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颗平常心纵马远征——广州江亚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马远征校友
日期:2014-03-06


【人物名片】马远征,男,1963 生,广东人。1982 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系,获得学士学位;1988 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系,获得硕士学位。之后进入广东省机械进出口公司工作,现任广州江亚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雨中等待了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见到了马远征,蓝色的运动服上衣,黑色的休闲裤搭配上咖啡色的休闲鞋,让原本年龄就不大的马远征显得更加年轻。经过简单的介绍后,发现我们队里有两位同学是马远征的老乡,这突然就把我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在交流家乡的情况时,马远征的思绪飘回到30 多年前。

与华园曲折的约会

1977 年冬季,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14 岁的马远征踏进考场,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这高考的机会来之不易,他们不像社会人员可以自由报考,在校学生参加高考,人数有着比较严格的规定。当年马远征通过学校的层层考核,是学校唯一一名以高一学生身份参加高考的学生。考完试后,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着通知书的到来,马远征却很坦然。“考不上就明年再来呗,没啥好急的。”他轻松地和我们说道。当身边的人陆续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马远征家门前却始终没有任何动静,尽管他还小,以后还会有很多次参加高考的机会,但是马远征还是有点失落,不过也淡然接受,他的生活回到了原来的轨迹。一个多月后,惊喜从天而降———马远征至今都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那天下午,马远征在家里闲坐,他正翻着已经翻过很多遍的教科书,这时他的班主任来到了他们家,带来了一个让马远征一下子傻眼的消息:考上了,被华南工学院录取了!原来是邮递员弄错了通知书上的地址,错投到了惠阳的红卫中学,在通讯不发达的时代,这可是个致命的过失,收不到通知书,就意味着没考上大学!差一点,就差一点,马远征就与华园失之交臂。“或许,这就叫做缘分吧。”马远征感慨道。

接到通知书后,马远征立即动身前往广州,在去学校的路上,他一直很忐忑,迟到了一个多月,学校还会接收他吗?而华工又会是一所怎么样的学校呢?一路的颠簸也难以平息马远征到达华工激动的心情,马远征至今仍然记得当时的一草一木,记得那时诱人的泥土芬芳,这所由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点缀着的南方数一数二的高校,显得格外庄严。一切都很顺利,学校并没有在时间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缠,很快,他办好了入学手续,马远征终于成为中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华工人,从此开始了他人生最为宝贵的岁月,而这时的马远征年仅15 岁。

“我们那时挺单纯。”这是个特殊的时代,不同年龄背景的人因为同一个目标聚集在同一所学府。“我们班里的人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来自各行各业,在读大学之前,有做过教师的,有做过车间主任的,有做过民警的,还有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在一开始的相处过程中,由于种种差异,马远征与班里同学间的代沟的确稍微大了一点,但尽管彼此的背景差别比较大,他们心中的距离并不远,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马远征发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一个他以前从没接触过、从没想过的世界。他听他的同学们讲上山下乡的故事,讲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讲各行各业的工作经验,他的视野也逐渐地开阔起来。“多向周围的人学习。”这是马远征对我们的忠告,他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尝试着发现,尝试着学习,在生活中学习,这样,你才有机会走得更远。

谈起以前的同学的时候,马远征的眼里始终闪烁着光芒,他说:“那时我是我们班里最小的学生,年龄最大的岁数是我的两倍呢!”有趣的是,马远征班里一位比他大一岁的同学还认了班里当时最大的那位同学做干爹!“现在有时候和以前同学聚会,和身边的人说起那个谁是我以前的同班同学,别人总是搔着头皮老大不解,两个年龄相差那么大的人怎么可能是同班同学!”回忆起这些片段,马远征感慨地说:“是历史的‘误会’让我们在华工相遇、相知,共同度过一段青涩而美好的岁月。”

