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将搜索进行到底
——记搜房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莫天全校友
【人物名片】莫天全,男,1964年生,广西桂林市灌阳县人;1984年学士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系;1989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988-1990年参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产业组织改革研究组,并因此获得中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经济学奖”;1991年赴美国攻读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经济与管理博士学位;1993年初任道琼斯Teleres亚洲及中国董事、总经理;后任美国亚洲开发投资公司(ADF执行副总裁;1996年回国投身信息技术行业,接手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房集团等发起的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担任秘书长。1999年在高盛投资银行Goldman Saehs和国际数据集团IDG的支持下,正式创立搜房网络信息有限公司,运作的搜房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房地产网站;现任搜房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中房指数系统秘书长。
莫天全是个善于创造奇迹的人,正如他自己常说的:“每个公司的成功都有自己的道理,关键还是执着。”这位语出惊人的CEO还有一句名言:“事情做好了,钱自然就来了。”可以推断出,一路走来,莫天全自然遇到过很多艰难困苦,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梦想,从不言弃。
我的大学我的梦
1964年,莫天全出生于广西灌阳。
在灌阳县,莫氏家族是一个有名的望族。在整个广西,莫氏家族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莫氏宗亲达到50万人之多。
1981年,全国高考制度恢复的第五个年头,17岁的莫天全和全国其他258万考生一道走人了高考考场。正是从当年的高考大战中,莫天全第一次感受到竞争的惨烈,也第一次体会到拼搏的价值。数天之后,这场人生PIE赛的结果出来了:莫天全成为当地莫家中第三个正牌大学生。但这次又有所不同,莫天全不但考上了大学,而且还拿到了灌阳县1981年的高考状元,在莫氏宗亲中被传为佳话。
华南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学生,这就是1981年7月莫天全在接到录取通知书之后的最新身份。谈到为何选择理工科,莫天全表示是受到了叔叔的影响,与此同时,当时全国上下“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大氛围也影响了莫天全的选择。
回忆大学时光,莫天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是人生中最美的一段时光。”
事实上,每个人都会觉得那段青涩、单纯的岁月是人生最宝贵的时光。但为何宝贵,或许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莫天全的回答是:“我的学习成绩很好,总是全班第一名。”在华南理工大学的那段日子,莫天全每学期期终考试都是第一名,以至于让他觉得有些无聊,想给自己找点突破。
1982年,大学二年级时莫天全递交了一份申请书,不是人党申请书,也不是助学申请书,而是跳级申请书—他希望能够直接从二年级升到四年级,因为三年级的课程他都已经自学完成了。在那个年头,能考上大学都算很不容易了,在大学里跳级则是很罕见,更别说是主动申请的。所幸的是,接到申请之后的系领导很支持他的这个举动,而且80年代鼓励年轻人大胆创新的风气很是浓厚。于是系主任就带他去找学校校长,校长倒是很干脆,就抛下一句话:“跳级可以,只要能在二年级的期终考试同时考完二年级、三年级所有课
程,且每门功课成绩在80分以上。”
