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王”功似锦 甜蜜事业创辉煌——记东糖集团总裁李锦生校友
日期:2013-11-29

中国糖王”功似锦 甜蜜事业创辉煌

——记东糖集团总裁李锦生校友

人物名片李锦生,男,汉族,1960年生,广东东莞厚街人。MBA管理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27月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工程系制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进入广东省东莞糖厂(东糖集团前身),任职总工程师室技术员,1991年出任副厂长。1997年糖厂转制,成立东莞市东糖集团有限公司,任公司总经理。现任东莞市东糖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华南理工大学东莞校友会会长。兼任东莞市工商联(总商会)主席,广东省工商联(总商会)常委,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广东制糖学会会长,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历任广东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广东省第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政协委员,东莞市第十一、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东莞市第十二、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东莞市第十二届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第六届科协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糖业协会副理事长。曾获广东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广东省先进工作者、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优秀科技企业家、广东省杰出青年企业家、东莞市优秀民营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在东莞,“东糖”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包含了几代人甜蜜的回忆。时至今日,这个有着7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经历了浴火重生般的转机和变革,依然充满生机,朝气蓬勃,现已发展为一个有45个全资、控股、参股子公司的,跨行业、跨地区,既多元化又专业化的大型企业集团,集团总资产和年销售收入均已超过百亿元,是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东莞市工业龙头企业,连续6年位列东莞市50强民营企业之首。而这些辉煌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一个在东糖奋斗了30年的东糖人——东糖集团总裁李锦生。

在东糖集团工作30年来,李锦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从一个普通的专业技术人员逐步成长为国有大型企业总经理,再到东莞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总裁,在他身上闪烁着一串串耀人的光环:广东省第二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东省优秀科技企业家、广东省先进工作者、广东省新长征突击手、广东省技术革新能手、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第六届广东省杰出青年企业家、广东省QC小组活动优秀领导者、东莞市十杰青年、东莞市劳动模范、东莞市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东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全国“讲理想、比贡献”竞赛活动优秀组织者和先进个人……在外人看来,他是一个幸运儿,但每一个东糖人都深知,每一束鲜花、每一次掌声、每一项荣誉饱含了他多少创业的艰辛、凝聚了他多少勤劳的汗水。

  笃志博学缘华工   

李锦生校友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源于他从小养成的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生活普遍清苦,但李锦生十分清楚要改变命运只有靠自己的努力。中学时期,由于家境贫苦,为了能够顺利上学,他常利用课余时间上山砍柴、采摘山草药来换取学费和生活费。生活的重担并没有让他屈服,他的成绩一直名利前茅,高考时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如愿考上了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在华工四年的学习过程中,他更加刻苦努力,每年都获得奖学金。靠着奖学金和学校提供的助学金,他完成了自己的大学学业。求学时的艰辛生活经历,磨练了他肯吃苦、敢吃苦的意志,为他在将来事业的发展道路上不畏艰辛、知难而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2年,22岁的李锦生大学刚刚毕业。那时,同在珠江口的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正在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为口号,热火朝天地推进改革开放事业。而反观东莞,尽管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工厂—— 太平手袋厂的机器声早轰鸣响起,但还是相对冷清许多。当很多大学生向往深圳这块充满激情的热土时,李锦生最终选择留在东莞,因为当时他预感自己在“相对落后”的家乡,会有更大的一番作为。1982年,他来到了东莞糖厂,这个始建于1935年的糖厂,是东莞资历很高的国有企业。能进国营厂,对李锦生来说是幸运的。而对东莞糖厂来说,现在看来应该是更幸运的。进厂后的李锦生,被分到总工程师室。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加上少说话多干事的性格,悟性非常高的他很快成长为总工程师室内的技术骨干。天道酬勤,3年后,刚进厂时的羞涩少年,已成长为制炼车间的主任。

李锦生深知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不学习,就要落伍,就要在竞争中淘汰的道理,所以他一直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努力学习知识。在参加工作初期,他一直坚持参加各种技术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技术素质;在走上领导岗位后,他又根据工作要求,不断学习管理知识。他深深地认识到以自己技术工作出身的背景,想要带领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与市场日益国际化趋势中不断前进,必须补上现代企业管理这一课。1995年,时为东糖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李锦生再次选择了回到母校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深造就读管理学研究生,二次结缘华工。

虽然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辛苦,但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李锦生校友从未松懈过,并充分利用学习过程就东糖集团的现状和未来进行总结和思考,积极探索企业发展的思路。在华工求学期间,李锦生还经常与管理学界的大师和教授们探讨、学习,不断汲取管理学理论之精华,这也为他日后在企业的运筹帷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结合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多年经验,和对当时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分析和判断,他在以《东糖集团发展战略研究》为题的研究生毕业论文中,大胆地提出了对东糖集团发展的规划和展望,奠定了东糖坚持内外并举、产销同步的发展思路,也成就了今天的东糖集团宏图。 

