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改革浪潮中的华工人风采 学校三篇作品入选2024年“读懂中国”
日期:2024-12-06

近日,教育部关工委公布了2024年“读懂中国”活动入选作品名单,华南理工大学报送的3篇作品入选。其中,《为激变的中国“造像”》荣获“最佳征文”奖并入围本年度中国教育电视台优秀作品展播,《踏浪前行的“擎灯人》和《参赞心声:教育铸魂,奋斗筑梦》荣获“优秀征文”奖。学校关工委同时被列为受表扬单位。

围绕“教育强国,奋斗有我”的主题要求,学校校院两级关工委积极组织作品参加2024年“读懂中国”活动。校内27个二级关工委分会组织采访“五老”111人,指导主创团队学生324名,11410名学生在活动中受益。活动共收集征文126篇、微视频23个、舞台剧作品1部。

本次入选的作品分别聚焦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中集集团原董事长麦伯良和泰国驻华大使馆原公使衔参赞吴永泉。三部作品均展现出华工人在改革浪潮中勇立潮头的风采,并突出他们情系母校、心系教育的情怀。

《为激变的中国“造像”》将何镜堂院士比作展示中国改革巨变的“造像者”,而他主持设计的一大批具有独特生命力的建筑作品就是改革中的“群像”。何镜堂作为华南理工大学1965年建筑学专业培养的第一位研究生,是岭南建筑学派的旗帜性人物。自1983年回母校任教以来,专注于发展产学研人才培养,不断开展创新教育实践,以守望时代记忆与民族精神为己任,让世界读懂中国。

《踏浪前行的“擎灯人》将麦伯良校友比作带领中集集团远航的掌舵者、擎灯人。1982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及其设备专业的麦伯良凭带领仅有59人的团队,敢闯实干,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世界第一大集装箱生产龙头企业。1997年,麦伯良为母校设立“中集奖学奖教金”,2022年成立中集慈善基金会,以助学为核心目标,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参赞心声:教育铸魂,奋斗筑梦》中的吴永泉校友是中泰两国的友好使者。1998年,吴永泉被泰国政府选派到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深造,2012年被任命为泰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他对中国政府、对华南理工大学充满了感恩之情,热忱投身于搭建教育、科技、文化交流的桥梁,为两国交流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自2019年启动“读懂中国”活动以来,学校校院两级关工委坚持探索与创新,通过拓展访谈资源、深入挖掘亮点、丰富主题内涵等举措,持续提升育人成效、提高作品质量,取得丰硕成果。学校将继续贯彻教育部关工委关于“要适应时代发展,持续创新、发挥优势,依托广东这一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提高育人质量”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总结经验,拓展思路,打造集挖掘典型人物、宣传先进事迹、加强思政教育为一体的高效育人平台。(转自华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