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过好每一天——访汕头供电局副总工程师吕文胜校友
日期:2013-11-27

【简介】吕文胜,男,广东省汕头人。2002年攻读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现任广东电网汕头供电局副总工程师。2005年,被评为广东电网汕头供电局高级工程师;2008年,被评为广东电网抗冰救灾抢修复电先进个人;2009年,被评为广东电网公司年度先进工作者。

2013年8月3日,正值炎夏酷暑,我们怀着忐忑而兴奋的心情来到汕头,踏上校友访谈之旅。

年少,左手年华右手花

在电梯门口等待吕文胜校友时,我一直在猜想,身为副总工程师的他,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文,文质彬彬;胜,胜券在握;应该是一路平步青云直上的天之骄子吧。而见面之后,爽朗健谈的吕文胜,却也不禁唏嘘当年曲折的求学经历。

对于吕文胜来说,求学历程并不是简单的直线,高考因几分之差,便与渴求的大学失之交臂,去了四川读中专。3年的中专,3年的大专,参加了工作,然后才到大学读完了本科。原本花4年时间就能走完的旅途,吕文胜却绕了8年才迎来花开。可回忆起这段求学历程,吕文胜却仍是忍不住微笑地说道:“很舒服,真的很舒服。”

记忆的长卷逐渐拉开,回忆起大学生活,吕文胜毫无保留地跟我们分享他的大学心得。他提到,大学四年是学习的最好时光。工作之后就再也找不到连续完整的学习时间了。他也提到,同学之间的情谊是最纯粹最朴实的,没有掺杂利益,没有掺杂私心,出于澄澈源于内心。跟同学交往时要交心,这样获得的是一辈子的朋友。

对于吕文胜,在外地读书的好处就是可以感受不同地方的人文魅力。因此,每次放假回家时吕文胜总是先坐一小段车程后便下车,然后一路“玩”回家。说是玩,其实吕文胜一路上都是跟着心灵在行走,一路寻觅,一路捡拾,寻觅山川美景,捡拾人文情怀,在那些陌生的地方,感受着不一样的生活。

回首当年往事,吕文胜整个人都放松了,他舒服地向后靠着,半眯着眼睛望着我们,嘴角不经意地上扬,然后微笑。或许吕文胜透过我们,看到了30年前的自己,30年前的如歌岁月。

功成,几载风云初心不变

吕文胜中专学的是工业与民用建筑,1985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汕头电力工业局(汕头供电局的前身);2002年又到华南理工大学修读工商管理专业。从工作到现在的30年间,吕文胜一直从事电网建设。他从一个电力基建小兵做起,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后来当了基建部的副主任以至主任,并于2011年离开基建部,到汕头供电局当副总工程师。30年,吕文胜始终坚守在岗位的第一线,对于工作,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热爱。

路遥说过,人生有很多步,关键的只有几步。而对于吕文胜来说,生命的每一步都是关键,没有多余,没有将就。成功无侥幸,人生的每一步都环环相扣,正是这样的一步一个脚印促成了今天的吕文胜。谈到工作,他一脸自豪。“2009年的华能海门电厂工程,2115米的立塔记录,144吨的塔材,一般要建三四个月才能完成;那时候工期紧张,第一期我们只用了36天。在建设期间发现改进措施后,第二期便缩短到了26天,第二期的这个突破便是严格采用了管理学的方法。”说到这时,吕文胜一改刚才的随和亲切,马上坐直了身体,一脸严肃,连眼神也变得凝聚发亮。“那时候时间很紧,我们真的是24小时全天作业!第一班人天一亮就得上塔吊开始作业;中午11点就有另一班人上塔替换,加紧工作;天黑时还有另一班人在工地上布置,预备第二天所需材料;这个过程一点也马虎不得。”在这么精细紧凑的组织下,华能海门电厂取得了非凡的成绩,整个工程突显节能环保理念,亮点纷呈,不断超越,创造了多个第一:海门电厂1、2号机组单机容量为1036MW,是目前全国单机容量最大的机组工程,是南方电网及广东省首台百万千瓦机组工程,是国内首个采用侧煤仓布置的百万千瓦机组工程,是世界首例采用海水脱硫的百万千瓦机组工程,是全国首个脱硫脱硝设备与主机同步建设同步投运的百万千瓦机组工程,是全国同类型脱硫脱硝机组中单位造价最低的机组工程。

如果不是一步步地精心考察、认真对待,又怎能成就这样一项硕果累累的工程呢?

