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华南智芯”中的华工力量 学校双创成果受媒体广泛报道
日期:2024-11-15

在华南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一个年轻男孩熟练地穿上一套外骨骼设备,并轻松背起了一大箱沉甸甸的重物,围观的人无不赞叹称奇。这是无限者团队负责人杨靓在展示他的“得意作品”——复合型外骨骼。该产品已在汽车、飞机生产等领域广泛应用,为上海商用飞机、东风商用车、一汽大众等知名企业提供服务。

杨靓表示:“我们的产品如同‘钢铁侠式装甲’,能够减少搬运工人的疲劳和身体损伤,提高工作效率,有效节约企业成本。”

无限者团队展示复合型外骨骼

2024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将其定位为“华南智芯•科创旗舰”和“科技创新动力之源”。华南理工大学作为该创新策源区内的“双一流”高校,坚持以“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人才培养为目标,为国家和区域输送了一大批杰出双创精英,广受社会赞誉。

近日,由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天河区税务局主办的“走进广州‘最强大脑’‘税力量’助天河环五山创新策源区乘势腾飞媒体采风活动”首站来到华南理工,探寻“华南智芯”建设中的华工力量。在活动过程中,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内的多个学生团队展示了他们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优秀成果:

有新智能科技团队为新型数字配电物联智能运维软硬件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曾获2021年国际“青蓝人才”大赛超级创业者一等奖;

华陶智造增材科技是聚焦于增材制造前沿技术研究的本科生团队,已申请国家专利60余项和授权40余项;

柔性传感器团队研发了多导联多传感器心电衣,用于解决心血管疾病长程监测难题,已申请多项专利;

……

团队展示现场

此次活动充分展示了华南理工大学在人才培养与双创成果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受到人民日报、央广网、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日报、新快报、广州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热切关注和广泛报道。

华南理工大学长期高度重视双创人才培养工作,在各职能部门和院系共同努力、各级政府与社会各方的支持下,探索出特色鲜明的“华工路径”,取得了丰硕成果。近5年学校本科生申请专利1887项、发表学术论文689篇。学生在重要学科竞赛中获奖高达7589人次,连续数年在国内外顶级赛事中摘得桂冠,其中在历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累计取得了36金32银12铜的优异成绩,金奖总数居全国高校前十,广东省首位。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已累计培育学生团队超480个,成功创办企业160余个,其中有7人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

部分媒体报道

据学校教务处负责人介绍,学校整合优势资源,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包括课程培训、实践训练、技能提升、导师指导、场地设备、资金支持等在内的全方位一体化服务,为项目从种子萌芽、孵化培育到发展壮大持续赋能,助力提升学生双创实践能力。

“在项目成长和孵化的过程中,学校得到了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学校财务处负责人表示,“天河区税务部门与学校保持密切沟通,通过组织政策宣讲会、实地调研辅导、提供专属联络员一对一咨询服务等方式,帮助孵化平台及项目充分了解和利用好税收优惠政策,为初创企业项目上好‘开业第一课’,让大家走得更稳更好。”

例如,有新智能科技在天河区税务部门的辅导下,从成立至今已享受涉及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印花税等多项组合式税费优惠政策,减免税额近140万元,其中2023年度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达115万元,提振了企业深入研发、开拓市场的信心。

未来,华南理工大学将持续瞄准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积极当好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排头兵,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三创型”人才,为广州打造“华南智芯”贡献更多的华工力量。(转自:华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