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逆境而致远 经沉浮而淡然——访原深圳市物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秉泉校友
日期:2014-01-13

历逆境而致远 经沉浮而淡然

——访原深圳市物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秉泉校友

【人物名片】黄秉泉,男,1934年出生于广东江门。1957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专业。高级工程师。曾任深圳市物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总经理、董事长与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仅凭着一家公司的名字,我们采访组一行人来到了深圳,专程采访1953级校友黄秉泉。电话联系时,黄秉泉再三强调他会迁就我们的时间,在得知我们找不到路时立刻说来接我们,平易谦和是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这让我们不禁联想:这位有着一连串职务和无数成就的黄秉泉是怎样一位有为之士?

    与黄秉泉的见面确实让我们印象深刻,他衣着普通而精气神十足,看不出已年近80。刚见到黄秉泉,他便很热忱地与我们握手,几句寒暄,亲切的感觉像是老朋友。

黄秉泉身上的淡然和宁静之感,与他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坎坷童年,立建设梦想

     黄秉泉用“风风雨雨”四个字形容自己的童年。出生不久,日本在中国大肆侵略,童年时期黄秉泉一家人便离开了江门老家,到湛江避难,随后又到广西桂林,抗日战争后期又辗转回到了江门老家。几经风雨的童年里,单单是小学,他就读过4所。而后黄秉泉一家定居香港,就读于香港培英教会学校。在香港这个相对自由的环境里,黄秉泉始终关心政治,并且对国内形势有了一定认识,经常与三五个同学聚在一起聊国内的事情,分析政治局面。黄秉泉还清晰地记得,1953年香港政府逼迁,烧毁了平板房,省工会慰问团访港被拒人境,在车站准备迎接的市民、工人、学生发泄不满的情景。国家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大大地鼓舞了这批爱国学子,他们纷纷踏上了回内地升学、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征途,黄秉泉这时也选择了回内地升学。受其影响,他的两个弟弟也跟随回国,一个弟弟还选择了在华工就读土木工程系。

古板的“小老头”

    每一年,黄秉泉都会组织和参加同学聚会,他曾参加并组建了深圳华工土建校友会,后期担任会长,深圳校友会副会长。他是个非常热心又重情义的人,他厚厚的相簿里面收藏着一年年同学聚会的照片,从年少轻狂,到功成名就,不变的是彼此间的亲切与情谊。时光静流,转眼间,黄秉泉已经毕业50多年了,然而随着岁月的迁移,越酿越醇的是心中不变的感情。

    回想起在华工的日子,黄秉泉直言不讳地说自己当年被戏称为“小老头”,他所在的班级被外班人叫做“小老头班”。黄秉泉说:“当年的华工环境很好,全部采用苏联的教材,考试都是口试的形式,我觉得这样更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吸收,不理解、死读书是行不通的。我就成天跑图书馆,那几年的学习气氛确实很好。”黄秉泉坦诚地说,在班上他并不算是尖子生,一直是中等偏上。“张扬个性的活动不多,集体主义意识比较强,我这个人呢,也比较闭塞。但是和同学的关系却很好,说话无拘束。我也是个很古板的人,每天早餐都是馒头、水果、奶粉,从没变化。那时还喜欢看苏联小说,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感觉到了浓郁的政治风气和国家荣誉感。”

    然而“小老头”从大学起就很喜欢足球,即使年纪大了,还会为看一场比赛而半夜守在电视机旁。说起对母校的感情,黄秉泉深情地说:“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她不但教给我知识,教会我做人,更给予我结识一批终生难离的伙伴的机会。同学之间社会职位可以不同,人生际遇可以迥异,但这些都是毕业后所处的环境、所逢的机遇不同所致,而同学之间的情谊都是永恒的。只有在同学的聚会中,一切名义上的某总、某局的称呼头衔才会没有,恢复爹妈给的名字,同伴起的花名,恢复做学生的纯真。”他还对我们说,“要珍惜大学校园的生活,当你们毕业且分手后就会感到‘校友’二字的珍贵了。”

