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QQ的计算机专才——访腾讯高级副总裁兼科技总裁张志东校友
日期:2013-12-03
 

【人物名片】张志东,男,1971年出生,1996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系,获硕士学位。现任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CTO。张志东校友是腾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一直致力于海量互联网的技术研发,具有丰富的海量云计算系统的研发和运营经验。

早上,打开电脑,登陆挂Q,开始一天的工作。有事Q聊,更是时下最普及的沟通方式。作为中国用户最多的即时通讯平台,说起QQ无人不晓,说起腾讯更是鼎鼎大名。可是,很少人知道,在腾讯这个“网络航母”的背后,刻着一个深圳人的名字。他,就是张志东,腾讯公司主要创办人、首席技术官。

在腾讯的公司管理团队介绍中,张志东的名字放在了第三位。仅次于主要创办人、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总裁刘炽平。张志东也被人称呼为TonyZhang,是位于深圳的腾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他和他的技术团队打造了在线过亿的即时通信平台和海量社区平台,他凭借个人的天分与努力,创下科技财富奇迹。

那么有关张志东的传奇要从哪里说起呢?让时间倒流到上世纪80年代末...

学生时代,我的精彩

    张志东很难忘记那有诗有雨的年代,那里洋溢着他的青春,跳跃着他年轻的音符,记载着过去的传说和真实的记忆。

    学生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

    提起张志东,大家都用计算机天才去形容他。1993年深圳大学本科毕业后,张志东继续在华南理工大学攻读计算机系的系统结构方向的硕士学位。

    提及自已专业的选择,张志东告诉我们,是因为自已在初中时参加过一个计算机夏令营,并至今对此记忆犹深。那时的他,第一次接触软件编程,第一次步入计算机世界,第一次燃起了对软件的浓厚兴趣。高中开始有了自己的第一台PC 开始养成宅在PC前敲代码的习惯。有了兴趣,才能做好。张志东坚信这一点。而在兴趣基础上建立起实力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体验的过程:“我个人的感觉是,在学校里头,我们要找到自已的兴趣点,用心去尝试,无论结果怎么样,都不需要后悔。但是如果在大学里,什么目标也不想,成为一个游戏高手,生活就太单一了。找到自已的兴趣点,用心,无论结果怎么样,我觉得都是一个好的体验过程”。而这种坚持与热情,一直伴随着他走进华工,走进腾讯,一直走到今天。

    西湖畔的研一宿舍,张志东在这里生活了三年。低调、务实,这些华工人的特征,在张志东身上得到了践行。张志东告诉我们,在读硕士期间,学校里有很多很优秀的同学,与同学们相比,他的学业成绩并无突出之处,也未担任过任何学生社团的干部。其实,我们知道,成熟的麦子总是低着头的,他只是用谦虚掩盖住了光芒。


    在采访中,张志东校友告诉我们,他其实特别羡慕现在的大学校园,宿舍里就有很好互联网网络,可以在网上随时查阅任何技术方面的资料。而在90年代初的时候,国内还没有互联网,高校里也还只有很小规模的铜轴电缆构成的小型局域网,如果一台PC的连接头松脱,就会导致整个网络瘫痪。也许是正因为当年找技术资料很困难,张志东很珍惜并研读所有能找到的技术资料,也会花很多时间在电脑上写各类小工具程序来进行验证。

    深圳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均地处广东——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二者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学校的氛围比较宽松,同学们思维很活跃。对网络“发烧”的同学,经常有机会参与一些实际项目,大家十分热衷于技术的实用化,并经常在宿舍里切磋。当年的校园气氛,给张志东带来很多功课之外的视野。

    在华工读到研二之后,张志东的时间就变得很自由,而导师们也愿意让学生参与各类外部的开发项目。当年,张志东曾跟随几位师兄,承接一些商业公司的软件项目。在他的记忆中,几个寒暑假期,张志东都是在忙忙碌碌的调试程序中渡过的。