“为实现祖国的四化而读书!”这是他们那时经常喊的口号,在我们现在看来可能有点不切实际,但在他们那一代人看来,这却是理所当然的。马远征对我们说:“我们那时候读书,非常单纯,并没有考虑过多的问题,只有想着我该怎样才能把知识学牢了,我该怎么才能尽可能地在学校期间多学点。”1978 年的华工,从星期一到星期六,学生们都会在早上6 点多起床做早操,吃完早餐后紧接着便是一整天满满的课,到了晚上,尽管一天的课下来大家都有点吃不消,“但夜自修是一定得去的”,马远征回忆道。而等到夜自修结束后,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一天的学习并没有结束,有一些人还会借着微弱的灯光继续学习。众所周知,1977 级、1978 级是中国最为传奇的两个年级,而之所以能这样,不仅因为这两届的生源是中国在过去十几年中积累下来的,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在经历了10 年“文革”后,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马远征风趣地对我们说:“我们那时候确实挺纯的。”而正是大学四年的求知若渴、心无旁骛,才为他们未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他们并不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从马远征口中,我们发现一个全新的与

我们想象中很不一样的1977、1978 级。那时不只学习气氛很浓,他们的课余生活也是相当的丰富多彩。提及课余活动,马远征很是自豪:“我们那时的管弦乐团搞得有声有色,我们班里,就独立成立了一个小提琴的演奏团。”而马远征自己则同时在班里的篮球、排球、足球队里担任主力。“我研究生的时候还是篮球院队的呢。”那个时候,一到星期天,便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 “同学们经常参加的是交谊舞晚会,毕竟那里能认识到许多外系女生,特别是外语系的。”马远征打趣道。

“我的年纪不大,还应该学得更多一些”

1982 年,马远征从华南工学院毕业,分配到了汕头一家感光化学厂工作,他在这家工厂的技术员岗位工作了3 年。“这3 年的生活相对平淡了点,但却给予了我许多的东西,也促使我在最后作出了考研的决定。”马远征陷入了深思。“从小到大,我一直都是在学校学习,而在这过程中,我渐渐迷失了,在大学毕业前,我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很想尽快投入到社会中去,为社会作一点贡献。而正是在感光化学厂工作的3 年时间让我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尽管那时考研是件难事,但我还是选择了这条路。”1985 年,马远征继续他的华工情缘,重返华园攻读研究生。“我的年纪不大,还应该学习更多,还应该做得更多一些。”马远征如是说。

比别人多了3 年的工作经验,马远征显得更为成熟稳健。攻读研究生期间,他还当上了体育部的部长,独自办了好几个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于是从工作岗位考上研究生,重回校园的马远征更为珍惜这几年的时光,在部长工作岗位上,他兢兢业业,希望能学到更多的东西;而在学习上,他对知识有着比别人更大的渴望,像海绵置身水池之中,孜孜不倦地汲取着一切他能接触的知识。

马远征研究生毕业时,正好是市场经济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而那时外贸市场则更为红火,马远征看到了这一点,于是进入了一家外贸公司工作。“社会的氛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选择,我们那一届的研究生,继续留在学校攻读博士的没有几个。”马远征毕业后,在外贸公司供职10 多年,先后到过两个外贸公司,一个是机械进出口公司,另外一个是国际合作公司。由于外贸公司的工作性质等原因,马远征经常要出国考察。那时国内对海外还充满了各种好奇,他回忆说,那时仗着年轻,天不怕地不怕,几个人就去了非洲,去了

