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人物简介】
任灵,1986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橡胶制品专业,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她带领自己的团队,成功研制出被称为“生命之圈”的密封圈,确保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顺利完成交会对接,实现了精彩的“太空之吻”,为祖国航天事业做出了贡献。
2012年6月18日14时许,在浩瀚的太空中,“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进行了自动交会对接,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史上极具突破性的一幕。
你或许不知,“神九” 和“天宫” 交会对接机构密封圈要在-100℃以下的条件下完成“严丝合缝” 的对接,而普通橡胶在温度降至-80℃以下时就会变得像玻璃一样脆,完全丧失弹性,同时也无法实现密封的功能。因此,密封圈无疑成了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和交会对接任务顺利完成的“生命之圈”。
而如此关键的“生命之圈”,完全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承担此项任务的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任灵,就是研制工作的负责人。
![]() 任灵校友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前留影 |
1986年7月,任灵从华南工学院(1988年改名为华南理工大学)有机系橡胶制品专业毕业。当时,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来校要毕业生,学校将任灵派送过去,就这样,为了祖国的需要,任灵开始了她艰辛而精彩的与橡胶打交道的科研之路,这一干,就是26年。
![]() 在华南工学院读书时的任灵于一号楼前留影 |
任灵所在的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是唯一一个与航天部同时间成立的研究所,至今已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光辉历程。它为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发导弹武器、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艘神舟飞船等提供了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航天密封产品。而任灵也将自己的青春尽情挥洒在这片土地上,为祖国的航天事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回首来路,任灵颇为感慨。克服了最初的种种不适应后,任灵惊喜地发现,凭着在大学打下的扎实的专业基础,自己对这项工作得心应手,操作起单位实验室的复杂设备驾轻就熟。她很快进入了角色,在每天的工作中都满怀激情。就这样,任灵在橡胶材料的科学王国里尽情地施展才华,渐入佳境。
成功的背后,是常人难以体会的艰辛。每一次飞船发射,仅密封材料就需要几百件,而这几百件当中,不能有一件出问题,因为任何细微的差错都可能导致全局的失败。20多年来,任灵研发过无数个型号的密封材料,有些甚至比这次神九与天宫对接的密封机构难度更大。而且,一个型号并非一两年就能做得出来,从研究阶段,到试验阶段,再到投入使用阶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会碰到很多新的难题需要去攻克。
任灵坦言,做研究的确不易,但任何事都是苦乐相伴的。任灵热爱自己的事业,喜欢对科学研究的各种疑难追根究底,更尽情享受着每一次科研攻关带来的那种巨大的精神愉悦,这种精神愉悦,是弥足珍贵的,也是任何物质的东西代替不了的。2011年11月的一天,夜里三点,任灵接到一条短信:“空中之吻完满”,当时的激动与兴奋难以用言语表达,因为这是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的报喜短信!“内心油然而生出一种自豪感和神圣的使命感,每当这时,我就会感觉人生是如此的精彩。”
![]() 任灵校友返校作报告并与学子交流 |
谈及母校,谈及大学生活,任灵心怀感恩。她记得在大学时,实验设备虽由老师管理,但学生只需要登记就可以进去做实验。老师只对每个人做实验前的初步指导,后续的事情全都靠自己动手完成。任灵对这种实验教学方法十分赞赏,她自己也受益匪浅。她将大学时期养成的这种自主学习、独立动手的习惯带入工作,使得自己很快上手。她甚至不无自豪地说,来到单位干的所有事情,例如炼胶、调配方等,她在大学全都干过,所以即使是初到单位,干起活来也丝毫不感觉费劲。一般女孩很少做炼胶的事,因为那是项体力活,比较累。但是任灵却毫不比男生逊色,常常是高跟鞋一脱,便开始热火朝天地干起来。
![]() 大学时代的任灵在西十宿舍内自习 |
或许在常人的印象中,像任灵这样终日与实验数据打交道的科研女性,似乎很难与“浪漫”、“爱美”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然而,“工科女”的标签下,任灵却生活得精致而浪漫。她的家里挂满了她和家人的精美艺术照,照片上任灵大大的双眼散发着美丽的光彩。说起家庭,说起儿子,任灵内心的幸福感溢于言表。儿子房间的门上贴满了一张张写给爸爸妈妈的俏皮话,让人倍感这一家人的和睦与温馨。这就是任灵,一个忘情地徜徉于科学园地里的爱美的女工程师。
![]() 爱美的任灵校友 |
本文根据《为神九航天员穿舱之旅套上“生命之圈”的工程师——访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任灵校友》等文章改写。
编者按:
南粤学府,人杰地灵,华园六秩,英才辈出。自1952年建校以来,华南理工大学已培养各类学生30万余人。他们中有的成为知名学府的专家学者,有的成为工厂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有的成为自主创业的企业家,有的成为政府机构的领导者。时代大浪淘沙,他们于改革发展的洪流中拼搏进取、砥砺前行,在光环的背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华工人。
自2014年4月起,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携手学校各相关部处在校内各相关单位主页每两周推出一期《华工人》专栏,并同步在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公共微信平台和新浪微博推送一期《华工人物周刊》,记录时代风云中,华工人的成长与命运、得失与悲欢,讲述这些业界精英青春洋溢的华园往事和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关注他们成就背后的艰苦奋斗和默默付出,呈现一位位真实而鲜活的华工人。
讲述华工人的故事,关注华工人的成长,更多精彩,尽在《华工人》和《华工人物周刊》。欢迎登陆校友会网址http://www.scut.edu.cn/alumni/获取更多校友资讯,或关注校友会新浪微博weibo.com/scutalumni,您还可以订阅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微信公众账号,订阅方式如下:
1.在“添加朋友”栏目搜索微信号“scut_alumni”
2.查找微信公众账号“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
3.扫描二维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