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信农业董事长余益耀校友华园畅谈跨界养猪路
日期:2015-12-01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余益耀校友精彩分享

在场学生踊跃提问


2015年1118日下午3点,世纪木棉学术系列讲座第211场在逸夫人文馆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我校90届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余益耀校友,为广大师生带来主题为“跨界养猪人,精彩人生路”的分享。活动受到众多华园学子关注,在讲座开始前的15分钟,大厅就已经座无虚席。学校校友会副秘书长周红玲、许中华,校友会顾问杨爱云老师,以及余益耀的部分同班好友出席了报告会。

讲座伊始,余益耀便调侃起自己是第一个在华园讲述养猪的人。俗语有云:隔行如隔山。从建筑业跨界进入养猪业,他的决定遭到大家强烈的反对,但了解过国人饮食习惯、知道中国是传统吃猪肉大国的他却“一意孤行”。他说:“我认为做好一件事就是喜欢它。”

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外行人,他坦言这一路走来的确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他耗费大量精力,也交了不少学费,曾想过打退堂鼓,但他就是不甘心,不想放弃。为了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他带着自己的养猪成绩拜访各大养猪场,数据对比后却发现自己比他们做得更好。由此他发现养猪行业整体水平较低,可以有突破、有创新,要做出成绩更加容易。与此同时,他发现中国的农产品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力。从那时起,他决心把养猪作为一项事业来用心经营。

在讲座中,余益耀也和在场的师生们分享了他在创业期间遇到的许多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猪的疫苗注射次数过多导致疫苗保护率过低,就去咨询相关专家,建立实验室,培训人员,以做到科学注射猪疫苗、提高疫苗保护率;母猪假孕现象不能准确判定就借用科学技术手段、从欧洲引进兽用B超来减少损失、提高经济效益;配套设施利用率低就雇请专业人员重新编写流程以达到科学发展。他指出自己作为一个新型农民,和同行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自己会去总结,打破传统思维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把问题当作是一种常态。

经过数年的刻苦专研和苦心经营,余益耀逐渐从一个外行人成为专业养猪户,实现完美的转身,他表示自己的工科思维起到很大作用。虽然从事的行业和自己的专业联系不是很大,但在遇到问题时,他会利用工科思维系统科学地去解决。同时,他认为对社会大环境的思考也很重要,我们要善于利用社会转型的契机,结合社会需求,借助科技手段,从而提升自我水平和自我竞争力。

作为华南理工大学90届毕业生,余益耀校友始终对华园恋恋不忘。他怀恋在华园度过的大学时光,以及收获的师生情和同学情,他直言母校对他的影响是一生的。作为师兄,他劝诫师弟师妹们珍惜大学时光,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打好扎实基础,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观众提问环节中,针对学生们的疑问,余益耀校友提出“人力资源就是生产力”的观点,希望我们能够和周围的人和谐相处,互相支持。同时他强调经历就是财富,只要经历过就会有收获。我们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但只要目标和大方向没有错,就应该坚定意志、坚持下去,并在坚持中发现差距,不断调整。

整个讲座,余益耀校友始终站在观众席前将他的故事和感受娓娓道来,他对自己事业的思考和始终如一的坚持令人印象深刻。希望当代大学生们能从讲座中得到启发,汲取经验,认真地思考和规划好大学生活以及未来的人生!(文/钟莹 图/刘璟 罗惠丹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会 编辑/王建昌 校友工作处)

 

附:余益耀校友及益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简介

余益耀,男,在职研究生学历,1990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现任肇庆市益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担任广东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广东省青年企业家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省青年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会常委等多项职务。

    从建筑业跨界进入养猪业,筚路蓝缕、几经风雨。如今,其所办企业已获得“全国服务新农村建设百佳乡镇(民营)企业”、全国“生猪标准化示范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等荣誉称号。而余益耀本人也获得了共青团中央和农业部联合授予首届“全国优秀青年乡镇企业家”等多项殊荣。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