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闯天下 豁达悟人生——访广东新长安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院长李旭升校友
日期:2013-11-27

【人物名片】李旭升,男,广东汕头人。19831987年就读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现土木与交通学院) 建工系建筑结构专业。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高级工程师。现任广东新长安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和院长,汕头市潮汕水电勘察公司董事长,汕头市规划委员会委员,深圳潮汕商会副会长,汕头市专家库成员,汕头市岩土协会、中国《建筑结构》杂志社、广西自治区建筑设计协会、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理事等职务。

8月的一天,我们在热情的司机的带领下,来到坐落于汕头市长平路的李旭升校友办公室。在前期联系中我们便感觉到李旭升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人,但心里还是有点紧张。当见到热忱的李旭升校友并和他握手以后,我们心里逐渐放松了下来。接着,在品味甘醇的工夫茶的同时,我们聆听着李旭升讲述他的人生故事。

忆往昔 校园精彩如潮

李旭升是1983年考入华南工学院的,那时大学升学率很低,考上大学是十分不容易的。李旭升的父母尽管曾在“文革” 中受到影响,但还是很支持孩子们读书。由于李旭升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尤其支持他继续升学,而他也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顺利考上大学。说到为何会选择结构专业,李旭升说那时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热情十分高涨,年轻人单纯地想着报效祖国,没有功利地考虑毕业工作的问题,他听说结构专业不错,又想到毕业后可以为国家做贡献,就选择了读建筑结构。他说那个年代的大学生生活还是挺好的,学校会给予一定的补贴和赞助费。而他自己还参加勤工俭学,靠安装计算器的电路板和小零件,为自己赚到了一定的生活费。那时候他们住在东一学生宿舍,七八个人一间宿舍,条件比现在艰苦很多。让他记忆深刻的是那时物质匮乏,经常吃不饱,每次香港做生意回来的朋友请他们大吃一顿,大家就觉得好满足。到现在,李旭升还会想念华工饭堂以及东门小店的饭菜。

而在假期,学校会支持学生去祖国各地走走,所以暑期李旭升就去四面八方旅游。尽管那时物价很便宜,1985年的时候他仍然会为在苏州住一晚古朴典雅的老客栈要花45元而心痛不已,此后他学会了节省住宿费用的旅游方法:晚上在火车上度过或者寻找便宜的小旅店。放假的时候,李旭升还沿着广汕公路从广州骑自行车回家。由于成绩优秀,毕业时获得1000元的奖金,他就用这些钱去全国各地旅游,长见识和放松身心。

言语中,我们感受到他们当年同窗友谊的纯净与美好。有一次李旭升要去呼伦贝尔开会,有一位安徽的同学当时在鄂尔多斯,刚巧老同学打电话给他,问他什么时候去内蒙古,他说:“我在汕头,订了24号的机票。” 老同学就说见见面,后来由于暴雨,飞机晚点5小时,李旭升因为隔天还有事就取消了行程。结果两天后朋友打电话跟他说: “我到了呼伦贝尔啦。” 原来老友为了见他一面,特意从鄂尔多斯开了两天两夜的车过去,那是2600公里的路程啊!这份真挚的情谊让李旭升到现在想起来都十分感动,也更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

不单同学之间情深,李旭升说教授和老师们也都极其负责,对学生谆谆教诲。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叫贾爱琴的建筑学女老师,四五十岁,人和蔼可亲。有一次期末考试的时候,他画楼梯结构图不小心把方向画反了,那位老师一边看着心里着急得不行,一直给暗示,后来甚至直接地给他指出来了,引得同学们一阵哄堂大笑。他们那时一届才1000多名学生,老师和学生之间能够有更多的交流,可以更好地学习知识。

年少有志,走遍四方,同窗情长,师恩难忘。这样疯狂而精彩的青春岁月,实在让人觉得李旭升可爱中透着一股渴求了解世界、闯荡四方的好男儿的豪气和气魄。

看今朝 企业发展如风

1987年,李旭升毕业的时候激情澎湃,一心想回到汕头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他先是在金砂设计室这个小型的单位做工程师,他当时的领导是1968届的华工毕业生,到华工要人要了两年要不到,最后赞助了1万元给学校才得到了李旭升这个人才。领导也很赏识他,鼓励他去闯。李旭升说开始的时候很委屈,觉得学到的东西有点大材小用了。可在后来的实践中,慢慢地觉得工作要一步步地去研究和学习才能有所收获,也就坚持了下来。那时电脑尚未普及,他经常晚上熬夜画图画到最后趴在图纸上睡着了。后来他到了汕头市建设局属下的公司,1997年,公司和李嘉诚合作进行安居工程(长安公司之“长”来自于李嘉诚先生的长江实业集团、“安”代表安居工程)。2005年公司改制,李旭升和其他几个人成为主要股东,公司改名广东新长安设计院。新寓意新开始,公司渐渐发展成为粤东最大的设计院,位于汕头的总部有300多人,在全国各地有9个分院并且在不断扩展,年设计项目有1000多万平方米。