漫步人生,冷暖自知

    黄秉泉十分关心政治,但是由于香港人的身份,工作中多多少少还是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和政治歧视。黄秉泉清楚地记得1964年节假日要值班,而那一年国庆节的值班名单里却没有他的名字,这使黄秉泉感到了不平等。但是黄秉泉说:“我还是相信共产党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黄秉泉还心有余悸地回忆,当年的工作调动就处处碰壁,有些人会出口伤人,有些事总会在心里刻下伤口。黄秉泉与他的太太因为工作的原因,两地分居了10多年,说到这里,黄秉泉红红的眼眶里泪水在打转:“那些年,我的太太出差还要一个人带着3个孩子,最小的一个才2岁,而我又不在他们身边,所以我感谢家人,感谢他们的理解与支持。没有亲人的理解和支持,我将一事无成,这包括到特区后这些年的工作。”黄秉泉的一番话也使我们动容,他的爱情没有绮丽的故事,却始终相守,即使遥遥相思……这样纯粹而牢固的爱,也成为了黄秉泉生活与事业的原动力之一。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黄秉泉也曾被烦恼困扰,彻夜难眠,抽烟喝酒。但是“那都是自己与自己过不去”,黄秉泉说:“心态很重要,要会自我调节,不要斤斤计较,随遇而安就好,逆境最能磨练一个人。”黄秉泉说,那些年工作要看出身和社会关系,即使当时被社会冷落,但只要干好自己的工作,基层是没有歧视的。没有资格参与“抓生产”,那就努力“促生产”,一样是在为祖国建设作贡献。

    “土木工程最主要的是实践,年轻人应该在基层打滚几年,吃苦没什么坏处。”黄秉泉就是一路尝尽辛苦走过来的。黄秉泉1957年参加工作,在冶金系统做了20年的施工工作,这是土木工程专业最吃苦的一个方向。20年里去矿山、去铜矿,搞厂矿建设,一个人包揽统计、预算、计划、施工,做过钢筋工、瓦工,等等。施工是最不安定的工作,20年的工作时间里,黄秉泉几乎跑遍了中国各地。黄秉泉说:“我不挑剔工作环境,到处跑也很开心我只要踏踏实实干,没有怨言也没有资格抱怨。基层的哪个工作我都做过,所以做了总工程师之后,哪个部门我也都能做起,我更喜欢亲力亲为。”黄秉泉还说自己很喜欢搞技术,在施工领域中摸爬滚打了那么多年,很多苦并不是白吃的,反而能学到更多东西。但是这个过程充斥着无数寂寞不眠之夜。“大部分时间我都一个人读书,也正是因为没间断看书,后期调进设计院我就能顺利上手,别人都要适应好一段时间。”

20来岁的我们还仰仗着父母的娇惯,挑剔着学校的环境,对未来对在社会上闯荡望而却步,而黄秉泉在这个年纪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奔波在外,经历风雨了。他说:“施工是最复杂的,很多问题不能在设计阶段解决,只能在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经验。而且施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还有很多,比如说天气,这也要求我们考虑问题一定要周全。”与此同时,一个人在外面,健康也十分重要,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一位老师曾经劝告我们毕业班男同学30岁以前别结婚,健康工作50年。”作为土木工程师,经常外出奔波,无暇照顾家庭,也没有时间谈恋爱。加上工作环境比较苦、强度大,所以一定要保重身体。黄秉泉说,自己现在身体很好是得益于工作的时候经常翻山越岭,全当锻炼身体了。

抓住机遇,由技术到管理

    拥有丰富人生阅历的黄秉泉谦逊地说道:“初出校门,我满腔热情投人工作,在工作环境不太顺心的年代,我可以扎根基层,潜心业务。在改革开放、特区建设初期,对一个学建筑专业的人来说,更是如鱼得水,知识、经验、兴趣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但是退休前的4年,我调到一个新的单位,当了董事长、党委书记,于别人眼里是名成利就,但我却觉得这是我工作最差的4年。钱拿得最多,官做得最大,但工作却做得最少、最差,纯行政管理工作的确让我无所适从。这4年除了在公司上市问题上做过一点事以外,其他实在是一事无成,有负组织所托。”

