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孜不倦建绿色新居——访招商局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建新校友
日期:2014-01-13

 孜孜不倦建绿色新居

——访招商局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建新校友

【人物名片】胡建新,男,195810月出生于广东汕头,1982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本科)1991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结构工程专业(硕士)。从事建筑施工的十几年中,参与了广东国际大厦等标志性项目的施工建设,推动了中国超高层建筑的发展;投身房地产后,成为中国绿色地产的先行者;1992年度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8年成为奥运会北京地区火炬手;2010年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建筑与气候促进会理事等。

坐在酒店大堂的我,一边在心中默念着这位人生历程一帆风顺、近乎完美的师兄的事迹,一边忐忑地望着窗外,也许从下一部车中走下来的某个严谨睿智的学者就是我们今天的采访对象,他是如此完美,想必是严苛的吧?然而,准时步行而来的中年人身着米黄色T恤,和蔼的笑容融化了我们心头的忐忑与不安。随后两个小时的采访中,他妙语连珠、幽默近人,也使我懂得原来这位一帆风顺、阶梯式上升的师兄,人生历程背后镌刻着的是一个华工人勤恳务实、孜孜不倦、开拓创新的绿之华章!这样的完美绝非偶然,而是坚定的绿色理念、科学创新的方法、一步一个脚印的实践认知所塑造的必然!绿之萌芽

    195810月,胡建新出生于广东汕头一个普通的教师之家。开明的家庭环境培养出了他勇于创新的精神。因为在家中排行最小,所以父母为他取名胡小弟。上到小学四年级时,受到破旧立新思潮的影响,小小的他为自己改名为胡建新。这件幼年趣事仿佛为他敢于冲破旧思想的束缚,建立绿色新思潮埋下了伏笔。

    胡建新小时候居住的是“四点金”式的潮汕传统民居,其建筑格局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一进门就是前厅,两边的房间叫前房;继而是天井,两侧是厢房;再就是后厅,两边又各有一个房间。屋顶是保温隔热又透气的瓦片。这种经典的传统民居,给胡建新最深刻的印象是采光通风效果好,冬暖夏凉,适合于南方潮湿闷热的天气。后来胡建新跟随家人搬迁到了解放前传教士建设、居住过的西式别墅,为了达到通风效果,建设者把别墅壁炉的烟囱改成了通风口,于是西式别墅也有了传统民居冬暖夏凉的效果,这些细小的构造至今让胡建新记忆犹新。

正是幼年的生活环境在胡建新的脑海中刻下了节能、环保、低碳、舒适的理念,尽管当时的他从未意识到,而绿色的芽苗却已在他的心中萌发。

华园奠基

    胡建新的动手能力特别强,小时候他就用铁皮罐头盒做成煤油炉,给家人烧水泡茶用。在校办工厂,他学习了维修收音机、发动机等基础知识。1976年,中学毕业的胡建新主动申请“上山下乡”去边远山区锻炼,于是他被分配到英德茶场做仓库保管员。这在当时来说是比较清闲的职位,但他并没有懒散,而是利用工余时间兼做机电维修,并主动承担了全队的水电管理,把中学所学的一些实用技术运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中去。他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寻找一些书报杂志来学习超低量喷雾灭虫技术、沼气做饭等当时的“前沿技术”。

    因此刚一恢复高考,喜欢工科、热爱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他便考上了华工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到了华工这个学术乐园,求知若渴的他便钻进图书馆汲取知识的力量。在华工的四年里,他画过的图稿、演算过的草纸、写过的习题册有等身之高。而华工老师要求严谨、教学内容贴近实际、循循善诱的为师之道,以及同学们自觉刻苦、夯实基础、学以致用、互帮互助的同学之情都令他终身难忘!

    最令胡建新感念的便是华工的实干精神,老师的教学总是紧紧地围绕着实际展开。有一次课程答辩,孙庆文老师关于舞台门拱结构设计如何经济合理的提问,使得他对这部分设计有了深刻的认识。胡建新没有想到,当他第一次遇见当时名声大噪的广东省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容柏生时,容前辈对他所提出的大跨度宴会厅大梁施工方案的答辩问题与孙老师曾提问过的舞台门拱设计问题异曲同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兴奋地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见解讲给这位前辈听,赢得了容柏生的赞赏,也给了他初试锋芒莫大的信心。而这则得益于华工务实严谨、知行合一的治学之道所感染。

绿之华章

    “总有一天,深圳泰格酒店公寓会在环境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这栋新月形的公寓建成于2005年,是中国第一栋绿色商用建筑。" 20071126日的美国《新闻周刊》对中国的一幢建筑不吝篇幅地给予了如此高的赞美。而这栋建筑正是绿色先行者胡建新的得意之作。

