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耕耘成就卓越 ——访东莞市东江水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沛强校友
日期:2014-01-13

默默耕耘成就卓越

——访东莞市东江水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沛强校友

【人物名片】罗沛强,男,1966年生于东莞,1989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历任东莞市生化制药厂技术员、车间主任、厂长助理,广东发展银行东莞分行证券交易营业部副经理,广发证券公司东莞营业部总经理,广发证券总工程师,东莞业务总部、珠海业务总部总经理,现任东莞市东江水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人生如插秧,老老实实耕耘,认认真真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自然而然会有不错的结果。

                                                                  一一一题记

   初见罗沛强时,他身上那种自信、刚毅的气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读出当今企业家流行的“型”。走进那间宽敞的办公室,随着与罗沛强亲切的交谈,我们聆听了一段脚踏实地的成功经历,领略了一位企业人的风采……

志坚行苦在贫寒中催生自强精神

    俗话说:“千金难买少时贫。”贫寒催人奋进,穷苦促人自强。1966年,罗沛强出生于东莞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由于父亲常年在城里工作,他从小是由母亲带大。在少时,罗沛强的母亲一个人带着三个小孩,压力可想而知,但他的母亲常常告诉他做人要“宁愿让人眼红,也不能让人可怜”,正是母亲这种硬朗的性格对他的成长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在母亲眼里,罗沛强从小就是一个十分孝顺、懂事的孩子。在家乡读书时,他每天放学后都帮家里做农活,煮饭、挑水带弟弟,这是最基本的了。特别是从初三到大学三年级的暑假他都在家里耕田,整整两个月,从收割到插秧,一直在田里劳作,连她姐夫都感叹“小舅子不当农民太浪费”。

    耕田、学习,周而复始,罗沛强咬牙坚持,尽管吃了很多苦,但这些苦从来没有令他消沉过,却使他从小就扎下了忍耐、吃苦、发愤图强的根。因为他明白,山里的孩子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发奋,只能超越。功夫不负有心人,1985年,他以东莞中学高考前10名的好成绩考进了华南工学院生物化工专业。

华工求学在磨炼中心智走向成熟

    罗沛强很喜欢跑步,从初中开始,他就坚持每天早上5 :30起床跑步,这个好习惯一直保持到他上大学。长期的体育锻炼不仅造就了他强健的体魄,而且更是一份意志上的磨炼。来到华工之后,罗沛强不仅在专业上学有所成,而且积极参加学校的文体活动,成为生化1985级篮球和排球的绝对主力,在食品工程系的运动会上连续4年拿了1500米长跑第三名。“因为前两名都是特招生,所以我跑不过他们。”罗沛强调侃道。

    1989年大学毕业前,由于一场政治风波,许多学校的毕业生都比较茫然和无助。当时的学院领导官家伦老师带领辅导员和班主任到学生宿舍去教育安抚学生,鼓励学生尽快完成毕业论文,尽快拿到毕业证,早点出去工作。当时的罗沛强很年轻,有些仿徨,有些逆反心理。官家伦老师知道后,就到宿舍给他做思想工作,一直劝他好好做论文,早点毕业参加工作。多年后的今天,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罗沛强依然十分感念:“年轻时很多事情摸不清、看不透,比较偏激,需要长辈们的指导,用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理想的教育,到最后还是一种人性的回归,真的要感谢师长们那份对学生的父母之心。”说到这里,罗沛强的声音有些硬咽,可我们却听出来自他内心深处的感慨和感激。

脚踏实地在成功中树立自信

    大学毕业时罗沛强已经和筹建中的雀巢公司谈好了人职,但由于当时的历史事件,雀巢在华投资未定导致人职搁置,最后被东莞市生化制药厂选上。天意弄人,在报到后一周,雀巢公司最终决定在华投资,并再次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面对职业发展前景很好的实力派大公司,处在人生岔路口的罗沛强感到为难。出于自己的承诺,同时也是受母亲一句“儿子,只要有本事,去哪里不一样吗?”的影响,他最终毅然选择放弃雀巢,进人东莞生物化学制厂工作。

