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者】钟冠球:愿做激发学生潜力的“推手”
日期:2013-12-02

    【第171期】钟冠球,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老师。讲台是教师的舞台,给学生创造一个有感染力、震撼力的课堂,是教师天然的责任。钟冠球将自身建筑设计专业的“设计”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不断充实新案例,另辟新方法,以创新的精神经营课堂,激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激情,让学生学会坚持和付出。他甘做一个‘推手’,悉心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推着学生不断向前进,让学生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获得令人瞩目的佳绩,对他来说,这就是最好的奖励。 


钟冠球和太阳能房屋团队

钟冠球荣获全国专指委CCDI优秀青年教师奖教金

    为师者,总是以学生的成长为荣为傲。最近,华南理工大学太阳能房屋团队在被誉为“新能源领域的奥运会”的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斩获亚军,取得国内代表队第一名的好成绩;学生张铮荣膺“第二届亚洲建筑新人战”第二名,是国内参赛队获得的最好成绩。收获如此佳绩,参加比赛的团队和学生无疑是值得称赞的。在他们光辉成绩的背后,有一个为此默默付出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采访的人物——建筑学院钟冠球老师。 
    初见钟冠球,一身黑色西装白衬衣,配合着那张棱角分明的国字脸、两道浓黑如墨的眉毛和淡淡的微笑,看上去刚毅却不失亲和。问及为什么喜爱指导学生竞赛,并频频获大奖,“都是兴趣和责任感使然吧。建造出一个负能耗、人性化、高效能的房子也是我的兴趣和梦想。再说指导学生参与竞赛,不仅能帮助学生成长,还能激励老师自身不断提升知识能力。”钟冠球笑着回答,乌黑深邃的眼眸透出一股坚毅,“我坚信每位学生的潜能都是无限的,而我则乐意做一个‘推手’,推着学生不断向前进。” 
    钟冠球对指导学生竞赛的具体过程轻描淡写地略过,但是我们明晓在淡然的背后是殷实的付出,这一切也深深印刻在接受指导学子的心田。实际上,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朋友之间,真正值得珍藏于心的,应是那片投入了付出、感激、关心等诸多元素的情怀。“钟老师总是在大家茫然不知所措、困难压力重重的时候,点亮明灯,温暖导航。他经常和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对于竞赛中如何选择材料、如何进行作品推介等,事无巨细都悉心指导。”太阳能房屋华南理工大学队队长曹祖略谈到钟老师,心中满满的都是感激。 
    “钟老师的课堂有一种魔力,他身上散发的是一种睿智思考的正能量,总能激活我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曹祖略一提到钟老师,话匣子就完全打开了,“他不会对学生说‘NO’,不会简单评价学生的作品好坏,而是启发式地引导我们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实现办法?在无数个问号中学习研究越来越主动了,难题也一个个迎刃而解了。” 
    学生张铮也兴奋地告诉记者:“钟老师总是能从我们的作品细微处发现亮点,指引我们去查阅新书籍、新案例,开发我们的潜在智慧。正是因为他的鼓励和帮助,大二的我有了与国内外高年级同学同台竞技的自信,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绩。” 
    为何如此受学生欢迎?这源自钟冠球有丰富的建筑实践建筑经验。研究生时师从建筑师张雷教授,导师擅长建筑实践,也给了钟冠球很多与王澍等优秀建筑师合作参与建筑项目的机会。钟冠球将建筑实践中形成的“设计”理念投射到课程教学中,并淋漓尽致地发挥。虽然对承担的课程很熟悉,不修改或不准备讲义就可以开课,但每学期上课前,钟冠球都重新编写新讲义,充实新案例,另辟新方法。 
    坚信“人的潜能是无限”的钟冠球也不断开发自身的潜能,在他身上好像有用不完的劲。钟冠球不甘于简单地备课上课,对《建筑模型与图形语言》有自己的一套理念和办法,“不是做小模型,而是由小及大,学会处理承重、连接、过程、材料特性等实际问题,从中学会如何做出真的建筑。”正是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学生们对“建筑”的体认已经超越“模型”原本的涵义。同时,在做模型的过程,难免会有失败,有成功。但如果做小模型就失败了,大模型就更难完成了。一次失败了、两次失败了……惟有反反复复,不断尝试,多次推敲修正,学生们从中学会了接受失败,懂得了付出之后才有收获甘甜。 
    “我也是从做简单模型到大模型,再到建造出太阳能房屋,从懵懂到从容,慢慢铺垫,步步累积。”曹祖略感触地说,“如果说做小模型是个手工活,可以用胶水粘贴,也可用一个小手指把结构拧来拧去,轻松改变做出各种造型;但做大模型就是‘巧妇’也难为了,每个结构、步骤往往不可逆,一旦出现错误,可能要推倒全部重新来过。” 
    不单模型课程,钟冠球还将自己的设计观念应用到到建筑设计课教学中,弱化传统画立面设计建筑外观的方法,强调以三维的思维和做模型的方式来主导整个设计过程。“传统画立面设计建筑外观的方法,最后往往演变成建筑立面的平面设计,需要大量的文字、数字说明辅助。建筑是三维的,设计应让人们体会到建筑空间有较强的真实感与临场感。”说到数字建造技术,钟冠球格外兴致勃勃,“做三维建筑模型就像拍电影。在三维虚拟世界中可根据设计想法,独自担当导演、摄影师、灯光师、美工、布景,完成最终的画面效果。而且数字技术改变了建筑设计师画图后由工人施工的传统做法,而是把生产、施工都放到工厂,在工厂做好3D模型,然后在工厂进行数字化生产,由机械进行精细切割。”在数字技术魅力的吸引下,他潜心钻研电脑建模等软件,久坐电脑前,脑袋不停转动,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不过当看见一个个漂亮的三维建筑模型跃然于屏幕,仿佛呼之欲出,脸上的迷糊眼中的倦意一下子就消散了。 
    谈及为什么选择建筑学,钟冠球说到,“这是缘分。本来在高考填写志愿,父母就曾想我读计算机专业。但由于舅舅是著名画家梁照堂,耳濡目染,6岁就开始学画;妈妈是工程师,从小经常看到成叠的蓝图,错综复杂的线条虽看不懂,但觉得很有趣,一张张图纸居然能变出一幢幢漂亮的房子。所以最终选读了融合两个兴趣点的建筑学专业。不过学习的过程比想象中辛苦得多,那时人手一盏应急灯,挑灯夜战。” 
    前些日子,钟冠球荣获全国专指委CCDI优秀青年教师奖教金,该奖项是面向全国建筑系青年教师的奖励计 划。全国仅奖励2个名额,竞争如此激烈,但钟冠球做到了,这绝不是偶然,而是源自他多年来的默默耕耘,源自他对讲台的热爱、对教学的执着创新、对科研的坚持。这种一以贯之的坚持,也潜移默化地感染影响了学生。就像他说的那样,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肯钻研、下功夫,必将迎来一个澄澈光明的未来。(文/王功敏 党委宣传部 视频/刘涛 党委宣传部)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