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鹏飞万里回首来时路
——访UC优视联合公司联合创始人、产品总裁何小鹏校友
【人物名片】何小鹏,男,汉族,1977年11月生,湖北黄石人。1995-1999年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曾工作于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历任技术经理、测试经理、项目经理。2004年作为UC优视联合创始人之一创办UC优视,现任公司总裁。
2012年7月6日,我们一行人来到位于广州信息港的UC优视联合的总部,第一次走进了那个一直活跃在我们手机上的可爱松鼠的“诞生地”,并近距离接触了它的两位创始人,何小鹏与梁捷校友。
走进UC总部的我们,就像突然被包裹在了一团橙色的温馨里,整个办公室的色调温和,除了整齐有致的办公桌和办公设备,周围均是公司不同的团队展示区,墙壁上贴满了公司成员的温馨相片,旁边还添上几句调皮可爱的话语,就连作为本应最具活力的大学生记者的我们,都深深被这种公司气氛感染。负责接待我们的校友工作人员说,这就是UC的“大五文化”,她嘴角上翘,不经意露出自豪。
当我们还沉浸在这温馨和积极的“大五文化”中时,两位主角出现了。初见何小鹏和梁捷两位的爽朗笑容,我们的一声“师兄好!”也就水到渠成了,他们相视一笑,回了一句“你们好!”访谈便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中开始了。
象牙塔内忆似水年华
谈话一开始便回到了1995年之前,何小鹏说起了自己考华工的原因,他说他小时候就开始接触计算机,当时还是一台用着“8086”的老式电脑,玩一类警察抓小偷的简单游戏,后来高三买了一台“486",便疯狂地喜欢上了游戏,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选择了计算机系。何小鹏坦言,当时很喜欢打游戏,还因此挂过几科。说起来也是因为兴趣选择了华工计算机系,开始了计算机领域的冒险。
说起大学的经历,何小鹏显得很健谈,主动给我们讲自己刚人大学的打工经历。
故事从他第一次挂科开始,为了补考,他第一次坐上飞机,提前回到学校,并在飞机的杂志上看到了一个女强人的文章,文章讲述了这个37岁的女强人为了实现财务自由,而对自己40岁前的人生所作出的规划,并对自己实现财务自由后的生活进行了想象,这给当时还是大一学生的何小鹏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何小鹏说:“当时我也不太懂什么是财务自由,我只是觉得在实现了财务自由以后,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能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他还以一位当时华工研究生希望尝试做前台的想法作为佐证,为这段经
历添上更多的趣味和哲理性。
何小鹏说:“正是因为那次补考,才坐了人生第一次飞机,也正是坐了那次飞机,提前来到了学校,才有时间去电脑城逛,才有了第一次打工的经历。”
何小鹏打工的开头也同样充满了传奇色彩。据他的描述,当时的他毫无目的性地在电脑城瞎逛,一个老板就走出来和他聊天,在了解了何小鹏是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的学生后,老板便表达了需要招人去公司装机的想法。但当时的何小鹏还只是个大一的新生,不懂装机,于是老板便让他帮忙找个师兄。当时何小鹏也特别大胆,一回到学校便跑到大三的课室,一间一间课室地喊,问有谁想去电脑城打工。当说到这段时,何小鹏的脸上再次浮现了得意的神情,像是为当年的“壮举”而感到无比自豪。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呐喊居然招来了当时的系学生会主席,并因此而相识。他带着学生会主席来找老板,并希望老板把自己也一并收下,说自己不用工钱,只要每天中午提供一个盒饭就行。
何小鹏说:“你们今天看到的我挺能说的,但在大学之前,大家对我的印象却是不说话。”他一直觉得那次打工的经历是他走向社会、积累社会经验的开始。他说当时老板很喜欢他,让他做过装机、销售和服务等各种工作岗位,这使他对整个销售流程有了深刻的了解。他还提到了他第一天做销售的时候,整整一天基本没有说话,当时的他就像一个怕事的孩子,担心说错话做错事。他为了把工作做好,逼着自己和顾客沟通,逼着自己学习,甚至为了与当地人交流,他逼着自己学习粤语。
这里还有一个插曲,在何小鹏做销售的时候,来了一个外国人买电脑,当时大家都听不懂英语,便指着何小鹏说他是大学生。结果何小鹏与那外国人交流了半天,还是没能搞定。何小鹏说这件事当时对他打击很大,第二天回到学校就开始每天坚持到学校山顶校训石旁晨读,努力学习英语。
这次意义非凡的打工经历维持了一年多,当时的老板现在仍然与何小鹏有联系,甚至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小鹏”,可见是有多么喜欢何小鹏。何小鹏认为,大学兼职不要长时间从事同一种工作,而应该进行不同的尝试,才能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何小鹏还提到了大学时的辅导员。何小鹏说当时的辅导员比老师接触的时间要长,他大学期间认识了3个辅导员,都是从研究生过来的,只比他大几岁。那时辅导员跟他接触很多,也跟他讲了很多书本上看不到的事,社会上的事。他说当时辅导员说的东西有好有不好,但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自己思想的成熟,对自己的影响很大。
何小鹏说:“大学应该是一个积累经验的平台,在这里我们应该努力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才能学习到不同的知识。”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并在自己的思考中走向成熟。
步步回溯道大学真谛
在大多数人看来,何小鹏的大学成绩并不算优异,还时不时会挂上几科。但当他与我们提到自己的挂科经历时,似乎并不觉得特别遗憾,他说:“成绩确实是评判一个学生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和能力完全挂钩的。”他还提到:“有时候成绩好反而成为一种负担,你需要不断地付出更多的努力去维持你的好成绩,甚至因此失去了提升其他方面的能力。而且成绩好所带来的自我优越感有时甚至会在就业时束缚住你的手脚。”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在一旁的成绩相对优异些的梁捷校友的认同,他们一致都认为对大学生而言,除了成绩,沟通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十分重要。
这时我们不禁要问了,对大学生而言,除了成绩,还有哪些东西该得到重视呢?对于UC而言,怎样的大学生才符合标准呢?
