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人物简介】
姚莉,1982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造纸专业,1987年获得华南工学院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对外经贸部中国包装进出口总公司工作,曾任总经理一职。1996年开始创办物业管理公司并任总经理。2004年在北京创办全免费的百年农工子弟职业学校,每年为特别贫困的年轻人提供免费职业教育,为社会输送专业技术工人。2012年荣获管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会“年度责任领袖”称号。
2005年8月1日,在北京市东城区大方家胡同的一个小院里,一所农工子弟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开始招生了。这所学校专门招收辍学的农工子弟,学生不仅可以免交学费,连餐费也不用交。可是那一天,没有一个人来报名。
“我们组织了一批中学生让他们去建筑工地、农贸市场发放资料,特别沮丧地回来,(别人)说我们是骗子,有的还给轰走了。”
组织发放资料的人叫姚莉。2004年,她辞掉了物业公司总经理的职务,创办了一所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免费职业教育的学校,姚莉给这间学校取名“百年”。
![]() 姚莉校友作“为了农民工子弟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的演讲 |
南下求学的北京姑娘
1977 年是中国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姚莉报考了当时“全国四大工学院”之一的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南工学院的优势学科——造纸专业。1978年3月,20岁的姚莉踏上了开往广州的火车,开始了她的求学之路。回忆起当年的求学经历,姚莉仍难掩心中的感慨:“入学后的第一个月没见过太阳”、“饮食不习惯,晚上时常饿得团团转”,南北方气候条件的差异、饮食文化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让在北方长大的姚莉最初吃了不少苦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姚莉逐渐爱上了南国的特别韵味,喜欢上了这里的“婉约”气候。
本科毕业后,姚莉被分配到对外经贸部的包装公司工作,工作两年之后,怀着对知识的渴求和提升自我的愿望,她又重回母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然而就在研究生将要毕业时,姚莉遇到了一个困难。当时完成毕业论文需要学生自己去争取经费、购买实验设备、获取数据、建立模型并得出结论。而临近毕业时,姚莉发现由于数据出错,导致论文得出了错误的结论。眼看时间已过去大半,如果不能及时完成毕业论文,后果不堪设想。她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抱着求真务实的态度,本着对知识的尊重,在导师卢谦和教授的帮助下重新做了整个实验。天道酬勤,最终姚莉以全优的成绩顺利完成学业。回想求学的这段小插曲,姚莉打趣地说:“有了这碗酒垫底,以后我什么酒都不怕了。”她坚信,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不怕困难,不屈不挠,没有办不到的事。
办学育人 用梦想填平沟壑
研究生毕业后,姚莉重回对外经贸部工作,直到1996年,姚莉辞职并成立了自己的物业公司。在物业公司的运作过程中,姚莉发现公司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极为短缺,“有经验的老工人弄不懂现代先进的技术设备,而有相关专业背景知识的大学生又不愿意从事物业管理职业”。姚莉说:“当时公司急缺土建、电力、空调、水暖、工程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但却很难招到此类人才。”于是,开办全免费职业学校的念头在她脑海中播下了种,并渐渐开始发芽。
2004年,就在物业公司的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并在业内广受好评时,姚莉毅然离开了物业公司,开始了人生又一次全新的尝试。
“我很享受从一张白纸变成一个团队的过程。”
