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人】姚振华:深圳拓荒记
日期:2014-10-15

    【人物名片】

    姚振华,1988年至1992年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工业管理工程和食品工程双专业。现任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以62亿资产位居2014胡润百富榜313名,以3305万捐款位居2014福布斯中国捐赠慈善榜 31名。

    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由姚振华始创于1992年,总部位于中国深圳经济特区,业务遍布华南、华北、华东等区域,开发项目包括宝能太古城、天津大胡同、北京华丰中心等,并与多个发达国家的企事业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集团下辖数十家子公司,充分发挥了多元化产业集团优势,实力雄厚,潜力巨大。

    从1992年到2014年,20余载岁月风霜。姚振华带领他的宝能,从深圳到广东,继而到全国,乃至走向世界,一路留下了多少深沉的脚印和不为人知的血汗。从白手起家,到如今坐拥一个几乎涵盖各大行业的综合性大型集团,我们为这位深圳拓荒者荡气回肠的创业史所折服。姚振华,一名华工人、一位真正的企业家,把实现理想、成就事业的道路走得很广阔、很精彩。


姚振华校友出席广东省政协会议

    20世纪90年代,华工开设第二专业,姚振华成为最早选择攻读第二专业的学生之一。同时进修工业工程管理和食品工程,争取以较全面的技能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学时的姚振华已经略显勇气和远见了。大学四年,他争分夺秒地学习,比别人多修30多门课程,多做一份毕业实习,多做一个毕业设计。考试来临前,他比别人更早进入复习状态,实习期间,他比别人多做很多工作。攻读双专业的艰辛磨练了他的意志,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较早形成的更强的抗压能力,以及多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能力……凡此种种,日后都成为姚振华白手起家、叱咤商海的宝贵财富。

    宝能集团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涉及地产、金融保险、物流、文化旅游、农业、医疗、教育等众多产业的综合性大型集团,每多进入一项领域,就要多学一门知识,姚振华也已从当年的双管齐下变成了如今的多管齐下。

    人生很多时候是公平的,几分付出,必定有几分回报。

“创业者,当有‘准备下海,就准备好脱几层皮’的心理准备。”

    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带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刚走出华园的姚振华响应号召来到深圳,白手起家,创立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1998年伴随福田中港城商业房项目的启动,起家民生产业的宝能,正式踏入房地产领域。过后的几年里,宝能先后进行了多元化战略布局,进入物流、酒店、文化旅游等产业,在房地产行业沉寂良久后,于2005年带着深圳宝能太古城向外界宣告回归。太古城的成功,使宝能集团形成了其独特的“大地产”模式,并拉开了全国扩张的序幕。


    2014年,30个城市,40多个项目,2015年其开发体量预计将达3500万平方米,这组数据印证的是一个企业短短几年的发展历程,宝能集团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城市,聚合爆发出一个全国布局的大型房企的内蕴潜力。有业内人士评价,前十年看万达,前五年看华润置地,后十年看新晋巨头——宝能。

    在悄无声息中,宝能集团已经携其核心商业模式跻身一线品牌开发商行列,与万达、华润置地这些名噪一时的房企巨头隔空对阵。

    商海沉浮,瞬息万变。宝能集团稳健发展的背后,姚振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姚振华校友(右五)出席宝能商业揭牌仪式

    从一个22岁刚刚走出校园的华园学子,到如今的地产大亨、深圳拓荒者之一,这中间的艰辛与彷徨不言而喻。面对即将毕业走入社会的华工师弟师妹们,他有金玉良言。 

     “每个人的际遇不同,没有什么共同规律,大学生的择业和创业需要结合实践以及学科爱好进行自主判断。大学期间乃是我充电的大好时期,各种计算机工具、多方面特长、广泛的涉猎面都可以成为有助于未来事业发展的基本功。我深信,华工会有一代代优秀人才涌现出来,成长起来,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


姚振华校友(左二)与学生记者合影


“身处转型社会,每个人应多些社会责任感,与人为善、回报社会。”

