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在“沃”创“晖”煌——访沃尔沃汽车中国区董事长沈晖校友
日期:2014-01-13

成功在“沃”创“晖

——访沃尔沃汽车中国区董事长沈晖校友

【人物名片】沈晖,男,19879月至19917月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获学士学位,后赴美国留学。历任博格华纳集团中国区总裁、菲亚特集团中国副总裁,现任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沃尔沃汽车中国区董事长、全球汽车精英组织成员。曾获浙江省茶花奖,浙江省宁波市荣誉市民、十大新宁波青年和上海市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等荣誉。2008年被选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手。

   在他身上,融汇中西之美,透过岁月风尘,仿佛依稀可见20年前活跃在校园里生龙活虎、意气风发的英俊少年,抬眼望,面前已是儒雅不凡、事业如日中天的商场战神。

    20127月,上海陆家嘴,在沃尔沃汽车中国总部,我们见到了沈晖校友。

书香门第 笃志博学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决定一个人的成长。”赶着20世纪70年代的早班车,沈晖出生在上海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母亲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土木系,皆为国内改革开放第一批高级工程师。浓浓的书香气氰氯了年少的沈晖,也赋予了他从小对于绘画、建筑的浓厚兴趣。由于父母工作调动,年少的沈晖跟随家庭迁往广州,并在此开始了他的求学生涯。在南国温暖的气息中,他萌芽、积蓄、酝酿、绽放。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沈晖从小聪明好学,上小学时还跳了一级。他自幼便表现出对于理工科、绘画的浓厚兴趣,这也为他日后的专业和择业生涯奠定了基础。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沈晖顺利进人广州执信中学学习,在此,他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20世纪80年代的执信,已相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英文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沈晖在中学便锻炼了自己流利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娴熟的英文写作能力,并在当时全国数学竞赛中荣获第二名,获得了保送中山大学理学系的资格。以当时优异的高考成绩,17岁的他本可以进人清华、北大等顶尖学府深造,可作为家中独子,沈晖选择了留在父母身边读书,以照顾二老。加之自己对于建筑绘画的浓厚兴趣和成绩,便放弃了中山大学的保送资格,选择了广东地区工科最好的华南工学院就读工程力学专业,从此开始了他人生新的篇章。

学生领袖 难忘大学

    初人大学,与同龄人相比,沈晖少了几分迷茫,多了几分自信和淡定。大学的学习生活给沈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号楼的自习室、5号楼前的背书地和百步梯都已经定格在那个时刻,成为那个年代永远的}f }h}。工程力学专业对于数学、物理等学科难度要求颇高,除了平日的正常学习,考试前的通宵自习也成为沈晖大学学习生涯的宝贵回忆。凭借中学时期打下的扎实功底,即使是比较费力的几门力学课程,沈晖都顺利通过,并保持大学门门课程85分以上的优秀成绩。会学习,是一种能力,让人终身受益。

“当时我们举办的健美操大赛,男孩子们都挤不动了!”“烹饪大赛,我们指定要选手做松子鲡鱼,看谁的刀工好!”聊起精彩纷呈的大学生活,沈晖校友仿佛回到了当年美好难忘的时光,有趣好玩儿的故事逗得我们大家不禁哈哈大笑。

“我的性格是很活跃的,属于那种活动型,拼命搞活动,不是学术型的。”诚然,如果只是学霸,或许不会造就今天富有卓越领导力的沈晖。大学时期的他,便散发着一种浓郁的学生领袖气息。时任华南理工大学学生会秘书长的沈晖,如今谈起读书时候自己亲自操作的很多大型校级活动,仍很自豪,而最让他印象深刻的便是那定期举行的校园舞会——当年的大学校园,男女同学见到对方还很拘谨腼腆,但也丝毫掩藏不住对于彼此的好感,舞会便提供了一个男女生接触难得的平台。在或曼妙或张扬的舞步里,青春也开始绽放和闪耀。因为舞会打破了班级与班级,学院与学院之间的界限,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在这里相聚,可想而知,入场券一票难求,掌管舞票的沈晖可谓是手握大权。为了能参加舞会,当时就有很多同学求他要票。沈晖说,现在他还和很多舞友们有联系,大家在各自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华工二流子,暨大洋鬼子,华农土包子,华师乖孩子。”说起附近的几所高校,沈晖可谓是如数家珍。他还记得当年经常去华工门口买消夜,有干炒、湿炒两种炒粉,拉肠和皮蛋粥等,那种用广州话说的“热锅气”成为了舌尖上最美好的永久记忆,现在多少年也很难再寻到当时的味道。那时去隔壁华农喝鸡汤,味道很鲜美,与暨大友好宿舍联谊,还有和华工男生们经常去华师看美女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带给沈晖太多的回忆。最后毕业离校那晚沈晖和大家一起吃消夜,当时所有的同学都哭了,他至今清楚地记得一位同学曾说过,“我们将来会怀念90年代华工的生活!”