    黄秉泉是个踏实的人,从他做了20年施工就可以看出他并不是急功近利的人。回到深圳发展皆因想回到老家,照顾父母,照顾家庭。1982年黄秉泉工作于深大建设,在这里,黄秉泉遇见了他事业的转折点—主持修建深圳国贸大厦。

    国贸大厦总体以方形塔楼为主体,楼高53(地下3)共计160米,第523层及2543层为办公楼标准层,第24层为避难层,第49层为旋转餐厅,第50层屋面设有直径26米的直升机停机坪。塔楼北侧为5(地下1)150米的裙楼,构成一个规模宏大的商场,与大厦内银行、餐厅、展销库、证券交易厅交相辉映。裙楼内设有一玻璃拱形顶中庭,中庭两侧的连廊映衬着室内的音乐喷泉,使大厦更见风致。地下部分设有可停放130辆汽车的地下停车场。大厦配备了先进的楼宇控制系统,消防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中央空调系统和垂直、手扶、观光电梯系统,集办公、商贸、金融、饮食、观光于一体。可以说是一栋外形优美别致、设备精良的一流现代建筑。

    1992120日上午,邓小平到深圳国贸大厦参观,时任深圳物业集团(国贸大厦属于该公司)总经理的黄秉泉带领公司的负责人在门口迎接。说起迎接邓小平的准备工作,黄秉泉说:“那天是元月19日,准备工作任务很重,每个细节都要仔细检查,细致到花盆、桌布,压力非常大,一大清早我就从楼顶旋转餐厅一路检查到地下,一共50多层。”但是这个经历确是他一生难忘的,他说邓小平听取了深圳市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深圳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并作了重要指示。“邓小平的一番讲话很有条理,也很自信风趣,一讲就是半个小时,公开场合安排任务,讲民生问题,亲临群众,表现出很强的公信力。”

    说起最早的建筑工程招标,说起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说起那个春天声震天下的“南方谈话”,总会说起深圳国贸大厦。曾是中国第一高楼,如今在高楼林立的时代仍是需要仰望的里程碑。

    在当时,国贸是唯一一个接待国内外贵宾的地方,黄秉泉还在这座大厦接待过江泽民和李鹏等重要领导。黄秉泉说自己是个安分的人,而这次回到深圳却赶上了社会发展的好时机,抓住了机遇,成就了一番事业。然而成为深圳物业集团的总经理是黄秉泉事业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他开始涉足管理层,做起了房地产。20多年的施工经验不仅使黄秉泉具备了丰富的技术知识,而且深知基层工作者的感受,“最讲理的就是民工,追求的就是公平对待,得到他们应得的回报。”所以当公司由国有企业向股份公司转型的时候,他最先考虑到了员工的福利问题,尽全力找到合理分配的方法,给员工合理的福利待遇,为员工的切身利益着想。黄秉泉谦虚地说:“我不懂管理,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技术,我不喜欢利用各种人际关系与政府打交道。”黄秉泉还愤愤不平地说当今社会存在很多不公平,当官容易脱离群众,这是万万不可的。他略带幽默地说:“我主持那么多场施工,剪彩的时候从来没有我,当了董事长什么事都没做反而次次都要参加剪彩。”黄秉泉的耿直和实干精神感动了我们,年轻人要做实事,要有所建树,不能好高鹜远,追名逐利。

    令黄秉泉引以为傲的大工程还有一个--一皇岗口岸。皇岗口岸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与香港新界落马洲口岸相对,是深圳与香港之间的5个一线口岸之一,皇岗口岸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客货综合性公路口岸,也是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之一,是继珠海的拱北口岸之后的全中国第三大客运口岸。让黄秉泉一直很自豪的便是这些造福民生的工民建筑,而不是那些让人望而生畏的头衔。在这短短的相处时间里,我们从黄秉泉身上强烈感受到他的处世淡然与宠辱不惊之气。

黄秉泉热情地带我们来到了他的家,翻出了很多老照片给我们看,从童年、中学、大学再到工作,这些照片都被他细心收藏着,客厅的墙上挂着他当年在国贸接待邓小平的照片。时光如梭,看着黄秉泉生命中每一段光阴的缩影,不禁感叹,他的一生是用一步一个踏实的脚印走出来的。他,功成名就却淡然依旧。

作者:刘乐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