    刚进人药厂不久,罗沛强就被派往四川成都开展项目合作。刚到成都时,罗沛强不仅不会讲四川话,迥异的生活习惯更是令他感到十分陌生。但他清楚地知道,如果不和当地的师傅融在一起,是学不到东西的。他率真通透,“他们吃什么我吃什么,他们喝什么我喝什么”,很快便和当地的师傅们打成一片。对生活和工作充满热情的他不仅将工作完成得非常好,还在工作之余,结识了不少朋友。杯来盏往,酒酣耳热,侠气豪情,肝胆相照。

    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流利的普通话优势,年轻的罗沛强渐渐地成了整个四川项目的负责人。回东莞后,他带领着一批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药厂建成了原料药车间,并担任车间主任,一年半后即升到厂长助理。“当时领导班子的5个人中我是二十几岁,其他领导都是五十几岁。”罗沛强洋溢着一脸自信。如今每当说起那段成都的经历时,他用四川话开心说道:“有这个经历很好的。”

精耕细作在历练中奏响职场强音

    由于厂长助理做得好,罗沛强又有一个机缘去了广东发展银行。当时广东发展银行是这个药厂最大的贷款银行,后来又成了最大的股东。在一次工作大会上,厂长让罗沛强代表药厂向广发银行做工作报告,由于罗沛强年轻、勤奋、懂技术、表达清晰,加上标准的普通话,深得银行行长赏识,经过9个月的手续办理,被调到广发银行工作。

    在广发银行,通过短时间的努力学习与观察,罗沛强早早出师了。岁月的积淀让他更加成熟、自信。年轻、勤奋是他给人的印象,他保持着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每天提前半小时来单位搞卫生、打开水。他在银行做过出纳、会计、储蓄甚至押钞员。出纳部的大姐们很喜欢叫他去帮忙搬钱,到金库里一麻袋一麻袋扛钱当“搬运工”。直到银行行长任命他去证券公司主持工作时,大家才知道“阿强”是华工的高才生,曾经做过药厂的领导。

    在当时,证券在银行业务中是一种很新的服务,很多人对此并不熟悉。面对这块新天地,罗沛强带领着一群年轻员工发扬“开荒牛”的精神,经常奔波于深交所及相关职能部门,从硬件搭建、内部管理,到业务开展,广发证券东莞营业部终于在艰难的筹建中站稳了跟脚。1995年由于银证分业经营,他带领的广发银行东莞证券营业部归并到广发证券公司。由于证券正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都要比银行差。但是罗沛强毅然坚守证券阵地,当时东莞营业部在广发各路诸侯中从领导到员工都是最年轻的。

    在罗沛强同事的眼里,他不仅有一种勤奋踏实的作风,而且对事物的发展具有超前的眼光。在当时,很多证券营业部都在大兴土木筹建大户室拓展业务,而广发证券的网点又远远少于同行。此时罗沛强抓住了互联网兴起的契机,敏锐地判断“网上交易”将成为下一轮证券交易的主要方式。他在东莞首创了网上交易,这在国内同行中遥遥领先。当时,他在东莞首先开拓了远程专线,曾经在热潮中的东莞同行们都出了问题,只有广发证券维持着正常的营业。正因为网上交易的顺利推行,广发证券东莞营业部将业务的触角延伸到各镇街,有效规避了网点不足的劣势,将业务做大做强,并且业绩一直在广发系统排在前列。面对所取得的成绩,他经常跟部下说:“成绩的取得,一方面离不开大家的努力,另一方面在于东莞这个地方好。我们花一分耕耘,可能就可以产生三分收获。”