    宝能集团的影响力,还得益于姚振华一直致力建设的公益事业。

    “这是企业应该做的,是每个中国人在力所能及情况下都应该做的事,我们今后还要继续做。同时,企业应与时俱进,不断为社会创造更多新价值,这是企业担当的第一使命。”

    宝能集团持续多年为广东贫困大学生助学、落后地区教育设施建设、各地自然灾害捐助、文化体育交流、环保公益、社区扶贫等多项公益事业累计捐款捐物数千万元;赞助100万美元支持我国在美国华盛顿建设中国园推广中国文化;为广东 “6.30扶贫济困日”专项活动扶贫连续捐款,合计专项捐款4000万元。

    作为一名华工人,多年来,姚振华以赤子之心关心、支持母校的建设与发展,先后在华工设立100万元的“宝能爱心基金”、30万元的“宝能艺术基金”、100万元的“工商管理学院奖教金”、100万元的“图书基金”。

    2013年11月10日,在华南理工大学深圳校友会理事就职仪式上,姚振华接任会长并捐赠2000万元,其中1000万元给到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用于支持母校的建设和发展,另外1000万元用于支持深圳校友会的建设以及各项活动开支。2014年9月12日,由深圳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入巨资支持建设的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正式成立。


杜小明书记向姚振华校友颁发会长证书

杜小明书记从姚振华校友手中接过捐赠支票

杜小明书记代表学校向姚振华校友赠送书画作品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省人民医院)、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三方合作办学协议

为“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挂牌

姚振华校友(前中)在惠东港口参加由放生协会举办的放生海龟活动


    授之予鱼,不如授之予渔。宝能在回馈社会时,不仅仅用捐款捐物来体现爱心,更多则是依托自身综合运营优势,不断创新扶贫机制,为多个贫困区域量身打造了帮扶措施。

    目前宝能正在广东韶关大力推进华南大宗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项目建设,该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后,预计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年上缴各项税费30亿元。项目的建成不仅能保障广东省菜篮子工程,更能促进粤北及周边山区经济发展。

    此外,宝能还斥巨资拟打造宝能丹霞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主打文化旅游牌,不但大大提升丹霞山的旅游品质, 更为周边老百姓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和就业机会。

    2014年9月3日,宝能荣获中华慈善总会颁发的“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单位)”。该奖项既是对宝能长期以来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肯定,也是对宝能持续探索扶贫济困长效机制的鼓励。


    本文由学生记者郭敏坪根据《拼搏以创宝能 功成而振中华》、《制造城市制高点 宝能集团“大地产”模式强势出击》、《怎样才是慈善公益的长效机制?宝能探索“产业扶贫”》等文章改写。



    编者按:

    南粤学府,人杰地灵,华园六秩,英才辈出。自1952年建校以来,华南理工大学已培养各类学生30万余人。他们中有的成为知名学府的专家学者,有的成为工厂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有的成为自主创业的企业家,有的成为政府机构的领导者。时代大浪淘沙,他们于改革发展的洪流中拼搏进取、砥砺前行,在光环的背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华工人。

    自2014年4月起,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携手学校各相关部处在校内各相关单位主页每两周推出一期《华工人》专栏,并同步在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公共微信平台和新浪微博推送一期《华工人物周刊》,记录时代风云中,华工人的成长与命运、得失与悲欢,讲述这些业界精英青春洋溢的华园往事和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关注他们成就背后的艰苦奋斗和默默付出,呈现一位位真实而鲜活的华工人。

    讲述华工人的故事,关注华工人的成长,更多精彩,尽在《华工人》和《华工人物周刊》。欢迎登陆校友会网址http://www.scut.edu.cn/alumni/获取更多校友资讯,或关注校友会新浪微博weibo.com/scutalumni,您还可以订阅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微信公众账号,订阅方式如下:

1.在“添加朋友”栏目搜索微信号“scut_alumni”

2.查找微信公众账号“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

3.扫描二维码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