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潜心修炼终成正果
——访广州安固得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云峰校友
【人物名片】王云峰,男,1991年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现为广州安固得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初见王云峰,40多岁的他给人一种和蔼可亲又不失严谨的印象。在整个访谈过程中,王云峰校友沉着冷静地回答,严谨认真的作风,深人浅出的话语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专心做好一件事胜过浅尝辄止千百行,他用自己的成功诊释了这一观点。
出生贫困农家 勤奋学习终得果
王云峰出生于甘肃的一个贫困农村家庭,家里兄弟姐妹又较多,所以生活非常艰苦。面对贫寒的家庭情况,王云峰从小就很懂事,帮助父母完成农活之余,就努力学习。他深知,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力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只有走出去,考上好的大学,才能改变现状。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87年的高考中,王云峰以全县前10名的好成绩考取了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从此踏上新的旅途。当拿着盼望已久的录取通知书时,他心潮澎湃,为看到未来的希望的曙光而激动不已,他知道这是通往成功的第一步,成功正在向他招手。
携憧憬入华工 几多欢喜几多愁
高中时代的王云峰深受班主任(教化学的老师)的影响,他觉得化学是很有趣的,当化学工程师很威风、很了不得。所以当初报考专业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有机化工。1987年的那个夏天,王云峰带上行李只身踏上开往广州的列车,一路上他心情愉悦,憧憬着美好的大学生活,激动的他感觉不到丝毫的疲劳,期待着列车快点到达广州,赶紧看到美丽的校园。然而刚踏下火车,踩在广州的土地上,那种闷热扑面而来,让他十分难受。广州的潮湿与炎热让高楼大厦也顿时失去了光彩,他甚至有点后悔来广州读书了,因为这跟他想象中的有点出人。然而南北方的差异又岂止是气候而已,饮食习惯也截然不同。南米北面让北方来的他无所适从,刚开始他连2两米饭都吃不下,且那时正值新生军训,为期两个星期,军训穿的是短裤和短袖衣服,那时广州的蚊子特别凶猛,他经常被蚊子叮咬,导致皮肤都溃烂了。蚊子的骚扰、体力的透支和饮食的不习惯都让他心烦不已,曾一度让他接近崩溃的边缘。很快,王云峰的身体便吃不消了,最后得了肺炎,这无异于雪上加霜,让他更加觉得痛苦。随着这痛苦的加剧,他一度想弃学,想转回家乡就读。但他最终没有自暴自弃,不断地坚持着,因为当初选择华工就是不想再受父母束缚,自己出来闯荡一番,所以他积极治疗肺炎,不断告诉自己要尽快适应这里的气候和饮食习惯。后来他的病就痊愈了,他也逐渐习惯了广州的饮食和气候。
痛苦的军训生活很快就结束了,真正的大学生活开始向他走来。他每天还是那么努力学习,白天认真听课,晚上去上晚自习,忙得不亦乐乎。由于甘肃的教育比较落后,因此基础没其他的同学好,所以学得比较吃力。笨鸟先飞的道理他落到了实处,比别人多学一分,多走一步,一步步地赶上甚至超越他人。在校学习期间,他很注意劳逸结合,经常去跑步。他酷爱足球,每天下午都去踢球。足球的趣事他还依然记忆犹新。那时踢足球的人还比较少,华工的足球也挺厉害的。有时没有足球场,但这难不倒王云峰和他们那群血气方刚的同学小伙子,他们在空地上用几块砖头堆成球门来满足踢球的欲望。在单调的校园生活中,王云峰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除了平时的体育活动外,有时还会去看看电影来放松自己。他还喜欢写日记,把自己成长的足迹镌刻在本子里,让流逝的岁月变成永恒的记忆。
在大学时,王云峰注重全面发展,积极地加人学生会,在机构中锻炼自我,充实自我,挑战自我。同时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这点对他工作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他毕业后能留在广州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在学生会工作过。王云峰养成了严谨、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他明白只有严谨与脚踏实地才能干出一番大事业。