今天的莫天全回过头去审视那次重要的挑战,觉得一方面是年轻人有冲劲,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是性格使然,喜欢不断挑战高难度,对成就感的渴望驱使他去完成这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考试结果让莫天全为自己留下了一个值得炫耀的记录:华南理工大学历史上第一个成功跳级的学生。
仅此,便足以羡煞许多同龄人了。
除了努力学习,莫天全在大学期间还开始喜欢上练武术,学散打。对于武术之道莫天全认为,“练武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它能锤炼人的恒心和毅力”。即使现在,莫天全每天为搜房网呕心沥血地忙碌,但不管再忙,他还会坚持练散打,打太极。
“现在练武术,很难再有进步,也肯定打不过年轻时候的自己,目的就是要保持状态。”莫天全说。
经济研究获益匪浅
3年大学生活很快结束了。1993年之前,中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是采取毕业生国家分配制度。
1984年,莫天全面临毕业分配。“我是一个思想先进、表现良好的学生。大学毕业时,绝对服从党的分配,党需要我们去哪儿,我就去哪儿。”就这样,在毫无准备的情况,当被通知已分配到机械部第五设计研究院(在天津)时,莫天全没有任何犹豫,第二天就背起行囊,前往新的城市,开始新的 “革命”奋斗生涯。
“在研究院的两年,也是我非常幸福的岁月。”莫天全说。
初次来到北方,莫天全没有因为气候的不适应和人文的差异产生抵触心理,反而被北方人热情、大方的待人接物方式所感动。“那时,我们是刚大学毕业分配过来的学生,有文化知识,但很年轻,没有经验。当时,单位所有的同事都对我们很热情,热心地帮助我们。”在这样其乐融融的环境中,莫天全潜心做他的研究。
“在工作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只有懂管理,才能把事情做好。”在莫天全职业心理逐渐成熟时,他要寻找更新的高度。
1986年,莫天全在机械部第五研究院已经待满两年,此时他又给自己出了一个新的难题:辞职考研究生。理由很简单:要做领导,而做领导的一条途径就是学管理,那么就必须去读研究生。
对于22岁的莫天全来说,当离开天津市南开区红旗路370号(机械部第五研究院所在地)之时,一条漫长的路才刚刚开始。
这次莫天全“投奔”到了清华大学管理学院傅家骥教授门下。傅家骥是国内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早期开拓者之一。考前几个月,莫天全开始每天昏天黑地地“啃”书本,从第一页“啃”到最后一页,这一点跟如今的考研模式倒是毫无二致。
莫天全的努力让他从2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傅家骥教授在1986年招收的两名研究生之一。
1986年,莫天全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从技术人才转变为经济管理类精英,职业上180度的转弯,让莫天全看起来变得更为“现实”。对此,莫天全却予以否认:“我从来没有想过如何赚钱,总是想着如何把事情做好,包括现在发展搜房网亦是如此。事情做好了,钱自然就来了。”
在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一心一意的莫天全在中国最高等学府积极参加各类科研活动。在1988年至1990年的两年时间里,莫天全参与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政策研究工作。此外,还在《管理世界》、《经济学杂志》等权威杂志上发表文章,并因此获得中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经济学奖”。多年后,《管理世界》当年的编辑部主任遇见莫天全时还印象深刻:“在《管理世界》上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知名专家学者,就你一个学生,很不容易。”
看似不经意的投人,对莫天全日后创办搜房网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清华期间参与的科研,是一次非常好的研究成果,曾出了一本书。”莫天全说,“这种科研活动,能让我从不同角度、不同高度看待问题,把握国家政策发展方向,使得企业发展不会迷失方向。”
“万事开头难”:黎明前的摸索
莫天全的身体里流着两种不同的血液:一种是学术研究的精深和沉稳,一种是商业的灵活和精明。也许这正是成就了莫天全和他的搜房网的秘密。
莫天全戴着黑框眼镜的脸上似乎很难让人察觉到他内心有“不安分”的因素。