    由于工作的出色,罗沛强被当时公司的董事长陈云贤博士任命为广发证券的总工程师、监事会成员、党委委员。到任后,他实现人员整合,人尽其能,才尽其用,带领手下一批博士、硕士,成功迎接“千年虫”的挑战。在证券业的波涛中,罗沛强最后全身而退,至今庆幸自己有陈博士这样一个高水平的领导。陈博士提出的风险收益对应论对罗沛强的影响很深,使得他在证券行业的任何利益面前都保持清醒的判断,不至于陷人巨大的风险境地。罗沛强很喜欢用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去分析事物,他认为,人生如棋局,制胜之道在于从大局出发,全盘统筹,而面对抉择,要勇于舍弃局部,着眼于整体。只有勇于“舍,才会善于“得。

    2004年,为了照顾家庭和对家乡东莞的感情,已近不惑之年的罗沛强放弃了年薪优厚的优越待遇,毅然地从非常熟悉的证券公司进人一个完全陌生、专业领域不同的国有企业东江水务公司。

精益求精成就追求卓越的领跑者

    东江水务是2002年东莞市为统筹城市供水系统,调整供水结构而成立的国有供水企业。在罗沛强执掌这家年轻的企业之际,除了保障各项供水任务,推进各项供水工程进行外,规范完善公司的各项管理,创建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成为他的首要任务。

    当时东江水务创立才两年,各种制度欠缺,从到任之日起,他就提出“程序比目的重要”,坚持从完善机制管理人手,创立东江水务的各项管理制度汇编,特别对敏感的招投标、工程管理和重大物料采购等方面制定了系列文件,推进有关工作的健康发展。由于曾经担任过广发证券的技术负责人,他对企业的信息化推广不遗余力,甚至苦口婆心,从电子邮件开始,到无纸化办公、远程抄表到综合调度平台,他着力于企业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通过几年的努力,公司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已经走在行业的前列。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市一项又一项的殊荣,保障了东莞市的供水,为东莞市的经济转型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为一家企业的管理者,他是在带领公司全体员工完成一个“发现问题一解决问题一企业成长”不断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当问到他作为成功管理者的诀窍时,他说了一句很朴实的话:“其实做管理没那么复杂,只要你每天到下面和不同员工进行交流,你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

    在公司很多青年员工眼里的罗董,不仅是一位领导、一位长辈,而且更像是一位人生导师。他将自己在职场中收获的“积极主动、认真细致、有始有终”十二字溉言用来激励并提醒每位员工的行为。为了给青年创造更好的成才环境,他通过创办青年论坛、青年骨干培训班以及企业培训中心,以言传身教为青年点拨成长中的困扰与迷雾。“大力倡导‘简单做人认真做事’的工作氛围,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而不出事的年轻人充分发挥潜能,为他们提供长远发展的机会。”是他的带兵之道,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使人明白了发挥每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不是一句政治教科书上的空话,而是一名追求卓越的管理者必须掌握的管理艺术。

寄语:厚积薄发,勤奋务实

    说到对于管理者的成长过程,已过不惑之年的罗沛强将其归结是一种“插秧”经验:永远不向后看,不问结果如何,老老实实耕耘,认认真真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自然而然地就会有不错的结果。谈起对华工精神的理解,罗沛强不假思索道:务实。对于务实的淦释,罗沛强说道:“不是专业,而是务实的态度,它会使你找到出路。这种务实,会让上级、下级甚至同辈对你有很大帮助。一是一,二是二,专业重要,更重要的是在学校里培养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面对工作、矛盾时的解决方法。在工作中不一定要圆滑,但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做事,时间一长,大家一定会认可你。”其次,作为华工的学生,罗沛强不讳言,面对工作、面对社会,华工毕业生这个品牌给了他踏踏实实的自信!

的确,华工人务实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他。而罗沛强勤奋刻苦、真诚低调的务实作风也是对华工精神最好的一种淦释。

作者:张潇潇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