还有就是要用心,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只有用心,才能干好,这是一位老师给他上的影响深刻的一课。有一次上物理课,这是基础课,是几百人一起上的大课,他以为老师不认识他,所以他赖在科室后面睡觉,结果却被老师点名了。他当时震惊了,老师竟然记住他这个学习不是很突出的学生的名字,后来他才知道老师记住了每一个学生的名字,他被老师这种用心与敬业的精神深深感染了。还有就是当时会有一些著名的大师来给他们上基础课,大师的博大精深、学识的渊博和为人谦虚都让他十分敬佩,是他学习动力的来源。老师的言传身教让王云峰学到了很多东西,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人。虽然20多年过去了,但王云峰现在还非常感激这些老师的教育,态度决定一切亦是他在大学期间学到的宝贵知识。
毕业二十余载 潜心一域获成功
王云峰于1991年顺利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那时读研究生的门槛比较高,且家里经济也不好,所以他决定出来工作,放弃继续深造。那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一部分是国家安排,一部分是自找工作。王云峰由于来自边远穷地区,若安排那就只能回家乡,在家乡并不能得到好的发展,所以他决定自己另辟蹊径,在白云区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工作地点在当时相对偏远的白云区,条件比较艰苦,专业也不对口,是一家国有企业,但王云峰毫无怨言,“你不能改变环境,那你就只能适应环境”。刚开始在技术部干了一年。在技术部的时候,他每天下车间里,认真虚心地向师傅学习,不懂就问,有错就改。虽然刚开始什么都不懂,但他利用自己已有的基础,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在技术部的这一年里,他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也获得了很多经验。之后他调到了质监部工作,同样,他在那里也是兢兢业业的,干了几个月后,由于表现非常出色,他被调到另一个车间当上了车间主任,干了两年,接着又调到售后服务部,这就是他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在这个国营单位,王云峰一干就是8年,此时的他早已成长为一个能力强、基本功扎实的专业人才。后来他跟随单位的一个老总到番禺的一个私企单位干了12年。
在谈到自己的人生经历时,王云峰说自己只干了一件事,就是在自己的领域里干得很专业。他说如果频繁地换领域或单位,就比较难往专业发展,这是他用20年时间和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他说在任何领域都有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要积累就要肯花时间和精力,要耐得住寂寞,一心一意地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专业型人才。大学时的专业不一定会和以后的工作对口,他的大学同学真正和专业对口的只有5人,但不对口关系也不太大,潜心于新的领域,加上大学时打下的基础就会干出一定成果来。这也是他要对师弟师妹的忠告。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做到专业。他说他在他那个领域干了20多年,现在可以说是一个专家了,他大学时的成绩也很一般,他就是用20年“熬”出了今天的成绩。专家都是“熬”出来的,任何学校,刚出来的毕业生都不可能马上成为专家,关键是要看后期的积累。他认为大学学的是方法、逻辑思维、原则性和基础性。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去年他们公司招了一名本科生,叫他去分散一些物质,然后再测出固含量,理论上说最终的结果应该是40 %,可他测出的数据却是28%,但他始终找不到错误所在。王云峰替他分析做法时发现,错在他在溶剂蒸发后加人溶剂时没有摇匀,只测到一个点上的数据。这是犯了一个原则性错误,他说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关键就是要在学习时牢固掌握方法、逻辑思维、原则性和基础性。王云峰感触很深地说:“大学时认真做实验的过程中打下的基础对他今天的事业有很大的影响,逻辑思维很重要,做实验时要有条有理,思维清晰。同样,与人交流也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这样才容易达到预期效果。”
事业有成 更重感情
