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秩铸材开物 卅载淬华成章 材料学科73周年暨学院成立30周年发展论坛举行
日期:2025-11-14

大会现场

为共同回顾学科与学院发展历程,擘画“十五五”发展新篇章,近日,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科73周年暨学院成立30周年发展论坛在五山校区举行。学校校长唐洪武,院士代表曹镛、唐本忠、王迎军、韩恩厚,学校老领导刘琪瑾,广东省教育厅原巡视员罗远芳出席大会。学院教师代表贾德民、彭俊彪,校友代表谢悦增、潘力佳、马伟、陈平绪,国内30余所高校材料学院院长代表共襄盛举。

唐洪武校长致辞

1952年,全国首个橡皮工学、硅酸盐工学专业破土而出;1995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正式成立;2025年,依托学院建设7个国家级平台、28个省部级平台,学院6系6所(院)格局完善。“自创立以来,材料学科、材料学院始终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与国家需求同向而行。”唐洪武代表学校向全院师生和校友致以诚挚祝贺,并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希望学院以此为契机,加速迈入世界顶尖学科行列;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 融合,激发创新活力;汇聚“万众一心”的力量,再创辉煌,回答好“强国建设、华工何为、材料何为”的时代命题。

教师代表彭俊彪、校友代表谢悦增发言

教师代表彭俊彪教授表示,材料科学领域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学科发展任重而道远。学院全体教师将一直秉持“传道授业解惑”教育理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持续探索创新,立足学科前沿与国家需求打造研究特色和方向,携手共创材料学院新辉煌。

马可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学院1992届校友谢悦增表示,母校“厚德尚学 自强不息 务实创新 追求卓越”的精神为他奠定了职业根基。马可波罗的发展与母校以及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一直保持密切深入的合作。他期待学院引领材料创新,为国家贡献 “硬核”力量。

青年学生带来青春献词

 学院青年学子以铿锵之声集体献词,深情回望学院三十载砥砺奋进的辉煌成就,抒发身为材料人的由衷自豪。他们誓言传承薪火,以青春力量投身科技强国伟业,勇担时代使命,谱写材料报国新篇章。

王迎军、唐本忠、韩恩厚院士作报告

 本次大会特别邀请三位院士做学术报告。

 王迎军院士以本团队研究的两个原创性国际前沿成果为例,提出新型生物材料的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多功能化和生命化特点。她指出,中国在生物材料领域已形成全球影响力,医疗器械行业的高速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都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但在成果转化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她强调生物材料研究的多学科融合特征,呼吁相关学科的跨学科合作。

 学院1977级校友唐本忠院士围绕“簇发光新材料”,从“由0到1”“由无到有”的哲学涌现论思想切入,系统阐述了其基于“聚集诱导发光(AIE)”思想提出的全新科学概念——簇发光,并展示了簇发光在过程示踪与传感、探针技术等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演讲中,唐院士不仅深深致谢母校的培养,更以大师兄的身份殷切嘱托学院青年学子与年轻教师:要借国家科研强国的“东风”,依托学院平台优势,真正投身对国家和人民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韩恩厚院士聚焦“高性能金属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评定与腐蚀控制——进展与趋势”,结合自身团队多年研究经验,生动讲述了多主元耐蚀抗辐照合金从理论设计到实际应用的完整研发历程。他带领团队研发的特殊环境增材制造技术、极端环境材料性能测试技术以及高性能低成本先进防护涂层技术等关键技术成果,不仅填补了国际上该领域的技术空白,还刷新了行业的国际标准。

来自中国科学院金属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30余所兄弟单位材料相关院所负责人,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历任领导、师生代表200余人参加会议。(转自华南理工大学新闻网)

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一号楼东侧1202室 邮编:510640
电话:(020)87111484 传真:(020)87110668 E-mail:alumni@sc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