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报整版报道:走进华南理工无线电电子博物馆 ——领略永不消逝的电波
日期:2014-04-02

    广东科技报3月28日第5版整版报道(记者 冯海波 图/华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作为“三转一响”中“一响”的收音机,曾是无数家庭的奢侈品;如今,各式各样高档、先进的电子产品已走进寻常百姓家,而无线电广播也更多地作为某项功能整合到电子产品中。而汇聚了282部各个年代收音机的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电子博物馆,再现了我国无线电收音机的发展历程,让观众尽情领略“永不消逝”的电波。

全面展示我国收音机发展史
    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电子博物馆座落于该校励吾科技大楼二楼,于2006年11月17日正式开馆。据了解,该博物馆是在华南理工大学校友、德生公司总经理梁伟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馆内大部分藏品为梁伟所赠。博物馆通过实物、图片、场景及多媒体等陈列方式,主要展示解放后中国生产的收音机,再现了我国无线电广播及收音机产业的发展历史,展示收音机文化。 
    自从1901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通讯,1906年加拿大人佛莱登发明了无线电广播以后,无线电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就变得密切相关。人们通过收音机,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新的国内外资讯。即使在互联网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收音机仍以其特快的信息播送速度而拥有无法替代的地位。 
    从电子管收音机、晶体管式收音机到集成电路式收音机,再到数码收音机、纳米收音机,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电子博物馆全面展现了以收音机产业为背景的新兴文化传播事业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其中,当前使用最广的数码收音机,是通过接收空中的数字信号让听众收听到最喜爱的节目,无论是在开车,还是在比较荒僻的地方,都能收到音质如水晶般纯净的广播。

广东电子工业随广播事业发展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三转一响”是当时“小康家庭”的标志。“三转”指的是手表、缝纫机、自行车,而“一响”就是收音机。然而,广东的无线电电子工业是从零开始发展起来。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广东电子工业的起源与广播事业密切相关。建国前,广东既没有生产电子元器件的工业,也没有生产收音机整机的工业,仅在广州等城市有一些修理收音机的私人店铺。广州解放后,在接管国民党广播电台的基础上,先后于1949年底和1950年,建立了广州人民广播电台和广东人民广播电台。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使用收音机的人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无线电器材修造业不断增多。50年代起,广州、汕头等地涌现了一批无线电生产修造合作社、无线电厂,主要从事收音机、扩音机的修理,并开始试制收音机、扩音机,成为广东无线电电子工业发展的萌芽。 
    “广东早期生产的电子管台式收音机,用木三夹板做外壳,刷上防潮光漆,机芯支架用铁皮手工弯制,频率刻度片用玻璃片丝印制成。”据介绍,当时广州无线电装修厂和曙光无线电修配生产合作社分别开发出了红棉牌、海鸥牌电子管五灯交流收音机,产品的结构、工艺复杂,体积大,生产效率低。而到上世纪60年代,我国自主造出了电子管,广州的曙光无线电厂也成为国内的收音机生产大户。博物馆所展示的一款珠江牌SB3-1型来复式三管中波段晶体管收音机,便是由曙光无线电厂张畅岐、谭天华等科技人员经过半年多的时间研制出来。该收音机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其外壳用模具注塑而成,线路版用铜箔胶纸板制作,工艺简单,容易形成大批量生产,成为当时收音机市场的畅销产品。 
    其后,广东的收音机逐步由电子管式向晶体管式过渡,并向小型化、袖珍化方向发展,同时开始出口收音机,曙光无线电厂也成为中南地区最早出口收音机的企业。改革开放以后,无线电行业大量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各企业纷纷开发出产值高、利润大的收音机并批量生产,收音机性能、外观则有较大的改进,钟控收音机、汽车收音机等一批新产品应运而生,广东也逐步成为电子工业大省。

八一小型电台

    由“发讯部”和“收讯部”组成。连接在电台上半部的天线,是发送信号的装置。由于保密需要,军用电台与民用电台有所不同,军用电台的仪表盘上不会直接显示频率,而是显示代码,由格式刻度来表示,要内行人“解码”之后才知道频率是多少。而频率也是可调可变的,收发报双方将随时变更频率,以免信息被偷听或截获。军用电台传送信息的形式只能是声音或电码。用声音的话,需要抄录相关信息;用电码的话,要由专人译码后才知道内容。


礼花机

    在无线电电子博物馆的藏品中,很多收音机均出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形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木制外壳,在大喇叭外面都蒙着一层布,布上都绣着各式花朵;在机身上都钉着一方金属铭牌,上面写的是毛主席语录或革命口号。这样的“礼花机”,在“文革”年代非常流行。 
    “礼花布”必须选择有一定抗震和吸音效果的布料,多选用枣红、灰褐、靛蓝等沉稳的颜色,以消除喇叭传送声音遇到布面形成的杂音。


南方7J2型收音机

    1973年,广州南方无线电厂研制并批量生产的南方牌6J1、7J2型二波段超外差式晶体管收音机,灵敏度高、音质好、外形美观,并满足了边远山区由于用中波接收困难,需用短波收听节目的要求。7J2型二波段超外差式晶体管收音机生产时间长、批量大,是收音机市场的畅销品。在1973~1981年期间,累计生产48.08万台。


珠江SB6-8型袖珍式收音机

    70年代以后,晶体管便携式收音机花色品种逐渐增多。为进一步满足顾客旅游和欣赏音乐的需要,新产品开发逐渐向一大一小方向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是70年代初广州曙光无线电厂研制成功的珠江牌SB6-8型袖珍式收音机,其外形小,灵敏度高,音质好,是国内市场的畅销品,也是广州曙光无线电厂首次推向国际市场的产品,曾大量出口东南亚等第三世界国家,1974~1987年累计生产142.80万多台。


矿石收音机

    “矿石收音机”源于早期的检波器元件是直接用天然矿石作成,使用时需通过一根金属探针,调整其在矿石上的压力和方位。矿石收音机是所有无线电接收设备里最简单的一种,简单的矿石收音机由一个线圈、可变电容器、检波器及耳机构成,由于只有一个调谐回路而被称为“单回路矿石收音机”。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