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中意大学校长对话会在京举行 华南理工大学与意大利高校达成多项合作成果 2025-11-19
- 推动卓越工程师学院“出海” 章熙春书记赴秘鲁为“中国-秘鲁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 2025-11-19
- 七秩铸材开物 卅载淬华成章 材料学科73周年暨学院成立30周年发展论坛举行 2025-11-14
- 华南理工亮相中国国际教育年会 分享卓越工程师、在地国际化人才培养新范式 2025-11-07
- 校地合作再深化 唐洪武校长率队赴珠海调研 2025-10-31
【校友简介】
成思危,1935年生,第九、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博士生导师。1952年考入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化工系无机物工程专业。曾任华东理工大学名誉校长,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席。

成思危同志遗像 新华社发
7月12日,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这位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创业板之父”的华工杰出校友生前致力于推动中国风险投资事业,曾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智囊。他的人生经历颇为传奇,但他的爱国情怀始终如一。
成思危的学生马光远在微博中提到:“先生15岁背叛家庭,从香港回到大陆,‘文革’中烧了10年锅炉,‘文革’后去美国进修,学成后再次违背父愿回到中国,他对中国一直充满信心”。
“你们年轻,不懂得那个大转折的时代”
成思危,1935年出生于北京。他的父亲成舍我,是中国新闻界杰出的开拓者之一,为自己唯一的儿子取名“思危”,意在鼓励儿子不断进取,不忘男儿肩负国家安危的责任。
自小在香港长大的成思危在即将中学毕业时秘密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前身)。时值新中国成立初期,组织需要从香港动员一批青年回大陆参与建设。成思危放弃了优越的家庭生活,欣然接受组织安排。
当被问及为何当初会选择离开父母来到内地时,成思危把自己比喻成巴金《家》中勇敢热情的觉慧,并解释说:“你们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那是中国一个大转折的时代。”他说,那时候在香港,不少年轻人像他一样,受左翼进步作家的影响,揣着报国情怀,拥抱了新中国。
1951年7月,15岁的成思危带着简单行装,跨过罗湖桥,回到了内地,投身于建设祖国的热潮中。1952年,成思危作为广东省总工会调干生,考入华南工学院化工系无机物工程专业学习,后转到华东化工学院。1956年,他以优秀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沈阳化工研究院工作。
![]() 学生时代的成思危 |
“逆境时不沉沦,顺境时不懈怠”
成思危12岁生日时,父亲送给他“自强不息”四个字,成思危对这四个字的理解是“逆境时不沉沦,顺境时不懈怠。”虽然不易,他却做到了。
“文革”期间,成思危因“出身官僚资产阶级”被下放当了锅炉工。即便在如此难堪的处境中,他也不愿浪费宝贵的时间。这期间,他继续攻读数学、化学、锅炉学等书籍,自学了法、德、日3门外语,还巩固和温习了英语和俄语。
1981年,已在化工专业方面小有成就的成思危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管理研究院学习管理学,这一年他46岁。一些朋友曾劝他说,你学管理,是资本主义那一套,学回来以后能用吗?但成思危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中国的科技固然落后,但管理更加落后,没有好的管理,再好的科技人员也发挥不了作用。两年后,成思危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美求学期间,他发表了数十篇颇有见地的学术论文,还凭着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奖学金。学习结束时,一些美国大公司和研究机构恳请他留在美国工作。但经过慎重考虑后,成思危还是决定返回祖国。
他相信他的成功就在中国。他说,“在中国最严峻的时候我都没有放弃希望,没有因一时挫折而失望、茫然,现在中国的方方面面都在好转,我已有了施展才干的可能,我怎么能放弃呢?”
![]() 成思危接见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商学院院长Judy Olian女士 |
“你不是想报效祖国吗?这是最好的方式”
1994年,无党派人士成思危就要从化工部副部长的位置上退休了。10月的一天,时任民建领导人孙起孟找到成思危,动员他加入民建。
“我知道你在政协很积极,每年都有发言,但是你的发言领导上基本看不到。”孙起孟说,“但如果你作为一个党派代表发言,就有机会把你的意见传达到最高层。你不是想报效祖国吗?这是最好的方式。”
成思危被孙起孟的这番句话打动了。后来他说,“参加民建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
1995年,成思危当选为民建中央委员、常委、副主席。1996年“两会”上,成思危又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1996年12月,他成为第四任民建中央主席。1998年,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他又以高票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这个名字从此与中国的政治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真正影响了中国经济。
1998年3月,成思危代表民建中央提交了《关于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发展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此提案是当年全国政协会议的“一号提案”,被认为开启了在中国设立创业板的征程。同年,成思危提出了创业板“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009年10月,经过9年的筹备,中国创业板正式上市,截至2015年3月,创业板的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了421家。
回望以参政党领袖身份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11年,他说不虚此生。去年12月20日,在民建中央九大闭幕式上,成思危做了一个演讲,说从政的11年,是他人生最辉煌的 11年,在这11年里,他没有偷懒,他践行了报国的诺言,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所以,有了这11年就没什么遗憾了。
![]() 成思危会见世界金融期货之父利奥.梅拉梅德(Leo Melamed)先生 |
![]() 成思危接受凤凰卫视专访 |
情系华园,既是学生又是老师
1952年11月,17岁的成思危进入华南工学院化工系无机物工程专业学习,从此与华工结下不解之缘。47年后,他兼任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1999年起先后培养了多届博士研究生,为华南理工高水平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2005年6月2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成思危校友回到母校,这是自1998年到华工视察后成思危再一次回“家”,他给母校带来的礼物是自己的学术报告《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特点、问题与对策》,1000多名师生聆听了这场精彩的报告。
|
|
2006年3月23日,成思危校友重返母校,参观刚落成不久的大学城校区。看到华工短时间里建成如此雅致健全的新校园,成思危校友连连赞叹。他还参观了生活区学生宿舍,仔细察看学生宿舍的设施配套,向同学们询问了学习生活的情况,并深情地回忆起他在母校念书时同学们每天争先恐后到图书馆“占位”自修的趣事。
|
2008年11月22日,成思危校友再回母校,在华南理工大学与广东银监局、南方日报社共同主办的2008小谷围(岛)金融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他在演讲中强调,中国不能因为金融危机的发生而停止金融改革的步伐,今后应该积极慎重地沿着系统化、国际化、市场化的方向改善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应尽快推出创业板,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对于民众呼声很高的平准基金,他表示很赞成但同时指出平准基金只会有短期效果,只有真正完善上市公司质量才能迎来中国股市的长治久安。
|
|
一个人一时的冲动或许容易理解,难的是虽九死其犹未悔。成思危校友一生经历了三次转折,无论世事如何变幻,他对祖国的赤子之心不改,对母校华工的情缘依旧。“功成名就应无憾,含笑扬眉对苍天”,这应是他最真实的写照。一代大师仙逝,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本文由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秘书处根据公开报道及学校资料整理而成。




