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 |
【人物名片】张毅良,男,1980年入读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 重化工系高分子化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至台山电缆厂。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获2004年度江门市科学技术奖。现任广东省台山市电缆厂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楼,在岁月的侵蚀下裸露,每一块砖头在变老、变花,那是时间的沉淀;屋,虽然翻新过,但依旧肃立,未失往日的余温;他,缓缓而来,眉宇间透露着思考,夹带着几分霸气。一桌,一椅,一花,一水,足矣;谈吐间,无不中气十足,尽显本色;且听他道来,妙语连珠,旁征博引,每一句,都是一段平凡却又精彩的人生路。他,就是张毅良校友。
华工让我学会思考
夜,难忘;三张床,三个灯泡,没有光管,没有一个人,除了他;看不下书,有点凄凉——张毅良在和我们讲述着他到华工第一天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让人感同身受。一个16岁的懵懂少年,可以说是仰视着别人的背影,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那时候,真的很单纯。”说到这里,张毅良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一顿饭1毛5分到3毛钱,坐一趟公交是7分钱;一个学徒工工资是8块钱,而毕业能领到的是54块……”一个个遥远而清晰的数字既拉近了他与我们的距离,也将他拉回到了30年前那个美好的青春时代。“单纯” 是他反复说到的一个词,在那个改革开放年代的初期,懵懂而又没有任何的社会经验,能够考上大学就已经很幸福了,更别说有任何的专业概念。从哪里来就到哪里去,这是当时国家一般的分配原则。张毅良也在毕业之后回到台山去当地的电缆厂工作。
“华工带给我的,知识就不用说了,最重要的就是让我学会了思考。” 张毅良回忆说,他对于问题的一些看法,就是在华工的时候形成的。
在一个以分配为主、很多事情自己都做不了主的年代,人是很容易迷失的,而是否有自己的思考以及学习能力的高低将是自己能否尽快适应社会的利器,张毅良在此方面把握得很好。他说,一方面,在大学期间就养成了凡事、凡问题都会查书的习惯,并加以思考,这对解决工作上的难题提供了帮助。另一方面,张毅良深谙自身短板,刚毕业的毛头小伙,社会经验没有,操作能力不强,都是从零开始。但他通过自身的勤思考、勤发问、勤动手,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就适应了厂里的一切,工作很快就上手了。
思考的习惯让张毅良校友涉猎甚广。不管是对于房地产业的认识,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还是对于中国市场经济、税收政策,他都有自身的见解。讲到自己的本行,更是游刃有余。他讲到,电线电缆的安全标准很重要,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要求来做,没有质量的保证,哪来创新可言。举个例子,塑料电线包装材料做假的现象日趋增多,无非利字当头,但忽略质量要求,可谓形势严峻,更别说标准的顺利推广了。制度制订得再严格,如果没有足够的执行力度,也只是纸上谈兵。对于问题的独到看法,让张毅良面对困难之时,都能设法克服。
厚积薄发 实践出真知
经验需要积累,技术也需要积累,企业是如此,人更应该如此。以干部身份进入企业的张毅良,并不妄自尊大、眼高手低,却不免被人看不惯,说闲话,他知道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他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给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在工人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几年的积累让张毅良校友得到了成长,提高了技术水平,获取了经验。不懂就问,出错就认,就是这么简单。很快,张毅良就得到了上上下下的一致认可。这从几个数字可以体现出来:1993年企业就给他买了房子;他这时候所领取的工资已经升到1000元钱左右……
技术出身的他,从一开始跟随老板出差,帮忙检验样品,到逐步接手生意,搞经营,领导全厂,不断的积累造就了今天的张毅良。“老厂长的鼓励和重视,老师傅的悉心传授,都给了我很大帮助”。他说,轴在普通人手里,就是需要先测量,在老师傅手里,只需要稍微比对一下即可,这些实践经验,让他受益匪浅。
“要强迫自己去做应该做但不想做的事情,不做不应该做但自己老做的事情。”说起来有点拗口,但张毅良的这句话却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或许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至高境界,但也要学会换位思考,给自己一个适当的位置。不要看到大专生拿3000元的工资,自己是大学本科生也才拿3500元而心里不平衡;不要因为自己是大学生而妄自尊大,也不用因为自己是一名普通工人就妄自菲薄。张毅良就做到了。他知道自己是有文化的,不能像普通工人一样,只会做不会问,要尽量表现自己;要融入集体,即便是大学生,也不把自己看得太高。不求一时的回报,但也不要怕被埋没,这是企业给他的感受。张毅良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平凡的岗位上做平凡的事情,积累起来就有你的独到之处。”
脚踏实地 谋定而后动