开拓进取求发展 

    在企业的经营中,李锦生始终倡导学习先进,反对闭关自守,时刻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引进了大量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生产设备与技术,使东糖一直保持着行业中的技术与装备的领先地位。此外,李锦生坚信“走出去”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早在2003年,东糖集团就已经走上了向外发展的道路,逐步开拓出广东东莞,广西南宁、崇左、来宾、白色、横县、桂林、广南,山西大同,云南建水、石屏等生产基地,形成了制糖、造纸、生物工程、热电四大主导产业,成为一个跨地区、跨行业、既多元化又专业化的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实力的大型产业企业集团。近两年,李锦生依靠敏锐的市场触觉,利用因经济危机影响而出现的产业资源整合契机,和董事会其它成员一起,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大胆决策,成功并购广西多间糖厂,顺利完成了东糖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使企业规模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企业跨越式的发展。正由于多年来的持续开拓,东糖集团逐步形成了一个制糖业王国,自2009年起连续3年进入中国轻工业制糖行业十强企业,并在2012年首届中国轻工行业百强企业评选中,入选中国轻工行业百强企业。

在企业发展壮大的道路上,李锦生校友不满足于单一的自主发展模式。在全面深入地研究了集团公司的产业结构特点和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李锦生与集团其他董事会成员根据实际情况,果断决策,以强强联手的发展思路,利用广西基地丰富的资源优势,与法国乐斯福集团公司合作投资10 亿元,建设高活性干酵母项目和酵母抽提物项目,该项目现已投产,使集团公司逐步发展为国内最大高活性干酵母和酵母抽提物生产基地之一,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

2002年,东莞糖厂改制完成,东糖集团应运而生,李锦生出任总裁。此后,他的技术型企业家优势得以释放,凭着在糖业拼搏多年的积累,集团规模迅速扩大,他率领集团员工开辟出东糖独有的广阔天地。弹指间,十几年奋战糖业江湖后,东糖集团总资产已达132亿,年销售额已达87亿,实现利税10多亿,是东莞屈指可数的百亿产值大企业。而李锦生校友在糖业江湖举足轻重,获得了“中国糖王”的美誉。 

创新管理显效益 

20129月,第一届世界莞商大会在有着“世界工厂”美称的东莞市隆重举行,这是第一次以“莞商”为主题举办的世界性盛会,也是近年来组织规模最大、发动层面最广的一次莞商盛会。东糖集团总裁李锦生作为“莞商”的杰出代表,分享了他成功的管理心得:管理大规模的集团,要依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

他首先在全集团内建立了集团管理模式,在集团总部设立了战略与管理中心、财务中心、人力资源中心、营销中心、技术中心,负责全集团战略规划管理、资金统筹运用、信息采集和分析、技术和市场支持等全方位的管控职能,形成了一套科学高效的决策支持系统、完整规范的业务流程和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其次在财务管理方面进一步加强集团授信管理,减少资本运作在集团与各生产基地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提高集团资本运作效率,极大地促进了下属企业和分公司经营发展;另外,对行业及市场洞若观火的他,建立了集团营销管理模式,逐步在集团形成一个完善的营销管理网络,充分利用了集团在信息、资源、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有效地实现了风险和利润控制,确保企业稳步、健康发展。此外,李锦生校友还十分注重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管理,除不断完善和提升已有办公系统外,还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逐步推进财务、人力资源、采购、营销等企业核心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使东糖集团始终领跑行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老东糖人,李锦生深感打造东糖集团为“百年老店”责任之大,唯有以不懈的实践和努力,不断追求企业的发展壮大。从优秀到卓越,要实现东糖集团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国内最大食糖供应商之一,李锦生深感任重道远。

重视科技铸品质

    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产品质量是命脉。坚持“技术强企”,是李锦生校友在东糖30年来始终坚持的原则。

    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身为东莞市科协副主席,李锦生非常重视对东莞市企业科技的投入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把科技与节能环保结合起来。多年以来,东糖集团在李锦生的组织领导下,十分重视对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和奖励,为热电联产、制糖、酵母等技改及环保工程提供了坚实保障。李锦生还把科学发展、环保发展的理念贯彻到以糖业为主的循环经济发展上,用制糖副产品蔗渣、糖蜜、滤泥生产纸、酵母及酵母抽提物和生物肥,以制糖带动造纸、生物工程的发展,形成了一条以甘蔗为原料,涵盖食糖制造、制浆造纸、食品生物工程及生物有机无机肥生产,国内制糖行业纵横延伸最长、附加值最高的甘蔗糖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在生产管理中,李锦生除了重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革外,他还十分重视产品质量建设。他深知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产品的质量是命脉这个道理,他始终坚持“食品工业就是道德工业”理念,注重产品质量,将打造一流的质量作为创建品牌的基础,作为品牌长盛不衰的源泉,使集团品牌建设取得了累累硕果。李锦生推动旗下食品生产企业通过了ISODQSHACCP 等系列认证。在严格的质量体系管控下,东糖集团逐步培育出“白莲牌”蔗糖、“QT 牌”蔗糖和“丹宝利牌”高活性干酵母等三个中国名牌产品、其中“丹宝利牌”是中国驰商标和广东省著名商标,“白莲牌”也是广东省著名商标。2011年“东糖”商号又被认定为“东莞老字号”。东糖集团每一个名牌明标的背后,都凝聚了李锦生的心血。 

