事中成长起来的,父亲的革命经历成了他最好的教材。在父母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下,他立志长大以后一定要报效祖国,孝顺父母。这是父亲给他最大的精神财富,并深深地影响着他的一生。

事亲行孝,历来是做人的根本,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的基本要素。在中国,自古以来,孝道为一切道德之本,宁一海深谙此道,对父母, “要敬、要爱、要养、要安抚。”

宁一海说:“其实孝顺不用惊天动地,一个微笑,一声问候,或一个举手之劳的行为,就能让老人们倍感欣慰和满足,关键是要学会换位思考,多想想老人们最需要什么,才能摸透老人的心思,才能更好地孝敬他们。”

宁一海是集团公司的舵手和当家人,他长年累月地在世界各地穿梭,一年中有一半时间在飞机上度过。即便如此,他每天必会打一个电话给父母嘘寒问暖,每次出发前和抵达后也定会打电话向父母报平安。每年春节,不管在什么地方,他都会赶回家乡,和父母团聚,欢度这个中国人最隆重、最体现团圆的佳节。

宁一海有一句名言: “实现父母的良好愿望,就是最大的孝顺。” 父亲是经历过游击战争的人,他知道战争年代人民帮助共产党打下了天下,付出了很多,离休之后总想着要为家乡、群众做一点事情。因此,宁一海对于父母提出来要为群众办实事的事情,他都全力支持并协助父母完成。

2005年的一个晚上,宁一海接到父亲的一个电话,父亲说:“木威塘村是化州市三大抗日武装起义的村庄,而木威塘村还没有办法建设革命纪念馆。”宁一海知道父亲想为建设该村革命纪念馆出力,他略微沉思了一下,对父亲说:“建设革命纪念馆的资金全部由我捐资。” 就这样,纪念馆很快就建设落成了。

宁一海按照父母的意愿做了不少的公益事业:捐资建设良維宁雄小学、背維村环村路硬底化、207国道笪桥路口至横岭路口的良維大道、化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笪桥文化广场等,累计资金达1000多万元。

除了全力支持父母做公益事业,宁一海本人也不甘落后,他的国际慈善基金会就是为了回馈所投资的非洲国家,为非洲友人在医疗、教育、交通方面提供援助;他还在太行山区建立希望小学,为化州一中、华南理工大学提供奖学金,举办摄影展义卖筹款等。为此化州市人大授予宁一海“橘州骄子” 的光荣称号。2012年他还获得了“广东省十大敬老之星”。在访谈中,他提到自己对于做公益的看法,他说,最重要的是一个心态,不为名不为利地去做这件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在自己有能力回报社会的时候,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就对了。

修为必争一朝一夕

如果说行孝、行善体现了宁一海的个人品德,经商的成功体现了他的胆识和智慧,而整个访谈之中更让我们惊讶的是他超于常人的艺术与哲学方面的修为。

从初中开始接触摄影的宁一海如今已经成为加拿大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他常常将自己的作品拍卖所得捐给学校。谈起摄影,他激动地说道: “转到物理系工作后就开始学半导体,学习光学时,对摄影、对器材都有了解。对照相机及化学方面的成像、显影都有研究。那时,在宿舍里我们有暗房晒照片。” 摄影中练就的构图能力加上学到的光学知识,让他的作品别具一格,更具大师风范。他用自己在摄影中培养出来的对线条、对美的感受,结合自己的工科知识背景,设计起了家具、机械、大楼……

他一边指着会议室中的摆设,一边向我们介绍说: “不能说我们学什么专业一定就要做什么,要用多元化的知识,辩证地把所有的东西都结合起来。墙上这两幅照片就是我的作品。山西花园国际大酒店的设计和建设都由我做总指挥。”在他的办公室中我们还看到了他的书法作品《蛇》,笔法苍劲有力,形状宛若一条舞动的蛇。宁一海热情地向我们解释道,他每年都要写一个当年的生肖挂在办公室中,而且还要把动物的神态体现在字中,可谓是“匠心独具”。他更是将自己的家设计成了一个艺术的殿堂,一个名副其实的空中花园。

不仅如此,更令我们吃惊的是,宁一海还用哲学理论去指导矿藏勘探。“全球的地质,没有一个是相同的,每个矿山都不一样。要了解矿山,从矿脉开始研究,钻孔是通常勘探的方法,可是你扔一把花生米在一个海滩,想用钻孔的方法钻到这个花生米的机会又有多大呢?所以我们就要用哲学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若说从事多年的有色金属行业的宁一海,从勘探、开采、冶炼到销售无一不精,可能还没有使人十分惊讶。但若说他用哲学的理论总结了一套独一无二的,应对不同矿山、不同地质情况都适用的公式与勘探方法,则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如此之高的艺术修为,如此之深的哲学境界,绝非一朝一夕可得之物。宁一海,就是这样一个充满胆识、气魄、智慧与创造力的人,他还在不断地在未知领域中挑战和发现着自己。

    作者:宋阳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