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一代人,一代人生
——访佛奥集团总裁陈念淳校友
【人物名片】陈念淳,男,1962年10月出生,广东人。1979-1983年就读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本科,1983-1986年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硕士研究生。1986年毕业分配到佛山一家世界500强美国皇冠包装集团在华首家投资企业;1996年受聘美国皇冠包装集团北上北京,出任其北方区总经理,管理投资近8000多万美元的两家控股包装企业;2001年转行到全国著名的民营远大空调有限公司协助其现代企业化的转型,之后受全国经济布局大发展的驱动,2002年加盟两家世界500强中粮集团及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强强联合的控股集团公司中粮可口可乐公司,在此期间,多次担任总经理职位;2010年至今在曾获得中国服务业500强的民营地产企业佛奥集团担任总裁职位。现任佛山校友会执行会长。
参观完陈念淳校友所在的佛奥集团高端华美的样板房,穿过富丽堂皇的销售大厅,我们来到期待已久的总裁办公室。看到门牌上“总裁室”的那一刻,激动的心并没有停止猜想:作为公司总裁,他的办公室又该是怎样的一种金碧辉煌?
推开门的刹那,我们发现:没有“千娇万态破朝霞”的牡丹花开富贵图,墙上挂的是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字画;没有公司屡创奇迹夺得的奖章奖杯,室内摆放的是一座暗红低调的木质书架;镶窗那面墙上挂满的是建筑施工图纸,地上整齐摆放的是一双布鞋和一双雨鞋……
这些无一不彰显着他的性格,讲述着他的故事……
其人:会当水击三千里
初见陈念淳,他简单的白色衬衫搭上黑色西裤给人一种亲切感,满脸的笑容更是让人如沐春风,给我们留下了温和与乐观的深刻印象,然而,他的骨子里刻着的却是刻苦钻研、坚持不懈和勇于挑战,以及这些优秀品质衍生出来的自强自信。正是这些,共同铸就了他日后的成功。
陈念淳在华南工学院读书时,正是“文革”之后不久恢复高考的“新三届”,当时环境的艰苦可想而知。“那个时候,电不够用,我们晚上都是点着煤油灯看书的;很多班里同学的家里还很穷啊,每月才花十几二十块钱,还要申请学校补贴。”陈念淳呷了一口茶,细细回忆道,“每天都是从课室到图书馆,别的什么也不想,就知道好好念书。”听着他的讲述,我们好像也回到了当时那个年代,不禁问他是怎么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发愤图强的,他却很谦虚,淡淡地说道:“其实,当时我与大多数同学的想法都是很简单的,既然我们从全国各地千里挑一才考进大学,只能读好书才有好的工作,才有更多的选择。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活到老,学到老嘛。”
研究生毕业后,陈念淳被分配去了佛山某企业,之后一路辗转成为今天佛奥集团的总裁。问起他成功的秘诀和是否受到过什么挫折,陈念淳马上摇头, “说挫折太严重了,只能算是挑战”,他还一遍一遍地强调要勇于挑战,当一个问题出现时,应立刻去思考怎样解决,而不是把它视为挫折。“现在是一个人多、行业多、竞争多的社会,若想在其中脱颖而出,就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看淡挫折,不把挫折当挫折。”陈念淳接着回忆道:“当年我在可口可乐公司时,曾被派去西北工作,在旁人看来,那里的条件很差、生活很艰苦,而我却不这么认为。在西北的傍晚,我常常去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景观,感受着大自然对人的熏陶和培育,这些,都是在中原地区感受不到的,让我至今都非常怀念。”是啊,挫折就像门槛,过去了是门,过不去才是槛,在陈念淳的心里,挫折就是机遇,只要你勇于挑战。
其实当年陈念淳毕业时,学校希望把他留下做老师,但他根据自己的性格和兴趣,主动申请到企业从事管理工作,一方面是受到改革开放的吸引,另一方面是想要挑战自己,所以选择了去佛山的某外资企业发展,这就是勇于挑战的陈校友。
陈念淳平时十分热爱运动,比如足球、高尔夫、游泳、郊游之类的。“我喜欢出去转转,如果不是你们今天来,我肯定穿着便装、水筒鞋去工地看项目了。”此语一出,和蔼的陈念淳愈发显得可亲可爱了,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爱运动、爱工作、爱生活的无限激情。
其业:扶摇直上九万里
在校读书时,陈念淳的专业是应用化学和高分子材料,而工作期间,他却是一个横跨多个行业的“职业经理人”,这看起来似乎是毫不沾边的事情,他是怎样做大做强、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呢?他表示,除了他本身的性格和价值观取向方面的影响,读工科培养了他严谨的思维能力,对他日后的管理有很大的帮助。
