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 |
【简介】任灵,女,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 橡胶制品专业1986届毕业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以非凡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带领她的团队,经过7年的集智攻关,突破了多项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全面符合各项指标要求的,直径达15m、采用环保特种材料制成的,确保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顺利完成交会对接,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的被称为“生命之圈” 的对接机构密封圈,为神舟飞船的成功发射,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
据资料介绍,普通橡胶在温度降至-80℃以下时就会变得像玻璃一样脆,完全丧失了弹性,同时也无法实现密封的功能,而“天宫” 和“神九” 交会对接机构密封圈要在-100℃以下的条件下完成“严丝合缝” 的对接,技术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密封一旦失效,舱内与太空环境直接联通,会使舱内气压降至接近真空,绝大部分仪器设备将因带点粒子辐射完全丧失功能,同时也将危及航天员的生命。因此,密封圈无疑成了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和交会对接任务顺利完成的“生命之圈”。
人们或许不知道,如此高技术难度的关键的“生命之圈”,完全是由我们国家自主研制开发的。承担此项关键任务的就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而今天我们要走近的华工校友———任灵,就是此项极为重要的研制工作的负责人。
盛夏的北京,烈日炎炎,蝉鸣声声。7月10日上午,趁着到北京出差的间隙,我们抽空前往任灵的工作所在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对她进行了简短的采访。尽管素未谋面,我们却一下车就一眼认出了等候在此的任灵。或许,这是校友之间天生的亲切感让我们有了一种心电感应的默契吧。眼前的任灵,一头干净利落的短发,显得简洁而干练,一袭连衣裙,朴素而大方。
谈工作 艰辛却精彩
1986年7月,任灵从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前身) 有机系橡胶制品专业毕业,地处北京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来学校要毕业生。当时,祖国的各项建设都急需人才,学生毕业均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学校将任灵和无机系的另一名男生派给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就这样,为了祖国的需要,任灵来到了北京,开始了她艰辛而精彩的与橡胶打交道的科学研究之路。这一干,就是26年。或许,这就是任灵人生中一种难得的机缘吧,注定她此生与橡胶材料结缘,与祖国的航天事业结缘。
回首来路,任灵颇为感慨。在她的记忆中,刚来单位那会儿,感觉特别不适应。一方面,单位的地理位置十分偏僻,初来乍到时,周围一片荒芜,感觉像是到了一个农村,一时间似乎心都凉了。而更主要的是,因单位原属部队,后集体转业,但转业后仍沿袭了部队的那种体制,在管理上甚为严格,就连星期天外出都要打报告向上级请示。这对于在广州生活了四年,喜欢呼吸清新自由空气的任灵来说,确实感觉不太习惯。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工作的全情投入,这种初时的不适应便很快消失。她惊喜地发现,凭着在大学四年打下的扎实的专业基础,自己对即将从事的这项工作是如此的得心应手,对单位实验室的复杂设备、工作流程等,操作起来是如此的驾轻就熟。于是她很快进入了角色,在每天的工作中都是那么的激动、兴奋而满怀激情。就这样,任灵在橡胶材料研究的科学王国里尽情地遨游,渐入佳境。从刚开始人家见她是个女生,认为女生娇气不愿意要她,到一年后凭着她深厚的知识功底和极强的动手能力以及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而坚决留她;从最初青涩的小小技术员,逐步成长为今天独当一面的科研骨干、高级工程师。
任灵十分庆幸自己能在这样大型的央企中摸爬滚打经受锻炼,得到成长。据介绍,任灵所在的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是唯一一个与航天部同时间成立的研究所,至今已走过了55年的光辉历程。它隶属于部级国有特大型央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集团从最初的偏僻人少,到如今的人员鼎盛——整个这一片地区现在已有2万多人在从事着各种研究和生产,而生活人口更是达到了20多万人。正是有如此强大的后盾作为依托和支撑,任灵所在的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才能成果迭出。它创建了中国航天密封事业,为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发导弹武器、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艘神舟飞船等提供了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航天密封产品,能够满足强氧化、强腐蚀、超低温等诸多恶劣条件下的密封要求。而任灵自己,从刚一毕业就来到这里,20多年来见证着研究所的发展壮大,与同事们共同创造着一项项辉煌的成就。她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尽情挥洒在了这片土地上,为祖国这项壮丽的事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一路走来,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忧伤。而其成功背后所付出的巨大艰辛,外人又如何能够体会得到呢?在任灵的大学同学中,毕业后很多在搞塑料,他们有时候在一起交流,同学们会跟她打趣说:你怎么去搞橡胶啊?橡胶比塑料难多了。的确,塑料变量少,橡胶的变量却太多了。记得大学时老师也曾对她们说过,橡胶太复杂,学了多少年也很难把橡胶这个材料完全彻底地搞明白。做材料工艺,研制航天密封材料,完全就是靠材料,调配方。往往要反复不断地调配方,分组分阶段地进行无数次的配方试验,还要做很多压紧力试验,即先要做小样,然后再去做模拟件,这一系列实验流程也需要研究所里的各个部门通力配合。所以,任何一项成功的取得都绝非易事,不仅要有吃苦耐劳、孜孜以求的精神,更要具备团结协作的大局意识。