    胡建新及其团队当初策划建设泰格公寓的时候,了解到住户最大的要求是有关饮用水的质量,于是他们将泰格公寓的全部饮用水经过处理,使其质量达到直饮水的标准。泰格公寓地下室建有直饮水处理机房,将自来水厂送来的自来水进行深度水处理,形成直饮水供应住户使用;剩余下来的尾水则用来冲厕所;最后再对污水进行人工湿地处理后用于浇花洗地。另外,他们设计减少社区硬化地面面积,使得雨水可以充分地渗透到地下,从而使植被更加茂盛,炎炎夏季也更为凉爽,同时也解决了因排水不畅导致的内涝问题。谈及泰格公寓的设计思路,胡建新说:“地球表面就好比人的皮肤,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呼吸器,呼吸畅顺了身体才能健康,地面也是一样,既能吸水又能蒸发水,才能减少洪涝又能蒸发热量降低环境温度。”同时建设这样的环保节能建筑在经济上也是收益颇丰的。以泰格公寓为例,其总投资为2. 3亿元人民币,与节能工程相关的增量成本约为1200万元人民币,按每年节电约165万度,节约电费约140万元人民币计算,投资回收期可控制在10年内。人工湿地的直接投人约20万元,每年节约浇花洗地的水费约2万元,投资回收期约10年。因此,节能投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环境效益方面,按每年节电165万度,全年节约标煤600吨,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1600吨。胡建新不无自豪地说:"10年节省的运营成本就可以收回投资中环保节能的增量成本,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环境效益,效果很显著,而且还形成了一种良陛循环的发展模式。泰格公寓的租金价格是当地最贵的,但客户仍然愿意选择租住,人住率几近100 % 0”正如《参考消息》引用美国《新闻周刊》的话:“该建筑对住户来说是健康的,对所有者来说是节能的,对地球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不仅在建筑设计建设中体现绿色低碳思想,在日常的生活中,胡建新也把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当做自己的人生信条。他的微博名字为“绿先生2016" ,“绿先生”的称呼源自一次活动—与中山青年对话,因为胡建新在此前被媒体报道为“绿巨人”,所以对话组织方提出了“对话绿巨人”的主题,而他却低调地在交流中使用了“Mr Green”的名字,自此便有了“绿先生”的名号。"2016”则是他希望所主持的广州金山谷项目在2016年建成为“走路上班、走路上学、走路购物、走路休闲”的绿色低碳社区,这也是他代表公司于今年6月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Rio + 20峰会)上的承诺。同时胡建新的邮箱签名也是与绿色低碳生活息息相关的:“绿色地产,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少吃肉,多吃素;少开车,多走路;少开灯,多采光;多动手,少购物。”这样朴实却坚定的话语显示着胡建新作为中国绿色地产领军人物的决心和热情。当然他的绿色信条绝非仅仅停留在宣传上,平日里他去餐厅吃饭,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把房间的灯光调暗,把空调温度调到250,能步行的时候绝不坐车,这次接受我们采访时他便把地点选在离家较近的酒店,在烈日炎炎下仍选择步行而来。用他本人的话来说,“绿色低碳就是用最低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益”。的确,他坚持做了,并且通过自身榜样的力量影响身边的同事与朋友们共同参与绿色低碳生活,深深地将绿色烙进了大家心里!他无愧于响当当的“绿先生”的名号!

饮水思源

    饮水思源,师恩难忘!离开华园多年的胡建新从未忘记过自己收获知识、收获希望的母校,也从未忘记将希望留给更多的华园中的师弟师妹。他任副总经理的招商局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一直赞助着华工一年一度的“感动华园”活动,表彰那些杰出的华工青年。胡建新犹如一盏明灯传承着华工精神,为新一代年轻的华工人指引方向!

    胡建新对母校的关切之情不仅体现在对华工未来发展的关注,更多的是体现在对师弟师妹无微不至的关怀上。在采访过程中他不止一次提到,很高兴母校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愿景,建议学校的发展、学校的科研与全人类面临的环境与资源问题相结合,关注民生,坚持立足华南、服务华南的定位,加强与港澳、东南亚的区域合作,突出理工科特色与亚热带地区特色,加强与华农的合作,解决食品安全重大民生问题……同时他也不忘反复叮嘱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华工人要明白自己为什么而学习,如果单纯地从自身角度考虑,就会变得狭隘,只有从社会需求出发才能拥有广阔的胸怀”。胡建新更将自己对成功的感悟毫无保留地传给我们:成功=心态X方法X行动力。

    仁者乐山山如画,智者乐水水无涯。祝胡建新校友在山水如碧的绿色世界中谱写新章!

作者:刘颖 李虹霏 陈亿桐 张竞元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