1989年,莫天全研究生毕业,决定到美国去继续攻读管理学博士学位,因为当时全球公认水平最顶尖的管理学专业都是在美国,莫天全希望到国外去继续深造,提升自己的管理学研究方面的学术水平。
在等待美国大学通知的那段时间,莫天全被派到巴基斯坦去担任一个援助项目的总翻译。1990年,在巴基斯坦接到美国大学的通知后,莫天全辞去援外工作,立即从北京飞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攻读经济与管理双博士学位。
当然,“不安分”的后果并非全是喜剧。他和一位中东富商及印地安纳大学法学院教授合伙,在广西老家办了一家葡萄酒厂,专门利用回国探亲机会招聘了2名管理人员,可惜不到3个月,这家酒厂就倒闭了。
面对这次失败的莫天全,在现实面前没有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相反,却显得越发沉稳和坚强。这个“创业中的失败的例子”为他未来的成功做了最好的铺垫。博士肄业终生遗憾
在美国的3年学习时间,他每天平均只睡4一5个小时,除了学业,还有工作(在学校当助教),由于学习成绩优秀,这位中国学生每年都能拿到1. 8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在毕业之前,莫天全利用自己积攒的奖金,两次尝试开办公司,但因为各种原因,最终都无疾而终。
“留学生活是非常苦的,每天都要超负荷学习。”莫天全说,“但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知识面更宽,经验更丰富,信心也更充足了。”
莫天全回忆说:"1993年,我在学校里完成了所有的课程和考试,按照学校规定,学生可以有7年的时间完成论文。于是,我暂时搁下论文,进了道琼斯Teleres(美国最大的房地产网络信息公司)工作。”其间,莫天全参与了道琼斯Teleres公司最初的市场分析、融资和建立的几乎全部过程。
莫天全感叹道:“人生就是在不停地转变。我刚进印第安纳大学时,总是想着今后可能做经济学教授之类的工作。但这一份工作,却改变了我的想法,因为从这儿开始,我真正开始知道该怎么运营公司。”从此之后,学术味很重的莫天全被摆在了商人的位置上,因此也使得他再也无心去完成博士论文。
“这是我终生遗憾的一件事啊。”莫天全笑着摇摇头。
“手起刀落间”:搜房横空出世
所有成功的企业家,无不是伟大的学习者。他们善于倾听,善于从一切看似不可能中创造惊人的成就。莫天全就是如此。他抓住这次在道琼斯的学习机会,脱胎换骨、浴火重生般地重新找回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在道琼斯工作期间,Teleres公司的CEO和其他3位高层年龄相仿,结成一个圈子,相互间像家庭成员一样亲密。他们尽管比莫天全大20岁,却很快接纳莫天全成为其中一员,带他结识美国金融界的知名人物,而这些在华尔街呼风唤雨的大人物也对莫天全创办搜房网产生了积极影响。
“从他们身上学到太多东西。我想也许是我的自信,没有移民心态,让我融人那个社会没有隔阂。现在,回到中国,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同,世界是平的,走到哪里都是一样。”莫天全说。
也许是血液中总流动着创业的激情,羽翼丰满的莫天全不再满足于跨国公司高级经理的角色定位,他希望能开创出一片新蓝图。
1999年,已经跳槽到美国亚洲开发投资公司担任执行副总裁的莫天全敏锐地意识到,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人发展和福利分房制度的结束,日益商业化的中国房地产业正在迎来一个井喷时代,而市场对于房地产信息的渴求将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没想到这一次的机遇,他的人生就再也无法与房地产和网络分开。
1999年,莫天全在北京定慧寺西大柳庄附近一个居民社区租下一套三居室,购来服务器、计算机等设备并聘来管理人员,开始了一个打造网上房地产帝国的创业生涯。网站的域名称最初为Chinaproperties,中文名开始也叫做 “中国物业网”。反复思考之后,莫天全终于决定改为Soufun。由此,搜房网诞生了。
峰回路转:来自IDG的“天使投资”
1999年,莫天全正式创立搜房网,致力于用“房地产+互联网+信息”模式来打造一个权威的信息平台。成立之初,网站缺人,更缺钱!在那个时代,互联网的创业成本远比现在高得多,网络基础设施性能落后,费用却又相当昂贵,而且互联网人才奇缺。市场也对“互联网+房地产”的业务组合感到有些陌生,网站的数据库、信息和报告并不怎么受市场欢迎。苛刻的生存环境下,搜房网每天都需要资金输血。
任何创业项目都离不开巨额资金,尤其是互联网这种“烧钱”行业。
应该找一笔天使投资!