1987 届的沈晖无疑是当时华工的风云人物,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充实的活动也使沈晖结缘了很多同时期的朋友,他们今天或活跃在华工的学术界,秉承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传播知识;或者在国内外的商场上驰骋,开辟自己的一片天空,比如广汽集团副总经理黄向东,华工土木与交通学院院长苏成,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韩伟等。忆往昔,自习室里奋笔疾书的身影,运动场上挥汗如雨的英姿,学生活动中沉着镇定地指挥,一幅幅画面仿佛还清晰可见,构成了沈晖大学生涯难忘的点点滴滴。

出国深造 续写辉煌

伴随着20 世纪80 年代出国热的逐渐升温,掀起了一股考托热。大学毕业的沈晖,在华工著名力学老教授云天铨的指导推荐和自己的刻苦努力下,顺利地先后进入了全美顶尖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和明尼苏达大学学习,并在年之内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工学硕士和管理学硕士学位。谈起在美留学的经历,沈晖感慨颇多,并就多年中外生活工作经验谈了自己对于中美教育的看法。他举了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较中国和美国的大学教科书:国内的教科书倾向于结果引导型,比如中国大学教科书默认读者已具备足够的相关基础知识,而美国的教育则是注重过程的引导,书很厚,内容很详细,但即使初学者也可以看懂,且国外教育对于学生的考核并不是一张试卷,而是侧重对学生理解、逻辑和应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与大多数人不同,沈晖出国前对于自己的前途的选择和梦想实现已有超过同龄人的分析和见解,这也源于对自身优势的透彻分析。凭借自身在大学积淀的学习能力和领导能力,沈晖在美国的学习虽然艰辛,但是驾轻就熟,也如愿收获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他认为,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永远是对于未来的最好准备。

在美国,硕士毕业后,沈晖就职于堪萨斯电力照明集团旗下KLT能源公司。他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事竞争,成功竞聘为美国项目经理,年后,他又转战TXU集团,任美国工厂副经理。沈晖一步一个脚印,东方人的成长经历,加上西方的工作环境,沈晖积累了最初的工作经验,并在日后的工作中一步步提升自己。

从繁重而复杂的事情中提取最简单纯粹的部分一直是多年来沈晖所秉持的遇事原则,这也使他更轻松地适应多变的社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遇到全新的人,他便塑造一个全新的自己。谈到对于不同环境的适应,他言语轻松,仿佛没有外人想得那么艰难。如今沈晖半年国内和半年欧洲的生活已经轻松自如,并且对于中外的商业模式相当熟悉,能够在工作中轻松应对。坐在我们面前的,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商业经理人。

在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多的诱惑与选择的今天,沈晖校友的建议是沉下内心的浮躁,一步一个脚印,做最好的自己,充实每一天,机会永远垂青有准备之人。而且要了解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找到原动力,支撑自己走得更远。

情系母校 建言献策

谈起母校的发展建设,沈晖给出的建议是,华工要立足广州和珠三角,放眼世界,在全球高校中脱颖而出。我们不要简单与清华、北大等国内名校比较,现在很多状元都选择了去香港读书,我们也要学习世界一流高校的办学模式,充分利用珠三角大量杰出企业家校友的优势。比如今后华工可以多邀请像沃尔沃、TCL、创维、格力等掌门人回母校办讲座,邀请更多世界级企业家来华工发表演讲,带给学生更多智慧,在学生中树立榜样。沃尔沃已跨入世界级汽车工业企业,华工也要具有世界级的眼光,成为世界级的华工!

记者手记:“我也是90 后!我是90 后毕业的!”沈晖总是这样幽默地对别人说。在近两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中,沈晖娓娓道来,讲述了他成长的点滴故事,分享了他的成功经验。作为90 后的新一代华工人,我们受益匪浅,感触颇深。懂得了应该更加珍惜大学四年的宝贵时光,把握好每一天,努力学习,

全面发展,充实自我。毕业20 多年过去了,他说起华工的往事好像就在昨日,历历在目,我们也仿佛随他穿越到了过去,见证那段美好的时光。老辈人对母校的那种感情我们或许很难体会得到,只能尽力记录下这些美好难忘而感人的瞬间。沈晖校友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也出乎我们的意外,祝愿沈晖校友工作。

作者:金昊思 郭安娜 方弘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