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华南理工免疫学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5-07-14
- 唐洪武校长率队调研走访江西多地企业和中学 2025-07-10
- 纵深推进对口合作 唐洪武校长赴南昌大学调研 2025-07-08
- 精准打击肿瘤新利器 华南理工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7-03
- 关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治理体系与广东实践 2025年度中国式现代化与广东实践研讨会举行 2025-06-30
【校友名片】
莫道明,1986年本科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工控学院,1989年研究生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现任广州昊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董事长,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知识界人士联谊会副会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理事长、教授,广州市委市政府管理优秀专家,广东省社会创新咨询委员会委员,《南方日报》社会治理创新智库专家。
“我的成绩,全部靠读书读出来的”
大学时代的莫道明
回忆当年的求学经历,莫道明坦言他最初并不十分喜欢自己的本科专业。当时他得知自己考上华工很高兴,但由于是服从专业分配,他未能进入心仪的专业学习。但既来之则安之,他试着从机器零部件的设计和工业画图的操作中寻找乐趣,培养兴趣。很快,他就被理工科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务实精神所吸引,也深深受其影响。本科毕业时,他以每一门专业课超90分的优异成绩完成了学业。
“不要被‘世俗的东西’蒙蔽,要有坚持做一件事情的勇气,要耐得住寂寞。”对于学习,他从未松懈,而读书期间获取的理论知识、学习方法更是对他日后的事业起了重要的作用,他说自己取得的成就全部靠“读书”读出来的。比如他虽然没有在工厂实践过,但投资工厂时,他对机器设备的性能好坏、先进与否总是了如指掌。正是因为有了学业的扎实基础,莫道明毕业后,经过几年的努力,能自由地穿梭于商界与学界。
“有时人生就是这样,同学或父母的一句话便能改变你的人生”
在各种各样的人生十字路口,莫道明完成了几次漂亮的转身。
莫道明的成长深受家庭的影响。父母都是小学教师,勤劳实在,对很多事情并无苛求。父亲曾送给他一个日记本,在扉页上写着这么一句话:“人生每一步,都要走得铿锵有力,回过头来看才不会有任何愧疚与遗憾。”这句朴素却富含人生哲理的话语,从此成了他人生奋斗的强大推动力,他将这个日记本小心保存好,时刻铭记着父母对他的殷切期望和勉励。
本科将要毕业,距离考研还有3个月时,莫道明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工控学院的保研机会,报考工商管理学院的研究生。“莫道明,你不考研浪费了,不如我们一起报考工商管理研究生吧,这个专业将来很有前途啊!”他依然清晰地记得朋友对他说的这一句话,也就是因为朋友的这句话,又让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作出这个决定无疑是冒险的,和工控专业课程打惯交道的莫道明连个管理的概念都没有,要在3个月的时间内啃下那么多大部头的书籍,似乎难度颇高。结果出人意料,莫道明也没想到他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那时,该专业报名的人多达140多人,但只招7个,他成功了!
![]() 莫道明校友(右)和世界与中国研究所所长李凡(左)、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所所长郑永年(中)一起参观华南理工大学历史馆 |
“我是一个‘自恋狂’,很执着,很自信。”
初识莫道明的人会用“睿智、儒雅、追求完美”来形容他,可熟悉莫道明的人更愿意用“狂热”来形容他内敛的外表下隐藏的那股汹涌的热恋和澎湃的激情。他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母校,执着自己的事业,醉心自己的研究……以至于他的朋友们开玩笑说他是一个“自恋狂”——恋自己所热爱的事物,对喜欢的事情总是迸发出无尽的激情。对于这一点,莫道明很大方地公开承认:“我觉得我是一个‘自恋狂’,很执着,很自信!”
出生于潮汕地区的莫道明,认为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与家乡有一些渊源。“潮汕人善贾之风古已有之,当地地少人稠,形成了勤劳刻苦、勇于开拓和团结互助的人文特点,我身上就有潮汕人的勤奋特质。一个人一旦热爱做某件事情,就会有激情,激情是事业成功的前提,但是激情需要理智,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不然就成为狂妄了。”
![]() 莫道明校友(右二)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嘉许和许可书 |
“昊源千里,始于道明,源于华工”
莫道明始终没有忘记培养自己的母校。虽然忙于事业没有多少时间回校探望师长,但是他一直和母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支持母校的建设与发展。
2006年莫道明捐赠50万元人民币,在华南理工大学工控学院成立了“昊源学生科技创新基金”。2007年他又捐赠100万元人民币,在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设立“昊源优秀研究成果奖励基金”、“昊源助学金”。捐款金额最高的一次是在2011年,为迎接华南理工大学建校60周年华诞暨毕业25周年,莫道明和同为华工校友的妻子林晓红捐赠人民币6500万元,创下自华南理工大学建校以来接受金额最高的一次单笔捐赠,该笔捐款也是2011年广东高校接受单笔捐款的最高额。
![]() 莫道明校友(中)向母校捐赠6500万元 |
![]() 莫道明校友题词 |
由于出身教育世家,家庭环境使他一直对教育事业有着深厚的情怀。“当老师才是我一生的归宿,我现在已经将更多时间花在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上了。对我来说,把自己的学识经验传授给更多的人,所作的社会贡献比当老板要大得多,而我自身的价值也在回馈社会当中得到更大的体现。”
![]() 莫道明校友创办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 |
本文根据《人生每一步都走得铿锵有力——记广州昊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莫道明校友》等文章改写。
编者按:
南粤学府,人杰地灵,华园六秩,英才辈出。自1952年建校以来,华南理工大学已培养各类学生30万余人。他们中有的成为知名学府的专家学者,有的成为工厂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有的成为自主创业的企业家,有的成为政府机构的领导者。时代大浪淘沙,他们于改革发展的洪流中拼搏进取、砥砺前行,在光环的背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华工人。
自2014年4月起,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携手学校各相关部处在校内各相关单位主页每两周推出一期《华工人》专栏,并同步在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公共微信平台和新浪微博推送一期《华工人物周刊》,记录时代风云中,华工人的成长与命运、得失与悲欢,讲述这些业界精英青春洋溢的华园往事和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关注他们成就背后的艰苦奋斗和默默付出,呈现一位位真实而鲜活的华工人。
讲述华工人的故事,关注华工人的成长,更多精彩,尽在《华工人》和《华工人物周刊》。欢迎登陆校友会网址http://www.scut.edu.cn/alumni/获取更多校友资讯,或关注校友会新浪微博weibo.com/scutalumni,您还可以订阅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微信公众账号,订阅方式如下:
1.在“添加朋友”栏目搜索微信号“scut_alumni”
2.查找微信公众账号“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
3.扫描二维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