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 微生物学跻身ESI学科前1% 华南理工大学ESI学科增至18个 2025-09-12
- 章熙春书记在2025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寄语 2025-09-09
- 唐洪武校长在2025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2025-09-09
- 开启新“鲤”程 华南理工大学1.5万余名新生来校报到 2025-09-09
- 《现代食品科技》成为第一批被EI收录的中文食品学术期刊 2025-09-05
感受细节的力量 与北大陈晓明教授体味文学
日期:2014-04-25
![]() 陈晓明教授侃侃而谈 | ![]() 师生认真聆听 |
![]() 嘉宾对话访谈 | ![]() 听众互动提问 |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一段不足50字的细节描写,如何得以成为名著《百年孤独》脍炙人口的开篇?
4月22日下午,2007年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获得者、北京大学中文系陈晓明教授做客“广州讲坛”,为华南理工大学师生带来一场主题为“文学:细节的力量”的学术讲座,共同分享文学作品中的细节表现手法,探讨细节为文学作品带来的力量和价值。
“今天的娱乐文化盛行,文学如何穿过纷扰的娱乐,给这个时代的文化确立价值,并重建自身的价值?”陈晓明开宗明义,提出工业文明中日益边缘化的文学,从功利的角度很难发现它的作用,但是他鼓励年轻人要相信文学的启示价值,正如约翰•契弗所说:“没有文学,我们就不可能了解爱的意义。”
陈晓明以《百年孤独》、《麦琪的礼物》、《泄秘的心》、《黑猪毛、白猪毛》等多部(篇)中外著名小说为例,指出小说的艺术形象是以细节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并通过片段赏析从细节在小说构思中的“变”的作用,“藏”好细节构成小说的内涵,细节具有的现实批判性力量等几个方面介绍了一些小说写作与赏析技巧。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陈晓明与嘉宾主持、广东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江冰教授一起,与在场师生探讨了“文学创作中情节与细节的关系”、“如何从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中汲取文学创作灵感”等话题,他鼓励同学们以阅读经典为主导,以其他阅读为辅助,并且不局限于流行作品和同时代作品,保持一颗好奇、有想象力的心。
出席讲座的还有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曾伟玉、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张欣以及学校相关部处、学院负责人。(图文/周玉 吴夏曦 通讯员 陈炜强 师银霞 新闻与传播学院)
附:陈晓明教授简介
陈晓明,男,1959年2月生,福建光泽县人。1990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学位,2003起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起受聘教育部“长江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和后现代文化理论等。出版有《无边的挑战》(1993)、《不死的纯文学》(2007)、《德里达的底线》(2009)、《中国当代文学主潮》(2009)等30部著作,发表论文评论近400篇。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担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2003年获首届“华语传媒文学大奖”年度评论家奖项,2007年获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