这个问题一出,何小鹏便开始耐心地给我们传授经验,他说:“毕业生的简历实际上只是用在学生之间比较,但在大家都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以后,学校和专业就成为了一个很小的影响因素,甚至没读完大学的也可以做得很好,而学历只在你刚出校门时才有价值。”并坦言UC就有几个大一都没读完但能力很强的职员。何小鹏建议我们在大学不断思考和体验,开阔自己的视野,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多去参加社团活动或是其他社会工作,以接触更多的人和事,积累经验。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在毕业时更快地适应社会。
在提到独立思考的问题时,他还给我们举了他们班长的例子,当时他们班的班长同样在创业,虽然并没有做与计算机有关的事情,但同样获得了成功。何小鹏说他们的班长一直是个很有想法的人,从那时开始就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规划,并不断为自己的未来打基础。何小鹏说:“一个大学生的优秀与否在于他是否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不应该满足现状,应该不断思考着去改变,去进步,以实现自己的价值。”
何小鹏还说:“如果一个大学生没有时间去想些专业学习以外的事情,那他就是失败的。”
娓娓道来论创业宝典
20世纪末及21世纪初的这段时间里,中国计算机的发展进人了一个转折期,而众多的计算机行业的创业英雄们都在这段时间涌出,在计算机的世界里大放异彩。作为其中的一员,何小鹏绘声绘色地给我们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当时的他们处在一个创业的良好环境中,周围计算机系的同学朋友都纷纷走上了创业的道路,这样的集体行为深深地激励着他们一代人。
何小鹏还给我们提到了当时的一位榜样,被称为“95第一人”,这位同学曾经与丁磊合作,参与了初期网易的创建工作,当时的这位“95第一人”便成为了计算机系同学们的榜样,让大家知道了原来大学生也可以创业,也同样可以做出不错的效果。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榜样,给大家带来了创业的动力,而这种人人都创业的氛围激发了何小鹏等人创业的斗志。
何小鹏说:“若你周围的同学都在创业,那么你也会开始创业,如果你周围的同学都在打游戏,那么你一定会打游戏,这就是环境给你的影响。”他还说,当时的创业甚至成为了一种攀比,就像马化腾、丁磊他们一样,比谁的程序编得好,谁创业创得更好,在他的眼里,圈子的影响特别重要。
说起创业的关键,何小鹏如是说:“天上到处都在掉馅饼,就看你能不能在它落地之前把它抓住。大部分人都是在它成熟之后才意识到,只有极少数人提前发现了它,并比别人更早地伸出手去抓住它。创业的关键就在于眼光与恰逢其时的好运,能在机遇来之前发现它,并比别人先抓住它,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他还说,创业一定要行动,很多人有很理想的想法,却不去行动,或者一面做一份工作一面创业,行动起来畏手畏脚,这些人都很难获得最后的成功。他强调:“要敢于行动,敢于走出第一步,就算失败了,你们会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提高。”就像在UC走向成熟之前也做过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产品,虽然没有成功,但这些产品的背后却积累了很多新的技术和经验,这也是UC最后成功的基础。
敢于行动,善于总结,这大概就是创业的秘诀。
结语
说起来,何小鹏的大学经历其实并不十分特殊,他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是从懵懂开始一步步走过大学时光,他也喜欢玩游戏,也挂过科,他跟我们做过同样普通的兼职,但他成功了。仔细想想,他的成功更多源自那比一般人多一分尝试的勇气、多一分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多一分的坚持。
我想,只要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多思考,多坚持,一定能走好自己的路,最终有所收获。
作者:黄跇旻 马婷 钟剑文 谈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