王云峰如今事业有成,但他依然看重与学校的情缘。看到我们这些学弟学妹去采访他,他特别高兴,非常热情地招待我们,还给我们展示了他大学时的班级照片。去年他们大学毕业20周年,他非常乐意地作为召集人负责联系各位同学。“人生能有几个20年?”所以他很重视这毕业20周年的聚会,尽管工作也很忙,但他还是挨个去联系同学,他的热心感染了同学们,同学们都来得很齐。他还张罗制作了毕业20周年的照片纪念册,非常精美。王云峰花了很多心思在照片纪念册上,纪念册有当年他们的录取通知书的封面,还有他们的本科毕业照,通过班上每个同学20年前的照片和20年后今天的照片对比,鲜明地展现了每个同学在20年间的变化。王云峰不仅重视这样的大聚,还经常在工作之余和部分同学小聚,拉拉家常,叙叙旧。在他眼里,同学情很纯朴,很难得,能同窗学习确实是他们的缘分。
他不止是局限于同学情,同样,他也极其重视亲情,面对日益老去的父母,他不仅是在生活、物质上给予父母满足,现在每年还专门拿出一段时间不做工作上的事情,特意回到老家,与父母一起住,跟父母一起聊聊天,在精神上给他们以安慰,减少他们的孤独感,让他们更好地安享晚年。他觉得父母把他抚养大,并将他培养成才确实不易,父母对他的恩情他一辈子都难以报答。所以他能尽最大努力做到的就是让父母过得更好一点,不仅在物质上过得好,精神上也要过得好,来弥补父母为家庭的辛苦付出。所以不管有多忙,他都要抽空去向父母嘘寒问暖,让他们尽享天伦之乐,他也曾想过把年迈的父母接到自己的身边,与他们一起生活,但人对一方水土有了感情就很难割舍,而且南北方的差异怕老人家会不适应,所以王云峰尊重父母的意愿,让他们继续住在老家。
王云峰比较注重生活情调,每天下班后,尽管有点累,他还是会陪妻子去街上散散步,尽心做一个丈夫的责任。他尽量让妻子过得快乐些、轻松些,减少她工作上的压力。如今,女儿也渐渐长大,特别是现在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他非常注重教育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他在假期还带孩子到国内外的很多地方去看看,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增长更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他在工作之余尽量多跟孩子玩,很尊重孩子的个性,教导孩子有方。他不会强迫孩子去干她不喜欢或者是不乐意干的事,让孩子拥有很大的自主性,让孩子在有指导的帮助下自由成长成才。
情系华工 寄语学子
回顾他的成长经历,王云峰说他的成功要感谢母校,母校给了他很多东西!“华工挺好的,以华工为傲”是王云峰最想对母校说的话。他工作后都经常回母校看看,去年他们毕业20周年同学聚会,第一天就是回母校看看。面对母校的变化,王云峰感触良多。但他依然对母校记得很清楚,熟悉母校的每个角落。回到母校,校园的景象唤起了他对20多年前在这里奋斗的美好记忆。弹指一挥间,他已毕业离校20年了。在20多年的职场打拼中,他有很多要跟师弟师妹们分享:一是做到专业很重要,不管从事任何事业,都需要把它做专业。做成专业化就需要积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要频繁转变单位。要专注做某件事情就需要在某一领域投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最终总会“熬”出来的。二是要注重动手能力,不要注重单纯的文凭。实践中动手能力强很重要,有很高的文凭不一定有相应的能力,所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很重要。三是心态问题,要有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发现自己的价值,人的价值就在于不可替代性。要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才不至于盲目过日子。要在毕业前5年奠定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端正自己的心态,自己想做的事情就要努力想办法去完成。养成一种踏实与严谨的品性。这三个方面对于人的一生有重要影响,是王云峰40多年人生的经验总结,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学长对学弟学妹们的指导与谆谆教诲。他觉得能读华工是他一生的骄傲,华工很好,他尤其赞赏“访谈校友启迪人生”这个活动,学校提供了如此好的机会让学弟学妹们去接触社会、接触学长这些老华工人。
对于未来,年轻的王云峰充满自信与希望。我们也坚信王云峰会在事业、家庭和友情等方面获得丰收,他会在未来走得更好更远!因为王云峰有着积极的心态和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毅力。他会一如既往地做下去,怀着自己的梦想继续走下去,王云峰会更加成功!
作者:陈世雄 谢燕璇 张静莹 李燕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