但是谈何容易。最初谈好的投资临签约却又出现了变故。莫天全没有被这盆冷水浇怕,他继续带着他激动人心的“大中华”理念,先后并购了香港、深圳房地产交易网、上海的一家房地产网以及台湾家天下网络。“没有钱也要收购,可以先签协议后付款。”莫天全坚信。
最终为搜房网提供第一笔资金的是国际数据集团IDG,一家最早进人中国IT风险投资领域的美国投资公司。这次融资与前面的艰苦谈判相比,又太具有戏剧性了。在朋友的帮助下,莫天全约了IDG资本的合伙人周全、林栋梁一起吃饭。酒过三巡,莫天全掏出一张便笺纸,开始给周、林二人描绘搜房网的架构和商业计划。也许是因为周林二人对莫天全的运营能力已有所认同,也许是因为搜房网的概念确实诱人,总之,在饭后IDG给莫天全掏了100万美元,拿到了搜房20%的股份。搜房网从此有了一个坚定的跟随者,莫天全也由此获得了第一笔风险投资。
Focus as a beam of laser
大学时学过武术的莫天全向来不惧怕任何挑战。“学一学(武术、散打),就更加稳重一点,更沉得住气。对我来说,我学会了武术以后就不会去打架了,因为我知道我一定打得过你。这样心胸会更开阔。做生意也如此。我的团队现在有差不多8000人。每一个人都很重要,我们会让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感,而且在未来当搜房发展到12万人时,他们就都是搜房的管理者。我们在8年以前成立的搜房管理学院,俗称搜房干校,全面地培养、培训搜房的管理人员,让他们能够提高管理水平。”
2007年,搜房正在为在美国上市而进行着最积极的准备。为此莫天全也已经开始调整搜房整体格局,将原先垂直管理改为由各公司自我管理、灵活性更强的扁平式管理,以使搜房的组织架构和运营模式更符合境外公司上市的要求。以第二代管理者、总裁代建功的上任为标志,搜房第二代管理者已经逐渐进人角色。
莫天全非常强调专注和实干。他和他的团队,每天平均工作12一14个小时。在公司管理会议上,他曾大声告诉部属,做事要像激光一样专注(focusas a beam of laser),他还一贯强调高级经理要干实事(make hands dirty)。
“搜房一直比较扎实。我们的业务使我们有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也有一批非常优秀的人才,所以我们一直准备得比较充分。再加上我们这么努力,不让我们成功是上天不公平。”莫天全告诉我们。
扩张是永远主题
48岁的莫天全坚持着他的信仰。
他用9年的时间,始终在自己看好的房产垂直门户网上耕耘,并修成正果,做成了全球最大的房产类专业垂直门户网站--一搜房网,并获得了澳大利亚电讯的20亿人民币注资,这已经使得莫天全迈人了国内互联网领军人物的行列。
在莫天全的概念中,“搜房网的扩张是永远的主题”。
“搜房网目前仍呈现出快速的增长态势。”莫天全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就在2007年年底,搜房控股正式发布“家天下门户战略”,该门户涵盖了12个网络频道、1个导购平台和1个业主活动社区。从厨房、瓷砖、卫浴、家电、家具等,无一不囊括其中。莫天全创立的搜房网也成为垂直门户里最大的B2 B商务平台、以家为中心最大的B2 C信息平台以及最大的家居媒体平台。
实际上,此前的搜房网已经是中国互联网界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截至2007年年底,搜房网已经在全国覆盖75个城市,2008年继续扩张进而完成 “百城计划”,即覆盖到全国100个城市。
而这只是搜房网扩张道路上的一步。在放眼全国市场的同时,莫天全的视野还延伸到了海外。“上个星期,搜房网的香港版刚刚开通。我在上半年还去了一趟越南。IDG (International Data Group,美国国际数据集团)邀请我去考察当地的市场,希望在越南做和国内一模一样的搜房网。”
“我是一个信奉未来和梦想的人。你要问我目前的梦想是什么?做强做大搜房网就是我现阶段的梦想。”莫天全坦言道。
在记者问及是否会给员工设定一个理想化的未来时,莫天全坦言自己是一个比较实际的人,不会给予实现不了的承诺。他认为团队的信心更多的是靠自己的行动来建立,业绩优先,数字说话。“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多做,少说。”此番话语,让我们深刻地感悟到华工精神在这位华工人身上的传承。
此外,莫天全也鼓励大家有梦想,“个人该怎么生活,公司该怎么发展。人到一定年龄,会有一定的想法。行胜于言,永远追梦。如果没有梦想,人就会活得一点意思都没有,一定要有梦想,才能提得起精神去做一些事情。”
从莫天全口中,我们了解到,搜房并没有5年计划,也没有10年战略,但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从最早的口号“全心全意为房地产业服务”,到现在的口号“所有和家有关的东西”,从新房到二手房,到装饰装修,到社区服务,搜房都提供专门的业务,并且现在正在准备社区生活这一新领域。由此可见华工人务实的精神处处渗透在搜房的成长历程中。
作者:张潇潇
注:本文部分内容根据《莫天全:从商如习武贵在坚持不懈》、《莫天全:与资本的四次共舞》、《搜房网CEO莫天全:骨子里流着创业者血液》、《“扩张,搜房网永远的主题”事长莫天全》、《莫天全:天生的创业者》等文章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