在陈念淳读研毕业的时候,分到佛山的研究生只有6个,寥若晨星、珍若瑰宝,他们刚被分配到佛山时,就受到当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市长的热情接待和高度重视,希望他们为佛山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有了这样的经历,他在之后的管理中秉承着“爱才、惜才”的原则,招纳了众多贤才,共同书写了一页又一页辉煌的篇章。在陈念淳看来,人才分为两种:一是技术型人才,二是管理型人才。他本身作为管理型人才,就给技术型人才提供足够好的条件,让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了解每个人的优缺点,把它们安排在适合的岗位上,并给他们充分授权,让他们最大限度地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管理方面,陈念淳除了让每个人各司其职外,还特别注重整体的氛围是否和谐。“我也是在管理的过程中锻炼自己,凡事都是一个从不知道到知道的过程,上下级、同事之间除了挑战竞争,更重要的是感情,有了感情,大家会更齐心协力,不会出现‘上面呐喊,下面没成果’的状况。”陈念淳一席话结束,大家都被他幽默的话语逗笑了。
由于在当地的业绩及社会贡献,陈念淳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手。他一直谨记奥运会“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把它作为自己管理公司、制定和完成目标的标准。正是他的性格魅力和管理才能的完美结合,带领他的企业蒸蒸日上。
其情:一片丹心忆华园
陈念淳1979年高考时,几百人的学校,考上大学者只是个位数。他凭着自己骄人的成绩,考人了当时在广东省颇负盛名的两家全国大学之一的华南工学院,开始了在华工的求学生涯,没想到这一读,就是7年。浓浓的深情在这7年中不断升华积淀,成为他人生之中一朵难以忘却的记忆之花,开在岁月的两旁,历久弥香。
“我记得一号楼、我记得十二号楼、我记得百步梯、我记得西湖边的长廊,还有球场边卖的小炒、炒河粉……”陈念淳说起自己当年在华工的学习生活,如数家珍。“这么多年过去了,也许我叫不出每一个老教授的名字,但是他们的教诲,却刻在我心中。有些教授从国外留洋归来,认真而有水平,用他们的心血教育着我们。是他们教会了我求真务实的精神作风,是他们教会了我坚持不懈的人生态度。”陈念淳说着说着,仿佛时间回到了过去。
陈念淳现在还是佛山校友会的执行会长,尽管大家平时都很忙,但经常组织一些校友活动。“我们会办一些体育活动,开一些座谈会,与母校相关学院联系互动,筹备中的华工新毕业生在佛山就业沟通会,还有企业走访之类的。虽然大家可能专业不同,毕业时间不同,工作岗位不同,但只要我们坐在一起,我们都是同学,感觉亲切而温暖。”陈念淳说话的时候特别自豪,一直感谢母校,感谢母校的培育之情,“一日进校,终生为母”,这种浓浓的校友情,也感染了在场的我们,华工,是我们共同的骄傲。
7年,多深的缘分,多深的情。
其冀:长风破浪会有时
作为从华工走出的过来人,陈念淳学长希望我们踏人社会之后,少走一些弯路。希望母校走出的学子,创造出更多的成就,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大学期间,陈念淳当过班长,做过社会活动的负责人,在这些活动中锻炼着自己的管理与协调能力,也改变着自己的人生轨迹。“大学,你可以做兼职,可以参加社团活动,并通过这些来锻炼你的综合能力。”说到这,陈念淳顿了顿,饶有深意地看着我们。“但是同时,不要忘了学习,大学的学习还是很重要的。虽然我现在做的也算是某种成功,但听说某某同学在专业方面学有所成、有所突破时,我还是在高兴激动之余,难免会感慨一下。”学习本身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无止境,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停止学习。
“刚走人社会非常关键,珍惜每个挑战的机会。现在有些大学生跳槽快,没耐性,不是他们没知识,而是他们目光太短浅。不要被眼前的工作限制了自己将来的发展,即使穿西装打领带,也可以去搬运货物,也可以下工地干活,这只是眼前。”英雄所见略同,俞敏洪曾说过类似的话,“就算你是一个打扫厕所的,只要你做得好,将来也能一步步爬上去。”
漫漫人生之路,我们不能被眼前的浮云遮住了望眼,穿过云彩的那边,还有彩虹在召唤。陈念淳校友的教诲,我们不忘,我们携手同行,共同描绘我们心中的宏图伟愿。
记者手记:与陈念淳校友会面已经是几天前的事情,但他和蔼的微笑和谆谆的教诲却始终萦绕心间。每一代人都有其特点,也都有其成长故事,所以成就了他们不同的人生。当我们和陈念淳校友面对面坐着,聆听着他的成长和感悟、经验和教诲时,便是我们两代人融合在了一起。我们经历着不同的成长环境,却感悟着相同的人生;我们学习在不同时代的华工,却回味着对母校相同的爱戴。
时代不同,人生观和价值观却是相通的,就像那千古不变的明月,是我们从古至今的牵念。而母校,也正是我们之间传递感情的纽带,凝聚着我们共同的情怀。
作者:周婷婷 赵朝琼 常枉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