孙子兵法有言: “谋定而后动。” 意思为谋划准确周到之后再行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战略部署是企业的灵魂,是引领企业未来发展的主心轴,对孕育并带动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决策如同作战用兵,必须做到三思而后行,在张毅良的带领下,台山电缆厂正在朝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行。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张毅良强调“质量第一,服务用户” 是台山市电缆厂的一贯宗旨,而在与我们的交谈中,他也阐述了“万家使用,万家安全”的企业标准。伴随着企业一路走来,从打破大锅饭的管理体制改革,到1983年7月注册“富华牌”商标;从1996年进行所有制改革,成立台山市电缆厂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江门这个老工业基地伫立不倒的几家企业之一,到现今的计件工资制,做到年产值1个亿左右的规模。张毅良对这个行业已经是轻车熟路了。他深知,当前电缆电线行业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生产能力过剩,只有掌握市场才能有主导权,于是企业的品牌与产品的质量便成了重中之重。20世纪90年代中末期,10余家小厂以“台山线”的名义在市场上销售,他这才蓦然醒悟,产品要好卖,质量是关键,企业要发展,品牌是重要法器。不走弯路,不走老路,一步一个脚印,把技术做强,把信誉做好,才能有发展空间,才能走得更远。
当然,成功很多时候是建立在失败和冒险的基础上的。电缆厂于第二次转制之时,向银行贷款3000多万元,私人贷款2000多万元,面临极大的债务压力,不得不让众人三思而后行。张毅良此时站了出来,客观分析了三种可能性:要不就是亏本,每个人都会亏那么多;要不就让股,与别人合作;要不就扛下来,渡过难关。主动性、前瞻性,再加上不可或缺的冒险精神,让他和企业的员工走出了困境。
一位好的领导者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听张毅良的下属描述,老板平时待人不错,值得信赖。张毅良也认为,自己挺放权的,给更多人发挥的空间,大家相处起来也非常和睦。同时,他也是一个注重细节的人。举个例子,有个员工接到客户要来提货的电话,刚好快到下班的时间,于是员工催促客户赶紧来。张毅良知道后批评了那个员工,并告知他应学会如何与客户沟通,同时这也是维护公司信誉的一种表现。张毅良坦言,虽然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但接下来怎么走,还是要权衡利弊,多方面考虑,切不可掉以轻心。正如曾国藩说过的,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做事情切不能随性而为,有主动性当然十分重要,但也要谋定而后动。张毅良说,要先把厂子办好,才能去考虑扩大品牌经营和效应的事,先把根基扎稳了,再想着怎么往前走。另外他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凡事能够有所承担,有所担当,但也要学会寻求帮助,不必死扛,这样能做得更好。我想,这也是他的企业能够在台山做大做响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饮水思源 不怠而有得
回眸,忆往昔,饮水思源,叹物是人非,感人不忘本,悟不怠有得。张毅良并不是一个特别懂得表达内心情感的人,讲起华工母校,也依旧言简意赅。
在张毅良眼里,华工人实干、勤奋,能够担当一面;母校在工科人才培养上出众、独到,为企业人才输送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也正是因为有华工的谆谆教诲,才能有张毅良的今天。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一句从心底油然而生的“感谢母校”,一段自我奋斗史,足矣。
总结起来,张毅良认为华工对他的培养,让他学到了三个方面:第一,是知识。他认为华工的课程多,对人的培养全面,让自己接触到了多方面的知识。第二,是待人。由于自己年纪较小,经常要和比自己大的人交流,所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也越来越懂得如何待人处事。第三,是思考。对问题是否有自己的看法与深入的思考,将是决定一个人能够走得多远、爬得多高的重要因素。
作为一个过来人,张毅良感慨颇多,一讲起来,滔滔不绝,当然,他的建议更是令人倍加珍惜。对于师弟、师妹,对于在校的我们,他讲出了自己的五点看法:第一,大学生刚毕业时,切忌太过计较,不要因为自己是华工出来的就有优越感,看低别人,要学会从头做起,不断积累;第二,大学生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思考,有错就改,认为是对的就坚持,不要过多地埋怨;第三,要学会与人打交道,找个好师傅带,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第四,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任何人的身上都能学到东西,不管是好是坏,只要仔细观察体会,都能对自己有所帮助;第五,每个人都是平凡人,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从而去达到自己的高度。要学会热爱自己的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只要做得好就会被认可,不会被埋没。
没有炫耀,没有理所应当,张毅良只是众多平凡人之中的一个,但是,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顺境下的不怠与前行,看到了逆境中的冒险与坚持,看到了平凡当中的不平凡。
作者:金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