诚信经营赢认可 

“做生意没有‘诚信’两个字,肯定不会成功。”李锦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东糖集团“诚信、共赢”的经营理念已享誉业界,连续23年被广东省及东莞市授予“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荣誉称号,实属不易。李锦生校友特别强调,“诚信”是东糖集团企业精神的核心,是团结敬业的前提。“诚信”更是做人的最根本要求,是市场经济最高的哲学。诚信也是一种心存敬畏,不胆大妄为的表现;代理公司各项业务,忠诚股东,忠诚企业,做值得信赖的代理者。东糖集团坚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价值观,宁愿自己承担风险,也要让合作伙伴、让社会享受到与东糖合作的安全感。

关于诚信,李锦生校友还谈起两件事情,让他至今难忘。一件是到广西来宾投资初期,由于项目配套需要,东糖集团承诺当地政府投资建设一个纸厂。后来,由于公司在来宾的其他项目发展很好,来宾市政府表示可以不建纸厂了,但东糖集团最终还是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我们觉得,已经答应了,跟市政府、来宾市民都承诺过了,所以我们还是花了十几亿建了这个厂,现在这个厂效益

虽然不是很好,但我们的做法得到了来宾政府和市民的认可,所以各方面都关照、支持我们,这使得我们在那边的效益是最好的。”

另外一件就是关于2008年的冰冻灾害。对于当年的冰冻灾害,李锦生校友至今仍记忆犹新:“当时正值榨季,很多甘蔗都冻坏了,蔗农可谓欲哭无泪。”虽然每年榨季甘蔗收购价格已在甘蔗种植之前与蔗农签好了协议,但遇到天灾,企业也将承受巨大损失。为了不失信于蔗农,身兼广西多家糖厂董事长的李锦生毅然决定按照协议价格收购蔗农的甘蔗,“宁可收回来当柴烧了,也不能让蔗农亏。”事实证明李锦生是对的,正是东糖诚信的精神,赢得了社会的认可,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使东糖不但挺过了2008年寒冬般的环境,而且迎来了东糖历史性的佳绩。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健力宝、娃哈哈等著名饮料公司都是东糖集团的主要客户群体,也为东糖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社会责任能使一个企业家从成功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财富来源于社会,就应当回报于社会,饮水思源,是李锦生始终秉承的理念。

李锦生校友不忘母校的培育之恩,从2006年起在华南理工大学特别设立了“锦瑶奖学金”,由李锦生、李小瑶校友夫妇每年出资20万元在本科生中设立奖助学金,鼓励和帮助学弟学妹们更好地完成大学的学业,希望他们学有所长,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李锦生校友还十分牵挂着母校的建设发展,时常回校看看。“2011中国糖业科技与发展高峰论坛”在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隆重召开之际,李锦生校友作为广东省制糖学会理事长致开幕词。每逢母校周年校庆、重大节日活动、校友理事会换届以及“锦瑶奖学金”颁发仪式等活动,李锦生校友也都会回来参加,他的这种饮水思源、爱校荣校的崇高精神也为新一代“华工人”树立了榜样,身体力行的告诉学生们什么叫做“感恩”。

 李锦生校友在潜心经营企业的同时不忘参与社会工作,履行社会职责,作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不论工作多忙,他都积极参加人大代表及政协会议,献言献策,认真履行代表职责。

作为一个企业家,李锦生更不忘对社会的责任,始终心系企业员工,即使在企业部分产业面临严峻形势而不得不进行调整的情况下,他始终引领企业妥善处理好员工分流和再就业工作,宁愿让企业承担更重的担子,也不让一名员工真正失业,尽力在本企业内为他们创造岗位,不将其推向社会,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企业和社会的稳定。

在企业发展之时,李锦生校友积极带领企业支持和参与东莞、广西来宾等地政府主持的扶贫助学等公益活动,每年投入的扶困助学、救灾、公益捐款均超过百万元。此外,他还带领广西各生产企业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的举措,每年投入数百万元支持蔗区发展良种、改善道路、兴修水利,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农户的一致好评。无论是参政议政、关注民生,还是热心公益、回报社会,尽显李锦生一个企业家忧天下、顾民生的博大胸怀。多年来,作为一个企业家,低调、朴实的李锦生本着对社会和企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在企业经营中开拓创新、敬业奉献,在社会活动中关注民生、热心公益,并将继续以切身的实践和努力不断追求企业的发展壮大,并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提升。

作者:金昊思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