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顺势而为扬帆远航
——访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宝清校友
【人物名片】张宝清,男,江苏南通人,1981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机械设计与自动化专业,高级工程师。先后任广东新会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总经理,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中集集团总裁助理,广东新会中集集装箱木地板有限公司总经理,广东新会中集木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江门新会区,有一座叫大鳌的孤岛,它一直寂寞地待在不起眼的角落。直到1995年的夏天,一位拓荒者来到这里,用他的才华挽救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工厂,让一个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交通运输装备生产基地—新会中集,在这里显露雏形。正是他,作为江门新会经济发展的先锋,带领新会中集从孤岛走向世界。他,就是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宝清。
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持他在孤岛中奋斗10余载?又是什么信念,支撑他在“与狼共舞”的竞争环境中带领新会中集披荆斩棘?我们带着好奇与钦佩,一起走近张宝清,去了解他的故事……
无心插柳缘定华园
特殊的年代给予了张宝清特殊的经历,当我们不解他为什么要千里迢迢从江苏南通来到华工求学时,张宝清便开始向我们讲述他那一段曲折的求学之路。
1974年,张宝清高中毕业后,与大多数同学一样,加人到“上山下乡”当知青的洪流之中。虽然每天都要面对难以承受的体力劳动,但他无时无刻不告诉自己,“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要争取上大学”。1976年,工农兵学员招生,张宝清壮志满怀地报名参加了考试,怎料成绩优秀却只换来了一个去师范中专读书的名额。正值年轻气盛的他一怒之下,在书本h乏的年代毅然将所有书本卖给废品回收站,以释放胸中怀才不遇的闷气。第二年,国家恢复高考,经历了10年“文革”的知识分子都在勤修苦读,希望圆自己一个大学梦的时候,张宝清却因为第一次考试失利而选择放弃这次全国高考。但是一位他很钦佩的朋友鼓励他说:“我觉得你资质很好,为什么要放弃高考?书本没有了,我可以借给你。不要因为一时之气而放弃了宝贵的学习机会。”话虽朴实,却深深地触动了张宝清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望,消除了他心中的困惑和迷茫。当天张宝清去朋友那借了几本复习书,斗志昂扬地抱回了家。
谈起当时备考的情况,张宝清略显轻描淡写地说道:“我们才复习两个半月的时间就要高考了。当时是10届的学生一起参加高考,竞争非常激烈,我们公社只有6人通过了统考被录取,我是其中一个。于是我就这样考上了大学。”通过这句平淡朴实的话,我们不禁在脑海里勾画出一幅幅他艰苦求学的画面,我们应该更加珍惜今天如此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
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张宝清觉得自己的成绩不够好,为了避免江苏省内的激烈竞争,增加进人大学的机会,他毅然决定填报华南工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一次美妙的误会让他与华工结缘,他只身赶赴千里之外,开始了漫漫求学之路。
艰辛求学自强不息
回忆起当年的求学历程,张宝清感慨万千。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时代,他意外错过了延迟开学的通知,早早就来到了华工报到。初到华工,他发现宿舍的木床都非常残旧,便报名参加由老师带领的木床修理小组,与几位提前报到的同学一起开始了木床的修理工作,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这份送给华工的“开学礼物”。“后来班上很多同学睡的床都是我们修的。”说到这里,张宝清那份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他告诉我们,虽然大学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同学们都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大家就像一块块海绵,浸泡在知识的海洋中,从书本、老师、实践中“贪得无厌”地汲取知识。
大学课堂学习的场景,张宝清依然历历在目。“我记得刚开学的时候有一门机械制图的课程,当时我们不知天高地厚,以为当知青时见过的画图就是机械制图,便和老师说这些太容易了。”张宝清生动地描述道,“那时老师听了之后,让我们先考试,想看看我们的水平,结果我们考试成绩一塌糊涂,最后老师笑着问道,现在你们觉得制图容易吗?”张宝清说着笑着,当年那群风华正茂、柴鹜不驯的同学少年一起求学的情境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眼前。“因为我们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基础会比工农兵学员好一些,许多任课老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立马修改了教案,让我们可以学习到更为深层次的知识,现在想起来依然非常感谢老师。”
至今毕业已30余年,张宝清每隔两三年都会回母校走走看看,看望一下昔日授予自己知识的老师,同时看看华工的变化和发展。张宝清说2011年正好是毕业30年,昔日的同学都在百忙之中回到了华工,大家相聚在一起,又仿佛回到了那美好的4年大学时光。当我们说到华工即将迎来60年校庆之时,张宝清更是毫不犹豫地说,只要有时间,一定要回来与母校一起庆祝这个美好的日子。
甘于平凡敢于挑战