“你们看现在上午虽然人不多,但是下午人就慢慢多起来了,晚上甚至还有自愿加班的设计师。”李旭升指了指办公室外面工程师和设计师们的办公区间说道,“在我们这个设计院里,上班不需要打卡的,没有规定一定要几点上班,几天请假不来也没关系。只要按时交好图纸和顺利完成项目就行。” 李旭升平时在公司里也很少开会,也不要员工们喊口号,而是要员工们先为自己。他相信,自己好了,才能更好地为公司,只要求他们用心实实在在地工作。公司在工资和福利等方面都非常贴心,有时间李旭升还和员工们一起喝喝小酒,整个单位气氛融洽,员工的忠诚度很高。他招聘工程师时也不会盯着他们的学历不放,而是看能力和思维,有没有解决方案的概念和查找相关资料的本领。他说,虽然素质和品性可以从学历窥见一二,但是不能一概而论。所以,他手下的设计师有一部分是深受器重的本科生,也有待遇相等的中专生。确实,搞建筑设计,需要人性化而灵活的管理方式去激发员工活力,也需要海纳百川般的胸怀和眼界来接受员工。

李旭升常对员工们言传身教,他告诫自己公司的年轻人,要多出去实地走访,要知道你做出来的东西别人是怎样完成的,别人能不能施工,不要只是在办公室里面“叹”空调。与此同时,通过观看地基基础、钻探、施工等过程,还能增强年轻人的实践能力。当我们聊到华工毕业生时,李旭升就夸奖道,华工学子的优势就在于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强,为了能招徕更多华工优秀学子,他还考虑将公司总部搬到深圳。

在谈到择业时,李旭升说当年他的父亲告诉他,读书时要去好的学校,不要去普通学校争最好;而毕业找工作时,要去可以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而不是找一间大的公司。对于按部就班的人来说,做个大公司里面的普通职员是个不错的选择,而对于有想法、能独当一面的人,去小公司当主管可能就更好。当然具体选择上也因人而异。

对于在外求学的潮汕籍学子,李旭升建议道,学成之后回来建设家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目前潮汕地区的机遇、条件和信息都没有广深等大城市好,但省政府已经在大力发展粤东西北地区了,建筑设计、广告等服务类行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只要你用心做好事情,就不愁没有工作。他说当前汕头由于地域等关系,公司难以招到优秀的毕业生,不过幸好以前有一班同样是华工出身的朋友,一直留在公司里,支撑着公司的发展。

望未来 从容人生如歌

对于未来的规划,李旭升说他目前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以粤东为主要根据地,省外则有项目就去设点,因为汕头正在计划填海造陆,将大力发展东部沿海带以及濠江区等。另一个是配合深圳潮汕商会的投资去做项目。因为李旭升是该商会的副会长之一,并且公司是商会里唯一的设计单位,所以许多设计项目都是公司来做的。李旭升表示从来不担心公司项目短缺,他们目前是项目太多,想让员工出去休假,都没有时间去。他给我们介绍了由公司承接规划和设计的韶山一个大型航天主题公园,以及重庆一个中华文化主题公园,我们发现他对文化设计的观点十分独特新颖,他的思想并没有随着自己的成功固步自封,而是跟着时代的变化在设计上不断创新。

为了我们能有更开阔的眼界,李旭升也建议我们多出去走走,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他说人是有悟性的,多到外面走走看看,和不同的人相处,就可以领悟到更多,学习到他人的好想法。他说自己参加一些建筑设计学会的论坛或讲座,常因听到别人不同的观点而茅塞顿开。而他最喜欢的是和前辈们交流,前辈对他的疑问非常上心,认真地解答他的疑惑,即使是当时没能弄清楚,后来也会查找资料给予答复。我们不禁深深感叹,李旭升作为前辈尚且如此谦虚好学,我们晚辈更应当多磨砺自己,充实自己。

此外,李旭升还经常通过哲学充实自身。他说可能是由于当前教育中的失误,让大家认为哲学就是枯燥的、高深的。但事实上哲学并非那么不可接近,通过哲学,可以真正认识自己要的是什么,不会活得迷迷糊糊。他现在有空就会看一些哲学类的书,通过哲学陶冶人生,看低名利。在日常公司管理中,李旭升不会去关注自己的财富有多少,甚至带头不从公司分红,他形象地说道:“我分一堆钱在家放着又有什么用?” 在生活质量上他也没有过高的要求,现在住的房子已经15年了,还是没有电梯的,因为他不喜欢住在太高的楼层。而我们也看到,他的办公室也很素雅大方,并没有过多的装饰。除了待客用的沙发,放的多是和设计、养生相关的地图和书本等东西。

对人生的积极态度造就了李旭升的成就。而说到成就,李旭升的想法却是,每件事都做好就是成功。一件一件做,踏踏实实地做,不要好高骛远,一下子就想做成所有事。他觉得人生在世,就要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要相信很多东西时间到了就会有的,付出就会有回报,只是因为行业和能力的不同,回报得多或少而已。要有为他人着想的心,不要只是顾着自己。从李旭升的身上,我们感觉他不像一个企业领导,而更多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用心设计的前辈。重视情谊的李旭升,作为土木与交通学院的理事,他经常回华工参加校友活动,一直关心着母校的发展。采访中他多次夸奖华工的学生,希望能有更多的华工优秀毕业生来他的公司工作。

后 记

采访过程中,最让我们敬佩的是李旭升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对名利的淡泊。而经常响起的手机铃声和几次咳嗽声,更让我们感受到李旭升肩负事情之多和压力之大。采访前后他都吩咐司机朱哥好好接待我们,特别让我们感动的是中午准备回程时,他看到外面露天停车场很晒,还特意问我们要不要换一辆车,不然皮座会太烫,这些细节都让我们倍感温暖。

    作者:郭燕虹 周瑞妮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