“无知者无畏”是姚莉给自己当初投身教育时的评语。那时,满含一腔热情的姚莉和准备一起办学校的朋友们并没有仔细想过可能会遇到的艰难。由于之前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学习借鉴,他们无数次碰壁,无数次体会了挫败。姚莉说:“最大的困难来自于你自己,一定要战胜自己”。整个团队相互鼓励着,齐心协力挺过了一个个难关,将他们“以公平沟通教育”的梦想,追求“干净、透明、高效”的非盈利组织的管理理念传播给了全世界。如今,百年农工子弟职业学校已成为多家慈善基金的合作对象,做出了自己的品牌,成为中国第一所免费职业教育学校,并在全国多个地区开设分校,为社会输送一批批专业技术人才。
![]() 姚莉校友(前左)代表北京百年农工子弟职业学校接受2009年壹基金典范工程获奖组织称号 |
百年农工子弟职业学校在北京市东城区的一个胡同里。“为什么选在市里办学校,也是有原因的”,姚莉说,“就是要让那些农民工的孩子们不会觉得无法融入这座城市,要让他们渐渐熟悉这里”。
“让孩子们学习有用的东西,这便是我的教育理念”,姚莉将自己在国内的学习经验与女儿在国外读书时受到的教育,以及现在的市场需求相比较,将自己的育人心得运用在教育学生中。她鼓励学生们多尝试,宽容他们的错误,让孩子们在犯错中不断成长;她将国学教育作为语文课,让学生们学习并背诵《弟子规》、《论语》等古典名著;她一反常规地不教英语语法,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们敢于开口说英语,做到能够轻松地与外国人进行交流。
![]() 姚莉校友(右四)和学生们在一起 |
![]() 姚莉校友(前排中)带领百年农工子弟职业学校学生一起参加献爱心活动 |
现在,姚莉将自己创业的经验写下来,出版了《用梦想填平沟壑》一书,书中记录了很多曾经给予她力量与感动的人,从向学校捐赠了几百万元的慈善家到开电梯的小姑娘,一句朴实的话语,一个真诚的微笑,都能让她牢记在心。她也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了华工人“求真务实”的精神,任何想做的事都会脚踏实地、不怕困难地完成。十年来,在姚莉的带领下,百年职校先后在北京、成都、南京、武汉、三亚、郑州、大连、银川、丽江等九座城市建校,为当地贫困年轻人提供教育和就业机会,2014年百年职校进入安哥拉,建立了第一所海外学校。世间无数沟壑让人生畏,唯梦想能放大人的力量,梦想不息,奋斗不止。如今,有越来越多像姚莉这样的爱心人士加入百年职校,为公平教育的理念努力着,祝福他们。
![]() 姚莉校友所著《用梦想填平沟壑》一书 |
![]() 北京百年农工子弟职业学校理事长姚莉校友(前左)向完美(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古润金颁发感谢函 |
![]() 姚莉校友赴南非参加国际教育论坛并看望中信安哥拉百年职校师生 |
本文由学生记者魏泽根据《梦想照亮人生——访北京百年农工子弟职业学校校长姚莉校友》、《姚莉校友获第四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会“年度责任领袖”称号》、《姚莉:用梦想填平沟壑》、《感动中国候选人物展播:姚莉》等文章改写。
编者按:
南粤学府,人杰地灵,华园六秩,英才辈出。自1952年建校以来,华南理工大学已培养各类学生30万余人。他们中有的成为知名学府的专家学者,有的成为工厂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有的成为自主创业的企业家,有的成为政府机构的领导者。时代大浪淘沙,他们于改革发展的洪流中拼搏进取、砥砺前行,在光环的背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华工人。
自2014年4月起,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携手学校各相关部处在校内各相关单位主页每两周推出一期《华工人》专栏,并同步在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公共微信平台和新浪微博推送一期《华工人物周刊》,记录时代风云中,华工人的成长与命运、得失与悲欢,讲述这些业界精英青春洋溢的华园往事和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关注他们成就背后的艰苦奋斗和默默付出,呈现一位位真实而鲜活的华工人。
讲述华工人的故事,关注华工人的成长,更多精彩,尽在《华工人》和《华工人物周刊》。欢迎登陆校友会网址http://www.scut.edu.cn/alumni/获取更多校友资讯,或关注校友会新浪微博weibo.com/scutalumni,您还可以订阅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微信公众账号,订阅方式如下:
1.在“添加朋友”栏目搜索微信号“scut_alumni”
2.查找微信公众账号“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
3.扫描二维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