1981年从华工毕业后,张宝清被分配到南京线路器材厂,在这里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凭着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了机械车间主任一职。但眼见父母年事已高,孝顺的张宝清决定放弃当前的工作,选择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南通就业。一次看似平凡的选择,却是张宝清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1990年,张宝清接到了大学同学麦伯良(现中集集团总裁)的盛情邀请,邀其在南通共同经营一家集装箱厂,在南通工具厂的他又一次放弃了当前工作,与昔日的同学开始了艰辛的集装箱事业航程。
1995年,张宝清作为“拓荒者”之一来到新会中集。新会中集的前身是大鳌镇办企业——大利集装箱厂,当时只有一条年产不足1000TEU的生产线,面临附近其他集装箱厂的激烈竞争,大利集装箱厂只能扮演着员工“培训学校”的角色。许多员工在掌握操作技能后都纷纷投奔到其他集装箱厂,导致新会中集的员工流失严重。面临这种情况,张宝清感到压力很大,责任很重,但他非常清晰地知道只有先稳住员工,集中力量提高产量才能拯救这个工厂。为此他当机立断,修改员工薪酬制度,提高员工薪酬,鼓励员工劳动致富,并自己身体力行地与员工一起工作,一起加班,甘苦与共,带领大家逐步走出原有的困境。
“我们用了两年的时间就改变了市场客户对我们的评价,之后大批的订单纷沓而至,新会中集很快就发展起来了。集团从收购这个企业至今,从未有过一年的亏损,为集团赚取了高额的利润。”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张宝清在讲述这一段辉煌的企业收购案例时,话语中的称谓用的都是“我们”。在他看来,新会中集发展至今的成就是5000多名员工用汗水与泪水换来的,“我们不会评价员工的贡献大小,因为新会中集就像一台机器,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岗位上扮演着不同的零部件,哪怕少一个螺丝钉,机器都不能运作。”
从集装箱产业到木地板产业,从由国外购买原材料到自主研发环保材料,张宝清一直都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张宝清领导新会管理团队坚持“以技术创新推动客户价值增长”的经营理念,并采取各项措施提高新会中集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其运输便利的优势,将新会中集从最初一个并不起眼的干货箱生产工厂,发展成为包含干货标箱、特种箱、木业、模块化建筑等业务在内的多元化产业基地。
破釜沉舟顺势而为
作为一个工科背景出身的企业家,在理性思维和务实作风基础上,张宝清对企业管理有着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国外的管理经验都有文化基础,例如日本人讲究团队意识,而美国人讲究个人能力,所以我一直对我的员工强调,不要照搬外国企业的管理经验,别人最好的东西对你不一定合适,合适你的才是最好的。万物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变,你必须要改变,要学刽顷势而为。”在张宝清眼里,顺势而为是一种博观约取的作风,是一种敢于亮剑的勇气,是一种破釜沉舟的气魄。
新会中集就像一艘在危机四伏大海中远航的货船,在张宝清的指挥下一往无前,纵使无数次遭遇狂风暴雨,依旧能乘风破浪度过险境,因为它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敢于迎难而上,在一次次磨炼中成就了一种“破釜沉舟,顺势而为”的企业文化。
木地板的投产正是体现新会中集人智慧的一次重大尝试。木地板作为集装箱的三大原料之一,新会中集却长期受制于人而得不到稳定供应,为此张宝清带领新会中集投资木地板业,经过8个月的紧张筹备和艰苦建设,木地板有限公司建成开始投产,却又面临原材料单板供应严重不足,导致新厂建成即停产。不服输的新会中集人决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开始自己研发克隆木的替代品。18个月的无数次试验,新会中集终于研制出了(多层纯)按木地板。张
宝清自豪地告诉我们,如今新会中集在木地板材料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用环保材料竹子替代树木作为原材料的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对中集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也为世界环境保护贡献了一分力量。
张宝清经常用攀岩的故事与他的员工共勉:攀岩的人总是在看着脚下,而不会去看山峰离自己有多远,只要脚下的每一步都走好了,你就能爬到峰顶,如果一直往上看,你就容易失足。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总会到达心中理想的高度。
寄语学子情系母校
“人生要有规划,但规划不如变化”,在访谈中,张宝清不止一次地强调,人生就像远航,只有不断地根据环境去调整原定的航线,才能征服这片风云莫测的海洋,到达理想的彼岸。“其实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等到有答案才去做,因为等到有答案才去做,别人已经去做了,就没有机会了。”
聊到大学教育对人生的影响时,张宝清直言道:“大学教育很重要,但它不是决定性的,大学只是教给你一些基本的专业技能和处理事情的方法,比如机械制图、机械原理和一些简单的机械结构,但是现实中的机械领域远比课堂上学习的还要复杂,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强化自身的本领。”
“步子要快一点,胆子要大一点”,张宝清告诫想要创业的学生,当你具备创业的资本时,不要畏惧失败而止步不前,应该认真对待创业道路上每一个问题,在失败中学习,在挫折中成长,只有经历了风雨洗礼的人才能欣赏到绚丽的彩虹。
勤学苦思,躬行实践。张宝清意味深长地告诫华园学子,要珍惜四年大学时光,在大学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更要掌握学习知识的能力,这都是将来步人社会宝贵的财富。此外张宝清还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以致用。他认为母校开展“访谈校友,启迪人生”这类活动非常有意义,这种面对面的访谈不仅可以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分享给学弟学妹,而且可以将他对母校的感情通过我们得以传递,他希望母校能举办更多这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华工人的精神并将其传承下去。
作者:黄仲东 张艺馨 沈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