每一次飞船发射,光是密封材料就需要几百件,而这几百件当中,不能有一件出问题,因为任何细微的差错都可能导致全局的失败。20多年来,任灵研发过无数个型号的密封材料,有些甚至比这次神九与天宫对接的密封机构难度更大。而且一个型号并非一两年就能做得出来。从研究阶段,到试验阶段,再到正样阶段,是需要经过好多年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会碰到很多新的难题需要去攻克。以此次飞船与天宫对接机构密封为例,较之一般机构的密封,其技术要求更高,技术难度更大。任灵介绍说,其难点主要是,由于交会对接时密封圈前端面直接裸露在空间环境中,要承受真空、原子氧、高低温和各种形式的辐照等作用。同时密封圈在任何时候都应处于正常安装位置,不应有松弛和脱落。常用的O型密封圈因其容易脱落已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再者,对接密封时,密封圈需要处在压紧力不均状态下密封,这就要求密封圈应具有低的弹性模量,并且硬度不能太高。而另一方面,对接机构分离时又要求密封圈具有很小的粘着力,以致不妨碍飞船分离。因此硬度太低了也不好。这些是对接机构的密封区别于一般机构密封的特点,也是需要突破的重要的技术难题。所以,这对材料的工艺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攻克这些难题,研制出完全符合各项技术标准的对接机构密封圈,其中所经历的艰辛可想而知。
当然,做任何事,其苦与乐往往是相伴相随的。任灵坦言,做研究的确不易,有时候也会感觉日子平淡单调,波澜不惊。并且由于所从事行业的特殊性,呈现给世人的往往只是火箭升空那光辉的瞬间,殊不知背后有像她们这样的成千上万人年复一年地为之日夜奋斗,为之“消得人憔悴”。虽说如此,却也乐在其中。任灵热爱自己的事业,喜欢对科学研究的各种疑难追根究底。她认为搞研究单纯但不乏乐趣,没有那么多世俗的沾染。她喜欢这种做研究的纯粹的感觉,她沉醉于其中,尽情享受着每一次科研攻关胜利后给她带来的那种莫大的精神愉悦。这种精神愉悦,是弥足珍贵的,也是任何物质的东西代替不了的。记得2011年11月,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之后,夜里三点,任灵接到其他分系统的一位同志发来的报喜短信“空中之吻完满”,当时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和兴奋啊!内心也油然而生出一种自豪感和神圣的使命感。每当这时,她就会感觉人生又是如此的精彩。
忆母校 情深亦感恩
谈及母校,谈及大学生活,任灵心怀感恩。在她看来,正是母校华工的悉心培养,师长的谆谆教诲,让她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才使得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很快做到了游刃有余、如鱼得水。她以出色的工作表现赢得了领导的器重和同事的尊重。
任灵认为,华工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强,而且十分注重实践,作风务实,毫不浮夸。她记得在大学时,所有的实验设备虽由老师管理,但是学生只需要登个记就可以进去做实验。老师只对每个人做实验前的初步指导,后续的事情全都靠自己动手完成。任灵对这种实验教学方法十分赞赏,她自己也受益匪浅。她将大学时期养成的这种自主学习、独立动手干实事的优良传统带入工作中,使得自己很快上手。她甚至不无自豪地说,来到单位干的所有事情,例如炼胶、调配方等,她在大学全都干过,所以即使是初到单位,干起活来也丝毫不感觉费劲。一般女孩很少做炼胶的事,因为那也是项体力活,比较累。但是任灵作为女孩子,却毫不比男生逊色,常常是高跟鞋一脱,便开始热火朝天地干起来。
任灵十分强调做研究要自己动手实践。比如炼胶这个事,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因为炼胶也要把握好度,分寸的掌握十分重要:什么多加,什么少加,什么先加,什么后加。炼的过程中,需用什么刀法,时间如何掌握,等等,这些细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材料的性能。所以自己动手非常重要。但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不愿意自己动手去做,像炼胶这种事,他们基本都不去做了,认为配方调出来就该让工人去干。任灵也曾一再地跟这些年轻人说:我们技术人员应该先动手做出来了,再去教工人怎么做。因为很多东西,不自己动手实践,你去教工人也根本讲不清楚。正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做学问就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有急于求成的思想。
任灵也非常感激母校的教育让她收获了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老师们扎实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和那种极端负责任的教学态度成就了学生们日后的硕果。她印象最深的是,大学毕业答辩时,系里的所有老师都会到场,每位老师对每一个答辩的同学都要逐一提问和讲评,极大地鼓舞着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母校良好的教风学风,师长们高尚的师德师风犹如春天的阳光雨露,沐浴着莘莘学子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料。
所有这些,无不是母校给予她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她受益终身。
聊生活 浪漫而幸福
或许在常人的印象中,对于像任灵这一类工科背景出身,且终日与实验数据打交道,从事着同运载火箭密切相关的科研工作的女性,似乎很难将“浪漫”、“爱美”等词语与她们联系在一起。而在任灵身上,我们不但感受到了工科女生思维严谨、逻辑缜密、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也体味到了工科女生少有的浪漫气质和爱美的天性。
在我们表示想要几张她个人的生活照片之后,任灵热情地带着我们驱车来到她的家里。一进门,客厅里整齐的摆设和家具上精致的配饰,见出了女主人对这个家所倾注的心血和爱。房间和走道的墙壁上挂满了任灵及其家人的精美的大幅艺术照,照片上任灵大大的双眼散发着美丽的光彩。显然,任灵是爱美的,也是充满着浪漫情怀的。
谈到家庭,谈到儿子,任灵也毫不掩饰内心的幸福感。儿子房间的门上贴满了一张张给爸妈的俏皮的留言,让人倍感这一家人的和睦与温馨。
这就是任灵,一个忘情地徜徉于科学园地里的爱美的女工程师。我们深深地祝福她,愿她在未来的日子里,事业之树愈益长青,生活之花越发芬芳。
作者:欧阳慧芳 张娟娟 魏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