时光飞逝,转眼间已临近毕业。1995年底,和其他同学一样,张志东一边做毕业论文,一边找工作。当时国内的开始有一些科研机构和技术类公司开始使用互联网,但上网速度还很慢,网民很少,网上的内容和应用贫乏。在上网时,张志东经常感到很多不爽的地方,他不时会想,如果能既解决决生存需要,又能做互联网体验的工作就好了。但那个时候,互联网还没有商业模式,除了在中国电信的网络建设部门,企业界还很少有这样的工作机会。

“我在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全班共有11位同学,其中有10位同学选择读公务员或者是进电信企业工作,而我是唯一一个跑去民企的。当时我的想法就是我比较喜欢这种与计算、算法有关的工作,所以我就选择了民企。有同学问我那你读研干嘛呢?我说我喜欢,那我就去试一试。”


初出茅庐,心怀感激

抱着这种想法,1995年底,张志东在深圳一家系统集成商实习了一段时间,开始接触到系统集成行业。1996年毕业后,就加入了这家系统集成公司。在第一家公司里工作了近3年,参与了多个政府信息化项目和企业信息化的项目。

“我很感激第一家公司。集成行业是一个生存压力挺大的行业,这是一家很优秀集成商,员工都很敬业很投入。从优秀的同事的言传身教下,我也很快融入团队。对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能有机会和专业团队一起经受高强度的实战,工作虽忙虽累,但能感受敬业乐业的职业精神,还可以结识很多良师益友,全力投入工作的感觉很好。工作2-3 年后,开始能独当一面了,主持过多个中小型的项目,有成功的喜悦,更有失败的教训。”

1998年,在系统集成行业第三年,张志东开始遇到了行业瓶颈。1990年底,由于行业客户和企业客户对软件和服务价值认售度还比较低,集成项目的主要收入很依赖硬件一次性销售,而软件和服务售后的服务收入无法支持集成商持续投入。为了生存需要,系统集成商往往跨多个行业领域。而项目和项目之间,跳跃比较大,往往一个项目还未验收﹑跑顺,就要开始新的项目,很难有多年聚焦一个领域做深做透的机会。

张志东思维活跃,沉迷技术,一心希望可以通过自己提供的技术来帮助别人改变生活。他告诉我们,他一直是很渴望能数年持续做一个软件,能凭好的产品体验和好的技术,能让很多人很方便地使用。“但系统集成行业无法让我实现这个梦想,这个行业瓶颈,不是一个团队,一个企业所能改变的。这个行业瓶颈让我非常困惑”。

排除万难,投身腾讯

恰好在那个时间,张志东跟马化腾先生在一些场合和两位老同学又见面了……

 Pony(马化腾先生)是张志东在大学本科的同班同学,他也是一个狂热网络爱好者。Pony大学毕业后加入了一家大型寻呼公司做通信业 IT 系统。在工作之余,他还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家里架设了4条电话线的惠多网(CFido) 站台 PonySoft,给广东地区的惠多网友提供了接入点,而张志东当时也是 PonySoft站台的拨号用户。

据张志东介绍,互联网在国内开始发展的时候,Pony是最早第一批网虫,经常深夜泡在网上,他一直想基于互联网做软件应用,也一直苦于当时互联网还没有商业模式。在同学聚会的时候,张志东和Pony经常会谈论这方面的想法,他们开始有一些在互联网创业的念头,但当时还只是很朦胧很不成熟的憧憬。

而到了1998年,互联网在国内发展了几年,虽然网民数量基数还小,但快速增加趋势已经很明显。Pony一直在设想将互联网和寻呼业有机的深度结合起来,就找到张志东谈这个设想,正好张志东当时在系统集成行业遇到行业瓶颈,在Pony的鼓励之下,便有了创业冲动。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又有几位对互联网发烧的朋友加入了这个初创团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9981111日,腾讯公司正式成立,并开始了她的创业之旅……

张志东对于那年的创业冲动有这样的解释。


当然,腾讯帝国的腾空出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1998年到2012年,腾讯经历了很多难关。从一个10人不到的小型公司成长为一个接近2万人的大型增值服务商,在腾讯的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难关。

