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 微生物学跻身ESI学科前1% 华南理工大学ESI学科增至18个 2025-09-12
- 章熙春书记在2025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寄语 2025-09-09
- 唐洪武校长在2025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2025-09-09
- 开启新“鲤”程 华南理工大学1.5万余名新生来校报到 2025-09-09
- 《现代食品科技》成为第一批被EI收录的中文食品学术期刊 2025-09-05
一堂讲座7门课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金特华园“授课”
日期:2014-04-25
![]() 报告会现场 | ![]() 萨金特教授作报告 |
![]() 现场观众提问 | ![]() 种下以他名字命名的“Sargent'tree” |
一堂讲座涉及7门经济学内容的课程,4月21日,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性预期学派领袖人物、美国纽约大学教授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Sargent)作客华南理工大学,以《经济学的七个基本常识与中国》为题为华园师生上了精彩的“7堂课”。
在“课堂”上,萨金特结合自己的专业思考、社会观察和人生感悟,用大师的语言、风格和哲学与在场师生分享了诸多简单而深刻的经济学原理。他以自己青年时期在橄榄球四分卫与经济学研究两个领域之间的选择为例解释取舍的过程,认为很多事情是可遇不可求的,物品具有稀缺性,要学会在人生不同的选择中作出取舍。萨金特通过“每个人对自己的偏好比其他人更清楚”和“人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等经济学原理来阐释为什么社会保障体系最后并不像希望的那样运行。
萨金特认为“人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政府的经济政策并不能完全限制住人的经济行为,对于不同的经济政策,企业和个人有不同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方法”;理性预期十分重要,人们不应该一味专注于眼前,追逐短利,他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两句中国谚语来概括他的理性预期理论。在解读这些经济学基本常识时,他以看病就医等各国的实际状况进行解释,报告内容深入浅出、风趣易懂。
互动环节中,萨金特对观众提出的如何看待中国现行的经济制度、如何在理性期待和理性行为间权衡取舍、如何评价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等问题进行了耐心地解答。
学术报告会开始前,萨金特与学生们进行了交流,学子们优秀的外语水平令他吃惊,他称赞这些年轻学生标准的发音显示了他们良好的英语基础。萨金特与经济与贸易学院师生在学院楼前一起种下一棵大榕树,并亲切的称它“Sargent′ tree”。 (图文/通讯员 黄小婷 毛善超 郑凯宇 王丁 罗立新 经济与贸易学院 编辑/臧江江)
附:托马斯·萨金特简介
托马斯·萨金特,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理性预期学派的领袖人物,擅长于总体经济学、货币经济学、时间序列等领域。1943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1987年在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至今。萨金特于1964年获伯克利加州大学文学学位。196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执教于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2003年任教于纽约大学至今。
萨金特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宏观经济模型中预期的作用、动态经济理论与时间序列分析的关系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萨金特的理论在过去的20年中既改变了学术界对宏观经济的认识,又改变了年轻的经济学家研究宏观经济的模式,而且也深刻影响了自由市场国家的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