许多之前听都没听说过的国家和地区。在外贸公司的工作经验以及世界各地的考察经历极大地开阔了视野,让他更从容地走向成功。

一路远征,不弃不悔

2002 年,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大批国有企业倒闭,马远征所在的企业也面临着经营不善的问题,这时他当机立断地买断了他在国有企业的工龄,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马远征的创业道路并非一路坦途,他先后创立过三个企业。刚出来的时候,他想凭借之前的工作经验在外贸行业大干一番。但是到了2005 年,外贸市场环境越来越差,而刚好那时朋友手头有比较多的印刷订单,全面分析了这个行业后,马远征与几位朋友一起开办了一家印刷厂。可以说,这家印刷厂是他呕心沥血才成立起来的。他说:“创立之初,装修、购设备、招收员工,一切都是我亲力亲为,每天在厂里忙到晚上十一二点,尽管很累,但是感觉特别充实,心情也好。”但2009 年,马远征所办的印刷厂倒闭了。谈及此,马远征略感失意,“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有市场环境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管理与合作者理念不相同的原因”。印刷厂的倒闭对马远征的打击很大,毕竟厂子是他亲手建立起来的,这其中注入的心血也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勇者从不会被打倒,马远征并没有被这挫折给彻底地打垮,在亲人朋友的鼓励下,马远征不久后又重新站了起来。半年后,他成立了现在的公司———广州江亚动力机械有限公司,代理行业内世界排名第一———SKF 品牌轴承在华南地区的总销售,马远征现任这家企业的总经理。尽管欧债危机等对市场有一定的影响,但再次出发的马远征,路遇险阻,已经显得更加冷静与从容。对于现在这家企业的经营,对于未来,马远征信心饱满。

创业总是艰辛的,当我们问及创业这么辛苦,会不会后悔从国企中出来的时候,他笑了一下,说:“人始终是要往前看的,把每天都过充实了,你就不会有时间去懊恼、去后悔,后悔对你的状况不会有任何的帮助。”一路向前看,不言弃,不言悔,这是勇者的选择,更是智者的态度。

恬淡名利,做一名合格公民

“在社会上摸爬打滚这么多年后,您对成功有没有什么看法呢?您又是怎么定义成功的呢?”在马远征向我们叙述完他的创业经历后,我们问了他这样的一个问题。马远征并没有立刻回答我们,他沉思了一下,然后说道:“从小到大,这个社会给我们灌输的理念便是你长大后一定要成功,而什么是成功?尽管没跟我们明说,其意思便是说当你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有一定的财富时,你便是这个社会上的成功人士。但事实是这样吗?”马远征的回答是否定的。“我对成功的理解是:当你被这个社会需要着,你便是成功的。”然而要怎么样才能被需要着?“你不需要很有钱,也不需要说你一定要作出特别突出的贡献,你只需要做一名合格的公民,做好你自己的本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为这个社会作一点点贡献,那就够了。”不是拥有,无关高低,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在于能否尽职,是否感恩,我们钦佩于马远征这份豁达恬淡的人生态度。

而对待成就的高低,马远征也有自己的看法:“成就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你的努力程度。有些人努力了一辈子,却一直在原地踏步,但或许,他比你我都更努力一些,他缺少的只是一定的机遇,以及及时把握机会的能力。”也就是说,不是你努力了,你就一定能得到你所想要的成就。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九,你不可能做什么事都顺顺利利,所以马远征告诫我们说:“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你的荣与辱,居高不骄,处低不卑。”这不正是马远征一路风雨兼程的真实写照?求学,就职,创业,起起落落,几多曲折,但他始终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这一切。得失成败转头空,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随性纵马,一路远征!

尾  声

访谈间,马远征虽然有些理工男特有的内敛与寡言,却亲切温和。身为前辈,他甚至亲自为我们倒水,言谈举止间全无一点架子,有的只是一位学长对于晚辈的殷切教诲与深厚期望。

访谈即将结束时,马远征打开电脑向我们展示他们为班级毕业30 周年聚会而准备的节目,他甚至还为班歌写了词,在惊讶于他作词谱曲的才华的同时,他们对于班级聚会的积极,对于班级友情的珍惜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可以看出,马远征是班级聚会的倡议者之一。一路远征,且笑且泪,但无论鲜花泪水,他从未忘记这群当初相聚华工的伙伴!30 年,我们还未经历,却已感动,这就是华工人的情与义!

作者: 陈楚炼 黄丹莉 宋 阳 邵树豪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