1998--2004年,这第一个6年是腾讯公司第一次创业,是求生存的阶段。公司从不到10个人的小团队发展为接近1000人的上市公司。在这六年里,公司面临了许多生死攸关的时刻。比如,公司成立之初选择的方向是互联网寻呼系统,而2000年,寻呼行业整个行业快速被手机行业所替代,公司不得不面对主营方向的重大调整。又如,2001年,互联网行业资本市场泡沫爆破,公司苦于商业模式之困,苦苦探索增值业务发展道路。然而在幸运闯过一个又一个生死攸关的难关之后,腾讯公司于2004年在香港上市,成为了一家公众公司。

2004年—2010年,这第二个6年是腾讯公司的第二次创业,是求发展的阶段。公司从1000人发展到1万人,从单一业务,扩展到游戏、门户、SNS社区、电子商务、搜索等多个领域。每次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对整个公司来说,都是一个艰难的挑战。难度在于团队如何才能在新的领域中快速学习成长,以及遇到挫折时候的坚持能力。

回望过去,张志东充满感激。当年开始创建腾讯的时候,张志东和其他几位创始人均只有二十八九岁,只是在互联网领域和电信领域有所历练,别无其他更多的资源。团队并没有多大把握能让公司生存下去,更多是初生牛犊的激情。“我们遇上了中国互联网大发展的年头,中国市场给了我们巨大的市场机遇。我们诞生在和创业气氛浓厚的深圳特区,政府对高科技产业有良好的扶持的政策环境。我们很感恩这个开放的时代,感恩互联网这个开放的产业。”

2011年,腾讯提出了开放平台的战略,对整个公司来说,这可以算是腾讯公司第三次创业的开始,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发展,以及大型云计算的技术发展,使得产业面临新的产业链分工和竞合时代。腾讯公司需要学习如何去支撑一个产业链。开放其实是一种很难的能力,腾讯公司上下,均需要很大的改变的勇气和勇于实践的演进的力量。如今的腾讯,正在这个方向上努力演进的路上,仅管未来的路依然充满挑战和难关。而张志东的挑战是:如何能够领导腾讯研发部门拨开迷雾,为更美好的未来而战。

执着兴趣,苦中有乐

    1996年,张志东毕业的时候,就业形势还挺宽松的。大部分同学选择政府公务员、中国电信或是国有银行等大型国企,而张志东却选择了工作比较辛苦,压力也比较大的集成行业的民企。对于自已当时的人生选择,多年之后,张志东是这样解释的:“因为自己对软件技术的喜爱,也不会觉得苦累,反而觉得有太多的技术可以学习,是一件挺兴奋的事情”。工作两年以后,张志东更是认为“投身到自己最感兴趣的工作里,我个人感觉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因为在这个领域里,特别是大型云计算的领域,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我能十年如一日对这个领域的技术和发展趋势,保持兴趣和激情”,张志东坦言道。

正是凭借自已的执着与自信,凭借着对工作的热情与激情,张志东始终相信,当一个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和适合自己的一个领域, 以持久的激情十年磨一剑,他就一定能积少成多,一定会在该领域有所成就!

帮助团队,帮助自己

在张志东看来,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全力投入做一件有益有趣的事情,是让人特别开心的事情。现代高科技行业,一个人再勤奋再能干,也不能十项全能,我们需要学会融入团队,发挥集体的力量。在多年的从业经历中,张志东得到一个感悟,就是“当你对团队富有激情,用心投入帮助团队成功,帮助你的团队成员的时候,你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

   此外,张志东认为团队的信任,也是相当宝贵的。一个团队总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有问题并不可怕,毕竟方法总比问题多,关键是团队相互信任,一起寻找解决之道。“被团队信任的人,会有更多的正能量去影响团队,也能伴随团队一同成长”。

    回首自已的学生时代,张志东似有道不完的美好回忆,临近访谈结束,他劝诫我们要珍惜大学校园的美好时光,在这最美好的人生阶段,大学生们除了学业,还会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结交到一辈子的朋友,这都是我们毕生享用的财富。 

作者:张潇潇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