“海湾大桥啊,当时采用的是全国首创的盾构隧道法。” 顺着吕文胜的手势看去,跨海而立的海湾大桥映入眼帘,犹如白龙过江般,在阳光下闪耀。“施工时还遇到隧道断裂的问题,因为是在海上遇到的,国内也没有可以借鉴的案例;我们最后研究了很久,采用了海水冰冻法,先对隧道前后两截海水进行冰冻,再对隧道进行维护,这个海水冰冻法在全国还是首创呢!” 谈及海湾大桥,他脸上满是掩不住的自豪。

采访中吕文胜说道,现在汕头电网百分之九十几的工程他都参与了讨论建设,以前的潮州和揭阳很大一部分的电动站和线路工程也都是他组织建设的,现在的汕头电厂一年能有十几个亿的效益。这样的辉煌背后,是我们看不见的艰辛和努力,是付出的无数的时间和汗水。30年过去,今天的他仍坚守在工作的第一线。他说: “我就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工作的确很累,真的很累,但回过头看,这么多年走过的路却也无悔。” 也许,对他而言,每个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 城的万家灯火就是最好的嘉奖。

人生,笑看庭前花开花落

虽然30年来都在与电打交道,但吕文胜并没死守这一方水土,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对他而言,远行并不代表背弃家乡,而是去体验另一种文化,感受另一番风情,从而更能感受家乡的美。这些年来,吕文胜总会挤出时间,带着家人,行走在大江南北,也为了弥补因忙于工作而欠缺的感情。“每一年的假期都会带儿子出去,见识中国不同的风景,高一的暑假还带他去过鄂尔多斯大草原,带他去骑马,感受草原的辽阔。” 传统的潮汕人有着深厚的家族观念,一般不愿让孩子到省外读书,而吕文胜却不以为然,他觉得孩子要多去其他地方走走看看,体验风土人情,去闯荡去历练。在他看来,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书本给的知识远没有用自己的心和眼睛去直观地感受来得强烈和真实,踏上征途,才能见识不一样的世界,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才能真正地开阔视野,宽大心胸。

对于吕文胜来说,生命中有那么多的成就,有那么多的大工程在他手中完成,却不见他有丝毫的自夸之意,他一直说, “遇到了这么好的时机”。是这么好的时机,让他能在老前辈为几千万的发电量而欢呼时见证了每年十几亿发电量的成就;是这么好的时机,赶上了电网发展的好时代,成就了一番辉煌事业;是这么好的时机,全国下雨广东没下,广东下雨汕头没下,汕头下雨工地没下,才能成就海门电厂短时间高质量完工的业绩。生活中并不是一帆风顺,有时候,也会有不想面对的痛楚,如果遇到,该怎么去承受?采访前我们很担心,因为正好赶上吕校友父亲生病住院,担心他会因此而提前结束或者直接不接受采访。而出乎意料的是他的开朗友善,他说:“我很乐观的,遇到什么事都能乐观对待。这次父亲生病住院,我也相信他能很快好起来。”这位看起来五大三粗的大男人,在繁忙的工作中,不仅抽出时间照料生病的老父亲,还亲自进行护理,连打吊针这样的专业活也是自己亲自动手。对此,他并没有标榜自己是个多伟大的儿子,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不快乐也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选择快乐地度过呢?” 痛楚不会因为你的悲伤而减少分毫,那为何要让日子不快乐呢?

华工母校,缘分使然寄予厚望

    对于华工,吕文胜屡屡称赞。他说道:“这是一所华南名校,华工真的很不错。以后我的孩子、侄子,有机会我希望他们能到这所学校学习成长。” 他调侃说,自己只是华工的冒牌校友,因为他没有真正在华工校园的课堂上课,因此也总是无比感慨。是叮嘱也是寄望,他一直对我们说,你们真的应该好好珍惜,用功读书。4年时光,转瞬即逝,以后再没这样的机会和光景去享受这般大学生活了。“用心过好每一天”,他在旗帜上写到,这既是对我们华工学子的寄语,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感悟。同属华工人,这是缘分。拥有大学时光,这是命运的眷顾。人生很长,这4年却是最珍贵的。用心过好每一天,他日回首,便无怨无悔。

    作者:郭敏坪 江晓君 林标义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