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但不刻意追求结果——访海南大学教授符新校友
日期:2014-02-28

【简介】符新,男,汉族,1957年3月出生,海南临高人。1982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橡胶机械专业。历任的主要职务有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现已并入海南大学)讲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海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海南大学儋州校区机电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符新教授的“工程”生涯成果辉煌——参加高考前的民办教师、大学毕业后的讲师、研究生毕业后的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不屈命运  苦学成才
    出生于农民家庭的符新自幼勤奋好学,从书中了解到外面世界的种种美好的他不甘心留在农村当农民。怀着多学点知识、多为社会作贡献的想法,他参加了1977年底“文革”后的第一届高考,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被当时的广东工学院(现在的华南理工大学)录取。那个奋斗的年代,正处于国家民族命运的转折时期,劫后重生,百废待兴,个人获得了如此宝贵的学习机会,哪敢稍有懈怠。再加上对知识的渴求,使得符新在学习上异常地刻苦:早上六点左右起床锻炼,锻炼完之后早读,早读完之后开始上课,而晚上的课余时间则在课室或图书馆中度过。也许是就读于理工科院校的关系,符新一开始的想法是将来当个工程师,能够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成就。这就意味着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上的付出,但是符新并没有望而却步,而是坚定地向着目标努力,克服了学习中的重重困难,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学位证书,向自己成为工程师的理想迈进。
雪中送炭  同学情深
    大学生活中令符新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同学之间宝贵的友情。在他看来,最宝贵的东西不是物质所能衡量的,而是那些深埋于心中、会触动心灵从而令人倍感珍惜的东西。大学入学后不久,符新的家中出现了一些经济上的困难,当同学们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自发捐款,最后竟凑到了70元。这在当时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当时一个大学生的每月补贴也就21元,而符新从学校回家里往返一次30元钱就足够了。接到这汇聚着同学们点滴爱心的资助,符新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其实当时受到感动的不仅仅是符新,还有全班同学。从那时起,大家的距离都拉近了不少,同学之间的感情也在以后的日子中逐渐地培养、加深。学习时互相帮助,工作中互相支持。时至今日,虽然大家毕业多年,散居各地,但每年都还是会聚会一两次,同学之间深厚的感情也历久弥珍。
重新选择  希望转角
    符新大学毕业时恰逢处于较偏远地区的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现已并入海南大学)招收教师,有过民办教师经验且身为名牌大学毕业生的他很快就被录用了,然而作为一名工科院校学机械类专业的毕业生,在农科学校中所遇到的研究方向都是农学方面的,肯定会感到极大的不适应。为了解决专业的困惑,符新将研究的方向改为高分子材料。自幼在化学方面的天赋使得他在材料这个领域得心应手。凭着自己的一股干劲,符新很快评上了副教授,又于次年成为硕士生导师,1999年评为正教授,2004年又评为博士生导师,进步之快在其所在学校中还是比较少见的。
交叉思考  成就辉煌
    在外人看来,机械与材料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二者分别属于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但是在符新看来,两者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他也经常把机械的原理运用到高分子材料现象的解释上。实际上,不仅机械中有运动,高分子聚合物中也会有运动,所不同的是机械运动是宏观的,可直接观察的;而高分子聚合物中的运动是微观的,需要用实验和理论来解释。高分子聚合物的运动实际上就是一种构象构型上的运动,而这种构象构型是由多段链节组成的链段构成的,链节链段的运动造成了整个聚合物构象构型上的运动,这与机械上的某些运动是很类似的。对于这些运动符新就会运用机械上相关的运动原理加以解释,并由此扩展到一些在运动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影响的因素。在符新看来,专业是不可能都一样的,但是如果能在思考问题的过程当中将不同专业的知识融合到一起,就可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新的理解,这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正是凭着这种独特的交叉思维方式,符新作出了许多高分子材料的新型研究成果,填补了海南省在新型高分子材料研究上的许多空白。从最初的对天然胶乳压敏胶的研究到最近的关节软骨工程研究进展,其间还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纳米碳酸钙/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专利,可谓是硕果累累,为海南的高分子材料相关研究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为人师表  健康“新”论
    作为老师,符新不仅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但自从当上学院的党委书记之后,符新发现光靠这些远远不够,还应该让学生学会快乐地学习。针对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畏学和厌学心理,他认为当务之急是改变学生的观念,令学生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为了给学生们树立榜样,他以身作则,快乐地工作,将工作当做一件乐事,今天不能完成的事明天再想办法解决,“努力但不刻意追求结果”,这样就会轻松些,也就会更快乐些。
    虽然身为老师,但符新更多的是从一种父辈的身份来要求、教育自己的学生。他经常教导学生们要保持“健康”,这种“健康”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生理上的健康。身体健康会使人拥有强健的体魄,从而保持充沛的精力以应对工作和学习,这就要求注重平常的体育锻炼。其次是心理上的健康。一个人将来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困惑,要想能够正确对待,经受得起考验,就要求一定要有健康的心理。要学会看得开,正视自己所遭受的困难、遇到的挫折,想办法去克服它们,就会转化成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并进而磨炼自己的意志。第三是人格上的健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个人的诚信与否,是否厚德,有无孝道,社会责任感是否强烈等等都是人格的一种具体的表现。要学会追求好的人格,从而完善自我,实现人格上的健康。最后一点是要能够创造快乐。在享受快乐的同时要学会创造快乐,创造快乐的方法也很简单,对外可以去帮助他人,于己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这些都会在无形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情系华工  学子情深

    虽然已毕业多年,符新仍很关注母校的发展,从“985工程”的入选,到华工形象的宣传,再到知名学子的建设,他都能评论得头头是道。在他看来,华工的水平还是很高的,应该要提出更高的办校要求,也要更开放地办校,毕竟华工的文化底蕴也很深,华工未来发展得越来越好是毋庸置疑的。为了感谢母校的培养,符新还参加了由华工海南校友会发起组织的“华工园”奠基活动,在素有“海口之肺”美称的万绿园栽下树苗,祝愿母校将来的发展欣欣向荣。

作者:邓田群 邓微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